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聊斋志异》中婴宁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聊斋志异》中婴宁形象
作者:刘丽红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2期
内容摘要:婴宁,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出自《聊斋志异》卷三《婴宁篇》,本文从“我婴宁”、自然之婴、身在自然、心为自然、自然难为等角度探讨了婴宁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形象
一.“我婴宁”
《聊斋志异》留下了一个狐鬼花妖的奇异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塑造了许多可爱可敬的女子形象。
若要选他最喜爱的女性,则当推婴宁。
蒲松龄在塑造婴宁形象时,用了“我婴宁”这样的称呼,这种亲切近乎宠溺的称呼在其他篇章中不曾有,而且蒲松龄还说婴宁像山中的“笑乎矣”,“合欢花、忘忧草都要黯然失色了,至于…解语花‟,正嫌他娇柔作态呢。
”,可见其对婴宁的喜爱。
二.自然之婴
婴宁如生长在深山中的野花,清新明媚;如山涧中的泉水,清澈澄净;如林中的百灵鸟,活泼空灵,就连鬼母也说她“呆痴裁如婴儿”——就是那清新脱俗,不曾沾染一点世俗之气的“自然之婴”。
三.身在自然
婴宁如此纯净自然的性格源于她身在自然的影响。
她来自一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于鸟道”的地方,一看便知此处远离俗世,幽静清雅。
她住在“丛花乱树”中的“小里落”:“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桀其中”;“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
“豆棚花架满庭中”;客舍也是“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籍几榻,罔不洁泽”;“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光糁经;有草舍三楹,花木四舍其所”。
陪伴她的是鬼母和狐仆,都不属于人世,不会去教她俗世的“三从四德”、封建礼教,只会让她按照自然天性去成长。
这种犹如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熏陶出婴宁纯洁灵性。
美丽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婴宁爱花的个性。
她一出场便与花相伴,待字闺中时她惦记着的是“视碧桃开未”。
为人妻后,“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甚至还不顾女子形象爬上花架摘花供玩。
婴宁嫁到王家之后爱花成痴是有原因的。
婴宁本来生活在远离人世的自然之中,那里野花烂漫。
来到世俗人间之后,她感到了自己身边环境的变化,想用美丽的鲜花给自己模拟出原始、纯洁如初的自然环境。
然而,她如此天真又怎么能知道世俗终究是世俗,再怎么装扮也掩饰不了丑陋的面目,她离开了应该归属的自然来到这本不属于她的人间便再也回不去了。
四.心为自然
“自然之婴”不仅有着自然之身,大自然还赋予了她一颗自然之心。
婴宁的心是野性的、自由的、聪慧的。
她从没有受过封建礼教的束缚——“三从四德”、“夫妻纲常”、“男女大防”在她心里都不存在。
她第一次见王子服,面对一个陌生男子,毫不羞涩反而奚骂“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两人的对话显现出婴宁的可爱狡黠。
当王子服以存花示爱时,婴宁故意装傻让老奴“折一巨捆负送之”,逼着王子服又说出是喜欢送花之人。
婴宁又说“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王子服又解释夫妻之爱而非兄妹之爱。
婴宁又问:“有以异乎?”王子服只好说夫妻要“夜共枕席”,此时婴宁幽默地回答:“我不惯与生人睡。
”婴宁看似纯真不懂男女之事,实际正是她狡黠之处。
假装不懂,实则是为了逼王子服直接表达爱意。
这种表白更强烈,也增加了浪漫的情调。
婴宁幽默、狡黠是她聪明才智的表现,也正好符和她身为狐狸的本性。
人说“相由心生”,婴宁的自然之心,在外表现在她的笑上。
婴宁爱笑,她与王子服初见时作者就写到“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当王子服再见到婴宁时,她“含笑捻花而入”,鬼母唤婴宁时“户外嗤嗤笑不已”,进屋后“忍笑而立”“复笑不可仰视”,“笑声始纵”。
在后花园的树上她“狂笑欲坠”,下树后“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
婴宁的笑无法无天,不分场合,连拜堂都“笑极,不能俯仰”。
嫁给王子服后婴宁也无视新妇规矩,“室中吃吃皆婴宁之笑”。
陌生男子来时仍“浓笑不顾”,“始极力忍笑”,最后还是“放声大笑”。
婴宁“善笑,禁之亦不可止”,封建淑女“笑不露齿”的规矩统统不关她的事。
花样翻新的笑几乎打破了古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不会笑的一切陈规。
五.自然难为
婴宁的天真活泼是人间真性情的流露,在污浊凄苦的现实中能容下她超然宁静的心境吗?能容下她不顾一切的痴笑吗?不能!婴宁只能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仅是一种自由、青春的象征而已。
婴宁终究不能笑到最后,当仙子般的婴宁来到污浊的人世时,“自然之婴”就被改变了,她逃脱不了封建的桎梏。
婴宁捉弄轻薄他的西人子,致使西人子丧命。
这件事婴宁被婆婆拿封建礼教教训了一顿,于是婴宁“正色,矢不复笑”。
(作者单位:辽宁阜蒙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