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科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学科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狭隘.(ài)粗糙.(cāo)鹰隼.(sǔn)悄.无声息(qiǎo)B.龟.裂(jūn)疱.疹(bāo)蘸.水(zhàn)过蒙拔擢.(zhuó)C.掐.丝(qiā)脚踵.(zhǒng)祚.薄(zuò)呱呱
..而泣(guā)
D.盘桓.(huán)蹙.眉(cù)筵.席(yān)杯盘狼藉
..(jí)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优渥希冀营头微利浑浑噩噩
B、盘垣修葺长歌当哭黯然失色
C、胸臆笑靥桀骜不训殒身不恤
D、浩淼文身莞尔一笑门衰祚薄
3、下列各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除.臣洗马(免除)伯劳东飞燕西飞
.......(比喻人的离散)B.萌蘖.(生芽,发芽)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一骑.红尘妃子笑(跑得飞快的马)
C.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区区
..不能废远(形容感情恳切)再休此处
栖迟
..(留恋)
D.虽然眼底
..开(一个挨一个)一递.一声长吁..人千里(眼前)山顶千门次第
气(递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B.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C.专家认为,如果全国实行统一的药品编码,就可以建立药品信息系统及用计算机对种类繁多的药品进行科学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D.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5、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乾隆在下江南的途中,看到一些贫困的百姓不能自给,便慷慨地施舍。

走一路,银子撒一路,因此在百姓的眼里,皇帝成了过路财神。

B、广东队朱芳雨和李群密切配合,冲垮了江苏队的防线,使得江苏队的防守分崩离析,最后溃不成军。

C、我一直认为,民原本不暴,青原本不愤,但架不住媒体总喜欢耸人听闻,被媒体一忽悠,民就成了“暴民”,青就成了“愤青”。

D、要在100万人口的大都市找到行迹不定的犯罪嫌疑人,简直是水中捞月。

可功夫不负有心人,排查进行到第18天,也就是2005年11月20日,专案组终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踪影。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
知本家时代和知本家风暴
谁会想到呢,“知识分子”有一天会成为“知本家”,而且还要开创一个时代。

其实知本家风刮得并不偶然。

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解放:1949年是革命的解放,1978年是改革的解放,今天,则是知识的解放。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的实质,是通过新生产力实现解放。

这个新生产力的中心,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

知本家风暴,实质是新生产力风暴,是解放知识生产力的革命。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提出,不要争论姓社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而实际上,人们争论太多的“伪问题”,无视了人类历史的新潮流——新生产力对社会的重新塑造。

事实是,信息技术革命正改变人类历史,信息生产力正作为这个时代最活跃的变革力量,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生式。

沿着这个方向看去,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正从深圳的改革、浦东的开放,转向中关村的发展,不再就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而是借助生产力的推动,深化改革,促进开放。

在这里,生产力才是第一位的问题,发展才是真问题;其他,都是第二位的问题。

今天,知本家风暴正给这种生产力主导的改革注入新时代的内容,通过新的生产力的突破,为生产关系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历史性动力。

强调生产力,不是离开改革,不是单纯技术的观点,而恰是在恢复中国改革的原教旨,恢复中国改革的本来面目,从而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中国的全面改革。

在知识的解放中,知识分子作为主体的力量已出现,知本家,就是以独立的力量出现的企业家和思想家群体。

此前,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时期,曾被冠以不同的称呼:从小资产阶级,到臭老九,到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分子总是比照、依附于其他人群定位自己,总之没有一个是本来的自己。

“知本家”的提法之所以好,在于它剥离了那些附加的东西,显示出这个时代使知识成为独立的力量,而且成为主流的力量这样一种大趋势。

只有在今天,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主流生产力,知识分子才有可能走到舞台的中央。

但是,这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不再是单纯的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者,他既是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者,又是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者;既是思想家,又是企业家;他既是精神力量,更是现实的力量。

他们代表着中国的未来。

有人说,“三个企业家找到三个科学家成就三个著名企业”:四通、联想、方正。

如今,王选正淡出方正,倪光南、王缉志分别离开了联想、四通。

人们一直在想谁对谁错。

这里一方是做研究的,一方是做企业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知识和资本的矛盾,是知本家与资本家的冲突。

从中国现实情况来看,知本家面临的多是个人的失败。

人们更多从个人恩怨方面去寻找原因,但我们需要从中看到体制的冲突,知本家和资本家的冲突。

中国要发展知识经济,不解决知识和资本的矛盾不行。

6、下列对文中画线处“这个方向”的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建国以来历史的发展方向。

