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
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龙是国家祥瑞。
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
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
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
在这里,( )。
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
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
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在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
而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政治又一次与龙有了关联。
B.龙又一次关联了国家政治。
C.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
D.国家政治又一次关联了龙。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调雨顺息息相关数不胜数约定俗成
B.风栉雨沐休戚相关数不胜数不约而同
C.风调雨顺休戚相关擢发难数约定俗成
D.风栉雨沐息息相关擢发难数不约而同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过春节、元宵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
B.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
C.每当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
D.在过春节、元宵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个派出所从来没有遇到什么石破天惊
....的大案无非是东家丢了秤、西家牛顶人之类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民警也很用心地去处理。
②韩国的诸多市场分析师认为,受三星手机召回事件影响,苹果公司将有机会改变目前
不温不火
....的销售状况。
③他平时做事总是毛毛躁躁的,且他目光短浅,目无全牛
....,以致一些简单的事情他都做不好。
④抗战时期,许多爱国人士不惜毁家纾难
....。
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新时代的青年,鼓舞着他们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⑤说起甘肃,李克强总理话语之中满是溢美之词
....:“对甘肃,我始终充满着特殊的感情,心里一直惦记着甘肃的山山水水和那里的老百姓。
”
⑥中国足协宣布,正式聘用马塞洛:里皮先生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里皮这
次也算是临危受命
....。
A.②④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容并包
....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②在同一单位,普通员工往往只看重薪水,安于现状,因身无长物
....,很少去想丰富工作经验和提高职业技能;而优秀员工则看重宝贵的工作经验,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③时下文学又有了“手机段子”这个新品种,它常让你捧腹大笑或拍案而起
....,但却永远上不了书。
你要体验那个味道只有打开手机。
④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
与人民共命运。
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
....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⑤在2019亚洲击剑锦标赛中,中国女子佩剑队以45:38战胜韩国队,登顶亚锦赛团体
冠军宝座,这令在场的观众目瞪口呆
....。
⑥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
....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它们展示的不正是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
A.①②④B.③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B.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
C.感慨系.之矣系:维系
D.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何可胜道.也哉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②北蛮夷.之鄙人
C.①夫人之相.与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①虽趣舍.万殊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寄蜉蝣于.天地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B.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②及其.所之既倦
C.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①不知老之.将至②其孰能讥之.乎
10.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殇,寿命长短。
彭,即彭祖,传说中他曾活到八百岁。
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B.禊事,我国古代的一种风俗,每年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C.阴阳,原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我国地处北半球,所以山北向日。
D.斗牛,指斗宿和牛宿,古代星宿名。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
1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其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①列坐其次
..华山洞者
..②所谓
B.①所以
..游目骋怀②凌万顷之茫然
..
C.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一世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
D.①挟飞仙以遨游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②此所以学者
1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长乐王回深父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齐彭殇为妄作D.悟言一室之内
14.对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其欣于所遇②此余之所得也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④引以为流觞曲水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⑥仰观宇宙之大⑦客有吹洞箫者
A.①③/②⑤/④⑥/⑦B.①②③/⑤/④⑥⑦
C.①③/②⑤/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15.下列选项中修辞手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C.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
①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文本当中。
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
②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
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关注今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之事,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
《礼记·大学》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里所谓的“安”,指的就是此心安住当下。
儒家强调通过减少外缘,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专注,在这个专注的过程当中,内在的智慧将不断显现。
反之,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③道家也强调接受与安住当下。
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这是一种随顺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深刻的智慧。
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活着的方式只有一种,那便是与当下接轨,而唯一能够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此时此刻。
在《道德经》八十章中,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指的是,老百姓安于现状,活在当下,他们以其所食为甘甜,以其所穿为美丽,以其风俗为快乐,以其居住为安恬,这实际上是“有道”之人安住当下的状态。
在道家那里,“无为”“不争”,就是顺应自然,安住当下,不滞留于过去,不执着于未来,而是始终对当下保持觉知,不争不贪,更重要的是,不与当下抗争。
④佛教更是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
佛教中所说的“正念”,即是保持觉知、安住当下,也就是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有意识地、全神贯注地觉察当下的一切,它是佛陀的根本教义“八正道”之一。
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完美不存在于将来,而是在此时此地,因此,只有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时时保持
全然的觉知,深入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而不执着于它,方能真正明了佛陀的教导。
切勿“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⑤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主要是指“心”(“意识”)处在此时此地。
王阳明多次告诫弟子思虑过多徒劳无益,他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
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没到来的事,思虑它们有何益处呢?那样只会距离自己的良知本心愈来愈远。
故而,要通过“致良知”的功夫,破除“心中贼”,恢复“此心光明”,就是让心安住当下。
⑥应当指出的是,安住当下,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及时行乐,浑噩度日,而是保持警觉,活在当下,更加有意识地去生活。
也就是说,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走出意识昏沉,远离心不在焉。
