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茶道的建筑与道具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勺:茶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中 国的茶勺形状比较短、宽,材料也以金属、 贝壳为主。茶勺传入日本以后,其形状逐渐 变长、变窄,材料以竹为主。
31
四、点茶用道具
茶刷:茶刷的历史可以追溯的中国宋代。但当今日 本茶道中使用的茶刷起源于村田珠光。曾收到珠光 知道的奈良高山乡的茶刷制造业至今仍是日本茶刷 的大本营。茶刷的大小没有严格规定,根据茶碗大 大小而定。茶刷按照外圈竹丝的数量的多少分为真、 行、草三级。一般来说50根以上为真,40多根为行, 30多根为草。另外表千家流派使用黑褐色的竹子。 里千家流派使用白竹,武者小路千家流派使用紫竹。 茶刷为一次性消费品,在重大茶事上必须使用新茶 刷,以表示圣洁。但在一般练习时,可以反复使用。
源于佛经,说的是菩萨通过修行脱离了三界的火宅 来到了露地,因露地为白色,又称为白露地。茶道 中的茶庭不是供人欣赏、游玩的,而是修行的道场。 人们来到茶庭之后就要忘却世俗中的 “贪”“嗔”“痴”,将本有的佛性显露出来。既 然是修行的道场,茶庭不同于一般的庭院,它有以 下特点:
10
一、茶室与茶庭
1、除了举行茶会使用茶庭以外,一般不作为 游玩、纳凉的休息场所。茶庭中只种植绿色 植物,不种花,特别是茶道中的禁花。整个 色调力求自然。
15
挂轴、花瓶
16
二、茶道装饰用道具
花瓶:花瓶是仅次于挂轴的壁龛里的重要道 具。正式茶会分为“前座”和“后座”,前 座时挂挂轴,后座换成茶花。茶花要求自然, 反对过分摆弄。“利休七则”中就有“花要 像其生长在原野中一样”。花器一般分为 “真”“行”“草”三个种类。以古铜、合 金、瓷器的花瓶为“真”,以日本烧制的上 釉陶器、仿古铜烧制陶器为“行”,以日本 的无釉陶器、竹制21
三、烧水添炭用具
茶釜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具。“利休百句”中就有 “只要有一个茶釜就可以烧水点茶”,以此可知茶 釜的重要性。奈良时代,中国的茶釜曾传到日本, 那是的茶釜是青铜或者黄铜做的。后来日本国产的 铁制茶釜问世,并且很快成为了主流。特别是日本 茶道独创的地炉形式,为茶釜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 条件,差否从烧水的使用道具慢慢转化为具有欣赏 性的艺术品。日本古来的茶釜有三大名产地,即芦 舞、天明和京都。其风格各有特色。
32
33
四、点茶用道具
茶巾:是用于擦净茶碗的白麻布。尺寸大致 为长30厘米、宽15厘米。折叠茶巾的动作有 严格的规定。横折三等分之后,竖折四等分, 最后叠成小四方形。在重大的茶事上要使用 新的。茶巾以白色为正统。另外在庆祝60大 寿的茶事上,可以使用红色茶巾。
34
四、点茶用道具
娟巾:用于擦茶道具的彩色方巾。差道具虽然在之 前已经擦拭过,但在客人面前仍然需要进行擦拭的 表演。其擦拭的动作、姿态、成为点茶技法中的一 项重要内容。绢巾看上去是正方形,但实际上是长 28厘米,宽26.4厘米的长方形。因为茶道不主张匀 称,以稍微错开一些为妙。流派不同,尺寸也会略 有不同。男子一般多用紫色,女子多使用红色的, 老年人则多使用茶色的。操演娟巾是学习茶道最初 要掌握的内容。