B.不要争论姓资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

C.信息生产力正作为这个时代最活跃的变革力量,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D.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变革着生产关系,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

7、以下关于“知本家风暴”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本家风暴就是信息技术革命
B.知本家风暴的实质其实就是给新的生产力注入新时代的内容,通过突破生产力,为生产关系的发展提供动力。

C.知本家风暴将导致全社会波动,必将孕育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D.知本家风暴对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国的改革起着推动作用。

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本家”的崛起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群体的出现,为中国的未来提供了一种可能。

B.我们国家的领导集体为历史指出什么样的发展方向,留下什么样的历史遗产,一定会考虑知本家风暴的影响。

C.在知识经济以前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实质上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现实力量,一种主导性的社会力量。

D.在知本家开创的时代,知本家左右着社会的发展。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1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

质厚,少缘饰。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

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

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

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酉甫②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

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

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

《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

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满,笥③余一缣,驾柴车去。

爱陆源佳山水,乃定居。

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岁饥,日或不爨。

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

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

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元德秀传》注:①擢第:登第,单进士。

②酉甫:音pú,合聚饮食。

③笥:音sì,
盛衣物的竹器。

④饫:音yù,饱。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有惠.政惠:仁慈
B.德秀自乳.之乳:喂养
C.益请格.虎自赎格:击打
D.吾当坐.,不及余人坐,受牵连
10、下列对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举进土,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为国为亲,忠孝两全。

B.许之矣,不可负约——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C.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袄——宽厚不羁,不论贵贱。

D.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豁达自任,志向高雅。

11、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
...的一项是(3分)
A.元德秀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人试。

母亲去世,他服丧期满,任南和县尉,后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B.元德秀为官所得俸禄全部用于抚养孤独无依的人,任满的时候,他是赶着柴车离开的,他死的时候,家中只有最起码的生活用具。

C.元德秀在陆源为官定居的时候,纵情山水,常弹琴、喝酒、写文章以自娱。

D.元德秀任鲁山县令时,不怕获罪,批准一个被关押的盗贼杀虎自赎。

第II卷(非选择题127分)
三、(23分)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4分)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陈情表》)(2分)
(3)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3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诗人在桃花溪看到哪些景象?(2分)
答:
(2)诗中向渔人的发问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3)你怎样辩证地看待诗人在诗中流露的这种情感?(3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 _。

_________ _,形影相吊。

⑶臣,。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王熙凤的角色
王蒙
王熙凤在抄检中扮演的角色值得评说。

她精明强悍,两面三刀,“脸酸心硬”“杀伐决断”,实际上是贾府特别是荣府的栋梁之材,铁腕人物。

探春也厉害,但毕竟是姑娘家,将成为人家的人,又是庶出,理事时既有临时意识又常有后院失火,赵姨娘混闹的干扰。

宝钗只是亲戚,志在独善、保身,无意支撑大厦。

其余(包括贾母、贾政、王夫人、也包括宝玉),从理家治事的观点看,说穿了都是废物,寄生虫,或干脆是挖墙脚的害虫。

当然,王熙凤也有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弄权玩术,仗势欺人,盛气凌人直至伤天害理的种种恶德恶行。

她积怨甚多,不留余地,内内外外欠了不少的账,以致最后锦衣府抄家时,贾家许多罪状与她有关。

但毕竟她是唯一的一直掌着权、用着权,也会掌权,会用权,能把一个大家族上上下下、主主奴奴玩转了的人物,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族的行政管理,她一直还是胜任的,她甚至还有余力向东府“智力输出”呢,舍王熙凤还有谁能扮演这个运转枢纽的角色?除了暂时的探春、宝钗、李纨三套马车执政——而且这个执政也是由于得到了凤姐平儿主奴的大力支持与谦恭谨让才有可能出台——谁能代替凤姐的管理组织?凤姐一病就一团乱,王夫人一介入就一团大乱,正是从反面证明了王熙凤的价值。

