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_《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名师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五章第三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和体积的测量,但是对于运用数据分析和比值来定义的密度,初二的学生受知识层次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接受起来还是有相当的难度:怎么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或相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又怎么可能想到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识别物质呢?又怎么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由物质本身决定呢?教材中在密度概念建立这一环节,先用实验得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再推出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接着给出密度的定义,最后通过根据铜铁铝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单位体积的铜铁铝的质量得出密度的定义式。

学情分析:
刚升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的生活经验。

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有欠缺。

在本节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水、校运会金牌、橡皮、铜丝、铁块、刻度尺(自带)、细线等。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