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设计鲁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个设问句.它揭示了说明对象“花”及其花的特征“红”.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放在段首,这样层次分明,内容衔接自然,说明重点突出.
(四)环节四:研读文本
感知课文:学生通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弄清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从哪些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些顺序能否调换?
学生自由朗读,完成圈点勾画和评点任务,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反馈.老师点拨.
明确:课文第2——6自然段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并且依次用“首先”、“还需要”、“还有”等词语领起,由此体现出这三个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主次关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顺序不能调换.
课文第7——10段又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它们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从古到今的纵向顺序,写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过程.所以这几段的顺序也不能调换.
教师引导概括:本文在介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现象时,都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设问句领起每一段,紧接着用一句话作概括解答,再进一步阐述说明,这样中心突出,脉络分明,同时说到六个方面的原因,又巧妙地安排了主次、先后、横向、纵向顺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五)环节五:探究交流
1.请学生说出常见的九种说明方法,然后再读全文,找一找课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课文说说其作用?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勾画相关语句,作标注,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相互学习、质疑、启迪.也可根据学生的说明文阅读水平,确定其中几段作为精读,力求弄懂并找出相应的说明方法.
点评示例一:说明人工选择对植物的影响比自然选择更显著,列举国内人工栽培牡丹新品种和国外人工培育大丽花、虞美人的例子.
教师可明确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学生根据此思路,得出:举这些例子具体、形象透彻地说明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工选择”的道理.
点评示例二:将花青素在酸性的细胞液中呈现红色,与花青素在碱性或中性的细胞液中呈现蓝色或紫色相对照;将酸性的花青素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与中性或酸性的花青素以及胡萝卜素反射出其他颜色的光波相对照等比较说明方法.
明确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此思路得出:突出说明了花朵呈现红色源于自身的物质基础的特点以及突出说明花朵呈现各种颜色的物理学原理这一特点.
点评示例三: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这一句中的“杰作”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学生得出:“杰作”一词生动、形象了说明了大自然的功劳.
教师小结:说明方法的分辨及其作用,是学生学习说明文应掌握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这一知识时,可介绍一些答题方法,这样可帮助学生对此考点的正确解答.
2.“对文中涉及的某些科学概念的理解及对某一内容要点的概括”,一直以来,也是学习说明文要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通过学会筛选重要信息,找出文章提供的明示或隐含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示例:文章第7段中“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这一句话应如何理解?
请学生找到答题区域,并勾画重要信息,筛选作答.
明确:此句话是结论性的语言,可在本段的前半部分找到答案:说明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和短波一端发展的不同情况,强调了红色的花是由裸子植物原始形态的绿色逐渐演变而成为红色的.
3.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主要指在说明事物、理解事物时能确切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便于人们认可和接受.准确性往往表现在句中的修饰语、关键性的中心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上.
示例:第4段中,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就用“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事例等,请同学试着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语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有什么作用或能否删去?
可提示学生答题思路:不能.因为句中这一词语+说明对象范围(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删去后+效果.
(六)说明文语言拓展练习
“中华鲟是我国的特有珍稀物种,俗名腊子、鲟鱼、鳇鱼等,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句中“主要”一词说明中华鲟绝大多数分布在长江水系,还有极少量分布在其它水系.使用“主要”一词体现了文章语言准确的特点.如删去后表达就不准确.
“换句话说,打哈欠的传染现象,可能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心志模仿”,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明确:不能.“可能”一词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如果把它去掉,就变成肯定语气,表达就不准确了.
(七)反思与强化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反复强化的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和对话的首席,应十分注意信息反馈.这个学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阅读和探究性阅读,强调用合作
探究的方式,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课文.其阅读视点的变化,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引.
学了这篇事理说明文后,学生对这种文体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有条有理地结构文章、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应用、准确而严密的语言有了启迪.布置学生课外练笔,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这样读写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说明文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