当然,王熙凤又有无法解救的弱点。

概括起来,叫有权无势,有才无德,有聪明无智慧,有宠无戴。

有权无势是说,王熙凤虽然最有实权最能管事,但从身份上地位上看,她当然远远不处在宝塔式的封建家族体制的顶端。

贾母、贾赦、贾政、邢夫人、王夫人,甚至贾琏从理论上说都是她的上司。

权与势的分离使她不可能做更长远更宏大的战略性思考,使她不可能真正对家族对家史负责,使她也免不掉得捞一把且捞一把的临时性、“雇佣”性、盲目性的心态,而有势的某些人,不熟悉情况,又缺乏具体管理、具体办事的经验,只知一味地讲享受、讲排场、
安富尊荣,而又勾心斗角、“生事”。

这种权与势的分离,实是贾家由盛而衰的一个原因,一个契机。

尤其严重的是,有权无势或多权少势的结果是,一旦发生非常事件——如捡到绣春囊,她就可以降为“催巴儿”(跟班),甚至成为有势者王夫人的审查对象。

这造成了贾府管理秩序的不稳定,也造成了王熙凤对自己的命运的掌握不住。

有才无德不必多说,树敌太多,用心太过,最后“力绌失人心”是必然的。

有聪明无智慧应归咎于她的文化水平不高,她一味逞强,其实多是小聪明,小苛刻。

如玫瑰露茯苓霜事件中,她提出:“把太太屋里的丫头都拿来……只叫他们垫着瓷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也别给吃……”水平境界手段都低而又不计后果,有失大家风度,幸得平儿匡正才未成为事实。

其实,她这种一人一事有问题便普遍折腾的做法,与抄检大观园的路子完全一致。

当然,她能尊重平儿,以及尊重探春宝钗,也说明了她的慧眼识英雄,惺惺惜惺惺。

换一个角度看,宝钗等比她文化高,处事厚道周全,却只是自顾自,她们可肯投入?可愿负责?连平儿的“鸽派”言行也是既有为凤姐“补台”的一面,又有另树自己的形象、背着凤姐买好、实际上更加丑化了凤姐的形象的一面。

有宠无戴的问题是,王熙凤所以在贾府混到炙手可热红里透紫的程度,除王家背景、亲上做亲的双层姻亲关系及她本人的才能因素外,主要靠宝塔顶尖人物贾母的宠信。

《红楼梦》大量描写了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邀宠,特别是她的巧言令色,富有笑料“包袱”的阿谀奉承,常使贾母神清气朗,笑逐颜开,“猴儿,猴儿”地夸凤姐不住。

要说这也是悲剧。

对下,她是封建管理的全权代表,执行人与监督人;对贾母,她是个弄臣,佞臣,滑稽人,寻开心的“猴子”。

(原文有改动)
15、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在贾母的眼里,王熙凤只不过是个弄臣,佞臣,滑稽人,寻开心的“猴子”?(6分)
答:
16、文章第一段概括交代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的?(4分)
答:
17、王熙凤无法解救的性格弱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请分条陈述。

(6分)
答:
18、本文作者在评析人物时,运用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切中肯綮,试举出一两例加以分析。

(6分)
答:
六、语言运用(每小题4分共12分)
19.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内容、语言表达、标点三方面有不当之处,请ABCD四处加以修改。

(4分)
为配合学校“科技月”和“风采展示周”活动,校学生会宣传部将在11中旬举办“科技伴我行”征文比赛和“成长的足迹”照片展示等活动。

A希望全校同学踊跃参加,学校各部门予以支持。

征集内容:科技小论文和科技报告等科技作品,B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包括科幻小说);个人或集体的生活、学习照片(黑白、彩照均可)。

稿件要求:1.原创作品。

2.用作文稿纸,书写清楚。

3.C稿件写明作者班级、署上真实姓名;照片贴在作文纸上,D在作文纸上写上一段简短的话简介照片。

4.文字稿件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交稿地点:高中教学楼语文组。

截稿时间:11月28日。

校学生会宣传部
2006年10月16日A处:B处:C处:D处:
20、用不超过35 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

“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

如果说“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
21、下面是南京名园瞻园的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
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4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秋?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为: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
七、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问盲人:“对于世间的美好,你什么都看不见,这么活着你痛苦吗?“盲人却意外的回答道:“痛苦?我痛苦什么?与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与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况且我还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世间的美好。

我之所以活得比较愉快,是因为我学会了放大美好,从而懂得珍惜美好……”
请以“学会放大美好”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A(B疱pào,C呱gū,D筵yán )
2、D
3、C(A除:拜官授职;B骑:一人一马;D递:交替。