2、茶庭中基本不留空地,常绿植物遮掩了它 的大部分,只留下供人行走的小路和必不可 少的设施。目的是让人们在穿行小路的过程 中安定情绪,集中精神。
11
一、茶室与茶庭
3、茶庭中每一个景致都有其实用价值,没有 只供欣赏的东西。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 有生命的,代表了主人的修行境界。
12
茶 庭 ( 露 地 )
添炭用具:有炭斗(藤条编制、葫芦割开)、羽毛 扫帚、釜环、火筷、釜垫、灰器等。
24
三、烧水添炭用具
四、点茶用道具 1、浓茶小罐:用于盛浓茶粉 2、茶罐囊:用于保护浓茶小罐 3、薄茶盒:用于盛薄茶粉 4、茶碗:用于点茶、喝茶 5、茶勺:用于将茶粉舀进茶碗里 6、茶刷:用于点茶
25
四、点茶用道具
18
第二章 茶道的建筑与道具
三、烧水添炭用具 把添炭烧水作为一种艺术在茶道中表演可以
说是日本茶道的独创。在一年四季中五月至 十月使用风炉,十一月至于四月使用地炉。 风炉按“真”“行”“草”划分的话:以泥 制的带有前额的土风炉为“真”、以铜质风 炉为“行”、以木制、陶制、铁质的风炉为 “草”。
19
7
壁龛
8
一、茶室与茶庭
再次,茶室中要有地炉。茶室中间要设陶制 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茶具。 地炉是由村田珠光根据日本传统房屋中的围 炉改进而成。通过这样的改进,使得主人可 以在客人面前展示点茶技法,从而加强了茶 会中宾主的一体感。
9
一、茶室与茶庭
(二)茶庭 在日本茶道中将茶庭称为“露地”。“露地”之名
三、烧水添炭用具
地炉有两种尺寸,一种是一尺四寸见方标准 型,另一种是一尺八寸见方的大炉。大炉在 一年中最寒冷的二月份试用。使用地炉时需 用炉缘,炉缘为木制,根据茶室的大小分为 三种。一是小于四张半榻榻米的茶室中使用 的原木炉缘,二是四张半榻榻米的茶室中使 用的黑漆炉缘,三是大于四张半榻榻米的茶 室中使用的黑漆中上洒金花纹的炉缘。
7、清水罐:用于盛清水 8、水注:用清水罐里加清水 9、水勺:用于舀凉水、热水 10、水勺筒:用于放水勺 11、釜盖承:用于放釜盖 12、污水罐:用于盛污水 13、茶巾:用于擦净茶碗 14、绢巾:用于擦净浓茶小罐、薄茶盒、茶勺 15、茶具架:用于摆放茶道具
26
四、点茶用道具
浓茶小罐是从中国传来的,日本人用此盛茶 粉。茶人们把中国产的称作为“汉作唐物”。 日本陶祖藤四郎到中国学习制陶,带回了制 作浓茶小罐的技法,由他用中国的陶土和釉 制成的浓茶小罐被称作为:“唐物”。后来 日本各地的陶工烧制的浓茶小罐被称为“和 物”。日本茶道界著名的浓茶小罐都登记入 册,并按艺术价值和年代分为几等。以下是 各种浓茶小罐:
17
二、茶道装饰用道具
香盒:茶会中有两次添炭的部分,每次添炭后都需 要在地炉或风炉中加入香料。风炉时用白檀木片和 沉香木片,地炉时用练香团。练香团是用各种香木、 麝香、冰片等香料打成粉末用蜜调和而成。茶室中 点香有三个目的:一是净化空气,二是清净身心, 三是驱除炭味。风炉时用木制香盒,多为漆器,也 有漆雕香盒。地炉时用陶瓷香盒,品种繁多不下几 百种。另外还有贝壳类、金属类的香盒,风炉、地 炉兼用,但是在使用练香团的时候,香盒内需垫放 一片山茶树叶。