对于过往,不作无谓的计较,也不作耽溺的留恋;对于未来,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作杞人忧天的担忧,而是将此心专注于此时此刻,在每一个行动当中保持觉察,即时应对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关注中国文化中“当下”这一重要维度,才能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佛教主张观察生命每一个细微的活动,显然比儒家、道家的当下观更精微更有意义。
C.儒家重此世,道家重觉知,佛家重接受,虽然用意不尽一致,但都注重“当下”。
D.王阳明告诫弟子,要安住当下,思虑过去未来并无益处,那样只会放任自己的心。
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从儒、道、佛经典文本中分别挖掘“注重当下的精神品格。
B.文章将孔子的观点与现实中“杞人忧天”者做对比,强调儒家“注重此世”的人生哲学。
C.文章引用《道德经》的内容,论证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符合接受与安住当下的精神。
D.尾段补充阐述“安住当下”的内涵,指出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要将此心专注此时此刻。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体现了儒家活在当下、安心此生的思想。
B.《逍遥游》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逍遥者顺随生命的流动,能够安住当下。
C.“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和“只是朱颜改”的李煜,是中国文化中活在“当下”的典例。
D.佛教强调行住坐卧皆是修行,不百种需索、千般计较,也是告诫人们要学会安住当下。
阅读下面这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看云
沈从文
①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才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
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②云有云的地方性。
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③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
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在任何地方“乌云蔽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记得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
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④在这美丽天空下,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①。
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
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
”教务处几个熟人都不免感到无可奈何。
教这一行的教授.也认为风气实不大好。
⑤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那真正的
...,也似乎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多数人
⑥一个人若乐意在地下爬,以为是活下来最好的姿势,他人劝他不妨站起来试走走
看,或更盼望他挺起脊梁来做个人,当然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⑦就在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精神状态
.........下,卢先生却来昆明展览他在云南的摄影,告诉我们云南,除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
即以天空的云彩言,色彩单纯的云有多健美,多飘逸,多温柔,多崇高!只要有人会看云,就能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还可望将这种可贵的感情,转给另外一种人。
换言之,就是云南的云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还可望由一个艺术家的心与手,间接来教育人。
卢先生摄影的兴趣,似乎就在介绍这种美丽感印给多数人,所以作品中对于云的题材,处理得特别好。
每一幅云都有一种不同的性情,流动的美。
不纤巧,不做作,不过分修饰,一任自然,心手相印,表现得素朴而亲切,作品取得的成功是必然的。
可是我以为得到“赞美”还不是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
如果一种可怕的庸俗的实际主义正在这个社会各组织各阶层间普遍流行,腐蚀我们多数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时还像是正在把许多人有形无形市侩化,社会中优秀分子一部分所梦想所希望,也只是糊
口混日子了事,毫无一种较
.....,更缺少用这情感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
...高尚的情感
原则的勇气时,我们这个民族应当怎么办?
⑧我们的眼光注意到“出路”、“赚钱”以外,若还能够估量到在滇越铁路的另一端,正有多少鬼蜮成性、阴险狡诈的敌人,圆睁两只鼠眼,安排种种巧计阴谋,预备把劣货倾销到昆明来,且把推销劣货的责任,派给昆明市的大小商家时,就知道学习注意远处,实在是目前一件如何重要的事情!照相必选择地点,取准角度,方可有较好效果。
做人何尝不是一样。
明分际,识大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要知道,哪一件事,哪一种行为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呢?哪容许我们松劲儿!
⑨所以我觉得卢先生的摄影,不仅仅是给人看看,还应当给人深思。
(选自沈从文同名散文,有删节)注:(①法币:旧中国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
1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③段中将云南的云比作一幅水墨画,主要是为了凸显云南的云以乌云为主,爱下雨的地方特点。
B.作者引用赵松雪的画作《秋江叠嶂》意在表现云南的云的与众不同,即便有时如浓墨一般黑,却不会让人感觉沉重。
C.作者认为卢锡麟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用艺术家的手和心,将可贵的情感融入在作品中。
D.本文从“看云”到看时事,不仅抒发对云南美丽的云的欣赏,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思与担忧。
20.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②段的作用。
21.文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深意?请结合文本分别加以解释。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
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
..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
度常平
..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
..,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
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2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讽:讽刺,讥讽
B.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贼:残害,戕害
C.巩先期.区处猝集期:约定,约会
D.一时工.作文词者工:擅长,善于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祐,北宋仁宗的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如
遇祥瑞或忧患等大事要事,一定要更改年号。
B.常平,指“常平仓”,是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主要是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
C.保伍,指根据户籍制度将居民组织起来。
古代民人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D.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本为王公贵族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是建昌南丰人,他自幼聪明有才华,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
刚刚成年的时候就已经名扬四方了。
B.曾巩为官不畏强暴,章丘的刁民聚集成社,曾巩利用百姓互相援助,并且诱导盗匪自首,让当地恢复了太平。
C.曾巩淡泊名利,他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被认为命运不济,朝廷中后生晚辈出人头地,他也不放在心上。
D.曾巩敢于说真话,他推荐过王安石,但是当王安石得志之后,他还是在皇帝面前对王安石的文章和人品进行了批评。
2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2)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①不知岩穴乐,手谈②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注]①坐隐:围棋或者下围棋的别称。
②手谈:围棋对局的别称。
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作者描写了忙于公务的自己偶尔无事,于白天下棋,确实有点辜负了大好时光,但也显现了忙里偷闲、下棋自乐的意趣。
B.颔联句式整严工巧,用词专业凝炼,所谈及的岩穴安居的隐逸之乐和庸俗之人的空谈闲聊又让表达不失丰富。
C.颈联描写下棋时案几上的公文书簿已经积满了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暗示出双方对弈时间长久,技艺旗鼓相当。
D.尾联作者在弈棋中自我提醒,总结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的人生哲理,而后把对手打败更显淋漓尽致,如释重负。
27.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展现自己作为弈棋者形象的。
五、情景默写
2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壮观景象。
(2)《诗经•氓》中女子感慨阔水有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男子的荒唐、没有准则。
(3)《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与庄子的“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有相同意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5)《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物质诱惑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29.区块链有四大核心技术:块链式数据结构、分布式节点算法、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
请根据下文对前两项核心技术所作的介绍,补全横线处的相关内容。
第一是块链式数据结构,将数据以区块为单位进行验证与存储,由于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第二是分布式节点算法,就是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的算法共同完成,而且每一个节点记录的都是完整的账目,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单独记录账目,利用分布式节点算法不仅可以生成数据,更可以更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