4.B.A:“容”和“令人”重复,可删去一个。

C:结构混乱,在“建立”前加“为”或删去“打下坚实基础”。

D:表意不明。

“是否收门票”是两方面,“予以否认”,那是收
还是不收呢?
5、C: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过路财神:是指暂时经手大量钱财而没有所有权和支配权的人。

分崩离析是指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水中捞月:这里主要考查它与大海捞针的区别。

大海捞针指极难做到,水中捞月指做不到。

)
6、.C
7、.A 8.D
9.D(“坐”,获罪。


10.A(此句表现的是人物对母亲的孝顺。


11.C(元德秀并未在陆源为官)
12.(1)我不幸生活在风气颓败的社会中,不感到羞耻的事是结识了元紫芝呀。

(“衰俗”1分,“所不耻”1分,判断句1分,通顺1分)
(2)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的。

(3)(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很久没见到你的人影了,为什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待在这儿,真像个女儿家呀!”
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府河南州县人。

年轻时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

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了京城。

考上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守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守护,饭食中没有盐和醋,睡觉时没有什么垫在身下。

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而调到南和县任县尉,治理期间有好名声。

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

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干吗还要娶妻呢?”当年,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死了母亲,又没有钱请奶妈,德秀就亲自喂养他,等到侄子能吃饭了才停止喂养。

侄子长大后,将要为他娶媳妇,家里十分贫穷,才自己请求任鲁山县令。

在此之前,他因为从车上掉下伤了脚,不能快步行走拜见,但是太守却以贵客的礼节对待他。

有个小偷被关押在牢里,当地正碰上老虎作恶,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

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可以背弃约定的事。

如果有所牵累,我应当定罪,不牵连到别人。

”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唐玄宗在东都时,在五凤楼下设宴,命令三百里内的县令、刺史都要拿出歌曲到他那里汇集。

当时人们都传言皇帝将要排出优劣,施加赏罚。

只有德秀带了演员几十个,集体唱一首叫《于蔿于》的歌,《于蔿于》是德秀所创作的歌。

皇帝听到后,十分惊奇,赞叹说:“唱的都是贤人说的话呀!”对宰相说:“河内府的百姓恐怕都生活在苦难中吧?”于是罢免了太守,元德秀更加出名了。

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都供给那些孤儿吃饭穿衣。

(后来)竹筐里带着绢一匹,赶着一辆柴车离任。

他家里不造围墙,不用钥匙,也没有仆人小妾。

碰上荒年,有时揭不开锅。

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来自娱自乐。

元德秀擅长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蹇士赋》来比况自己。

房琯每次见到元德秀,总是叹息说:“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就会把人的名利之心洗涤干净。

”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衰败和庸俗的环境中,但我不感到耻辱的,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


元德秀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和舀水的瓢一类东西。

13、答:12.(1)①薄雾中,隐约见一桥飞架溪水上。

②溪中露出了石头,渔船停在河中。

③桃花落入清澈的水中,随水飘走。

(2)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

(或向往隐居生活。

)(3)
①憧憬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景的情感追求值得赞许。

②脱离现实不可取。

14、1、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3、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5、答:王熙凤弄权玩术,仗势欺人,伤天害理;又巧言令色,阿谀奉承,常使贾母神清气朗,笑逐颜开;她虽然有才能,但她的地位不处在宝塔式的封建家族体制的顶端,所以,她不过是个弄臣,佞臣,滑稽人,寻开心的“猴子”。

16、答精明强悍,两面三刀,“脸酸心硬”“杀伐决断”,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弄权玩术,仗势欺人,盛气凌人等。

采用对比的手法,在与探春、宝钗的对比中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17、答:①有权无势,使她不可能为长远思考,对家族家史负责,产生雇佣盲目心态,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造成贾府混乱;②有才无德,树敌太多,力绌失人心;③有聪明无智慧,处事有失大家风度,不够厚道周全;④有宠无戴,这是她悲剧的根源。

18、答:用“甚至成为有势者王夫人的审查对象”,评价了“捡到绣春囊”对王熙凤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用“慧眼识英雄,惺惺惜惺惺”,评价了王熙风对平儿、探春、宝钗的尊重。

19.A处“学校各部门予以支持”应删去。

B处“(包括科幻小说)”应挪至“小说”之后或删去。

C处“写明作者班级”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D处“在作文纸上写上一段简短的话简介照片”把“简介”改为介绍。

20、(4分)
语文“人技”“人格”“人生”三重教育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评分标准:根据大致内容酌情给分
21、(4分)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作文共70分。

切入分4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