27
28
四、点茶用道具
薄茶盒,在茶道兴起的初期只点浓茶(浓度 似稠米汤),薄茶(浓度似咖啡)是后来才 有的。薄茶盒是原型是仿照茶罐盒而来的。 其形状像枣。薄茶盒的基本形式是在千利休 时完成的。以漆器为主,正统颜色为黑色, 其次为朱色。当今,大众式的茶会为主流, 人们以喝薄茶为主。
29
30
四、点茶用道具
13
第二章 茶道的建筑与道具
二、茶道装饰用道具 茶道装饰用道具主要指的是壁龛中的道具。
主要有挂轴、花瓶、香盒。
14
二、茶道装饰用道具
挂轴:是茶道中最最重要的道具。也是一个 茶会的主题。日本茶道经典《南方录》中说: “挂轴为茶道具中最最紧要之事,主客都要 靠它领悟茶道三昧之境。其中墨迹为上。仰 其文句之意,念笔者、道士、祖师之德。” 当客人进入茶室后首先要跪坐在壁龛前向挂 轴行礼,向书写者表达敬意。并且从挂轴的 文句中体味今日茶事的主题。现在茶会中多 使用禅语、或者表现季节的字句。
4
进入茶室的入口
5
入 席 小 门
6
一、茶室与茶庭
其次,茶室中要有壁龛。茶室里规格最高的部分是 壁龛。客人进入茶室后,要首先跪在壁龛前行最高 的礼。壁龛中主要挂禅僧墨迹和茶花,供客人们拜 读与欣赏。壁龛里常用的禅语墨迹有:“无”“梦” 喝”“本来无一物”“吸尽西江水”“心随万境 转”“直心是道场”“无事是贵人”“平常心是 道”“日日是好日”等等。在选择墨迹上要进行多 方考虑,如茶事的主题、季节、气候、环境、茶具 的搭配,壁龛本身的大小与挂轴大小是否相合,若 不挂禅语墨迹,也可挂禅画。
22
风 炉 、 茶 釜
23
三、烧水添炭用具
炉灰,炉灰在我们一般感觉上是不干净的东西,但 在日本茶道中却是艺术创作的对象。炉灰分为地炉 灰、风炉灰、装饰用灰和稻秸灰四种。其中压制风 炉灰型是衡量茶人水平高低的指标。装饰用灰用藤 条烧成,为雪白色。在风炉中撒上藤灰可以让人联 想到皑皑雪山之境,十分风雅。
第二章 茶道的建筑与道具
一、茶室与茶庭 (一)茶室 茶室是举行茶道的场所,一般位于庭院中。日本茶
道也叫“草庵茶”,这个名称起源于茶室的外形与 农村的小草屋相似,十分的朴素。由于茶道和佛教 关联极深,所以茶人们盖茶室时不求永存,力求简 约、实用。茶室的标准面积为四张半榻榻米,超过 这个面积的称为大茶室,小于这个面积的称为小茶 室。茶室以小为上,因为这样能够缩短宾主之间的 距离,增加茶会肃穆的气氛。
1
茶室外观
2
茶室内部结构图
3
一、茶室与茶庭
茶室有的是单独的一幢建筑,也有的是与别的建筑 相连或者是一幢建筑中的一个部分。区别于普通的 和式房间,茶室必须有几个特殊部分组成 : 首先是供客人们入席用的小门,这种小门高73厘米、 宽70厘米。据说是千利休坐船时从船的小舱门中得 到的灵感。当客人们低头从这个小小的门洞中膝行 进入茶室的时候,仿佛从世俗世界进入到神圣世界 一样。另外,世俗中人们的贫富贵贱通过这扇小门 就进入了一个平等的世界。
35
四、点茶用道具
茶碗:茶碗是茶道具中品种最多、价值最高 最考究的一种。茶道用的茶碗,它的容积比 较大,这样可以让茶刷有搅动的空间,尽管 茶量只占茶碗可容量的五分之一。另外茶碗 要有艺术观赏价值和自己的独名独姓。茶碗 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见图:
36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