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堂骨膜针刺法结合“老十针”治疗慢性失眠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堂骨膜针刺法结合“老十针”治疗
慢性失眠临床观察
马亚琴张立国杨亚龙刘琪刘静杨月明李丽萍李梅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印堂骨膜针刺法结合“老十针”和2012版《针灸治疗学》中失眠症的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 疗效,为慢性失眠寻求更加有效的针刺治疗方案。
方法收集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 照组(42例),治疗组使用印堂骨膜针刺法结合“老十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 量指数量表(PSQI)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对患者的睡眠状态及失眠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 及I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 <〇.〇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更优(P <〇.〇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更优(P<〇.〇5)。
结论印堂骨膜针刺法结合“老十针”可有效治疗慢性失眠,且疗效 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关键词:骨膜针刺;“老十针”;慢性失眠;印堂
do i: 10. 3969/j.issn. 1003-8914.2020. 11.037 文章编号:1003-8914(2020)-11-1700-04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Yintang(EX-HN3)Periosteu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44Experienced
Ten Acupoints”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MA Yaqin ZHANG Liguo YAGN Yalong LIU Qi LIU Jing YANG Yueming LI Liping LI Mei (Departm 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ner Mongolia Baogang Hospital,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Baotou 014010, China) A b s t r a c t:O b je c tiv 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Yintang ( EX-HN3) periosteu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 experienced ten acupoints” an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in the 2012 edi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 nia, so as to find a more effective acupuncture treatment program for chronic insomnia. M e t h o d s Collecting screening included in the standard of 84 patients with insom nia,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 n= 42) and control group (n= 42).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Yintang (E X-H N3) periosteum needing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d ten acupoints”,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 at Yintang ( E X-H N3).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 PSQI) and insomnia severity scale (ISI)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leep status and insomnia severity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 ent. R e su lts The PSQI and ISI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0. 05),and the scor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 After treatm ent,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in sleep quality, sleep time, sleep time and hypnotic drug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C o n c lu sio n Yintang (E X-H N3) periosteu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xperienced ten acupoints” can effectively treat chronic insomnia,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K e y w o r d s:periosteum acupuncture;“experienced ten acupoints” ;chronic insom nia; Yintang( EX-HN3 )
慢性失眠是指失眠间断性发作的时间大于6个 月,其危害较普通失眠更为严重。
慢性失眠可增加精神类疾病的患病风险,尤其是抑郁症,是非失眠者的2 倍以上m ;同时,也加大了患者罹患消化系统疾病、心 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的可能性[>4]。
据调查全世界失眠发生率为30%~35%,西药治疗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服用不良作用较大,有成瘾性和耐药性,还会对大脑产生损害。
针灸治疗失眠不仅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钢医院中医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通讯方式:E-mail:*****************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研究将程莘农老先生的印堂骨膜针刺法与王乐亭教授的“老十针”相结合治疗慢性失眠与2012版《针灸治疗学》[5]中失眠症的常规针刺方法比较,在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长、缩短人睡时间、减少药物应用及降低丨S I评分方面疗效更显著,临床总治愈率更高,起效时间更快,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一2017年12月来内蒙古包钢医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经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失眠患者84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
就诊次序编号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治疗过程当中,治疗组有1例脱落,对照组有2例脱落,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病程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2组慢性失眠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j±Ji)
组别例数
性别
(男/女)
平均
年龄
病程
(年)
药物依赖
性(有/无)
治疗组418/3357. 58 ±11.57 2. 92 ±1.0027/14
对照组409/3154. 90 ±11. 18 3. 12 ±0. 8525/15
1.2诊断标准(1)失眠几乎为唯一的症状,并存在以下至少1项的继发症状,主要有:①人睡困难;
②睡眠维持障碍;③早醒;④睡眠质量下降;⑤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
(2)在睡眠条件合适或睡眠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仍出现以上症状。
(3)患者出现以下至少1项的日间功能损害:①疲劳或全身不适;
②注意力或记忆力的减退;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⑤日间思睡;⑥兴趣、精力减退;⑦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错误增多;⑧ 伴有头痛、头晕等其他与失眠有关的症状;⑨对睡眠过度关注。
(4)上述症状发生>3次/周,持续时间為6个月[6]。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人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曾经接受过治疗,但疗效不明显,或症状反复迁延难愈者。
(3)病程>6个月。
(4)知情,能够自 行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按规定完成治疗者。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
(2)由于躯体、精神、药物等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失眠。
(3)药物或酗酒及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失眠。
(4)合并患有心、肝、肾 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
(5)严重威胁生命的各种急性期疾病的患者。
(6)晕针等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耐受针刺治疗的患者。
1.4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印堂骨膜针刺法结合“老十针”治疗:取穴:印堂、“老十针”(足三里、上中下脘、气海、天枢、内关)以及百会、神门。
刺法:取平卧位,针刺百会时针尖指向巅顶,针与皮肤呈15°角,根 据头皮厚度,刺入头皮0.5 ~0. 8寸为宜;捻转角度名90°,频率为2 r/s,以患者自觉针底下酸胀并传至周围为宜。
印堂穴为治疗的关键,针刺印堂时,应在印堂穴直上方约1 ~2c m取穴,向下平刺,将针尖刺(钉)人印堂穴下骨膜中,平刺角度矣丨5°,以患者自觉眉间酸胀困重、有压迫感,甚可传至鼻部为度。
神门穴采用常规针刺,向下直刺,刺人0.3 ~ 0.5寸为宜,局部感到酸胀得气后留针。
针刺关元、气海、上中下脘、天枢时针尖垂直于腹部皮肤,根据患者胖瘦,刺人深度有所不同,一般刺人1 -1.5寸为宜,给予患者提插补法,角度 为360°,频率为1次/S,以患者自觉酸胀向整个少腹部扩散为宜。
针刺后留针,并用T D P灯距离患者腹部皮肤约3 0 c m处开始照射,以患者自觉局部皮肤温暖而不烧灼为宜,从而加强气海、关元两穴的固本培元、补 虚益损的效果。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取穴:参照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2012年 版中治疗失眠症,包括:申脉(双)、照海(双)、三阴交(双)、神门(双)、安眠(双)、印堂、百会、四神聪。
刺 法:患者取平卧位,针刺百会、四神聪时针尖指向巅顶,针与皮肤呈15°,根据头皮厚度,刺入头皮0.5 ~ 0.8寸;施以捻转补法,捻转角度矣90°,频率为2 r/s,以患者自觉针底下酸胀并能传至四周为宜。
针刺印堂穴时应注意与治疗组刺法不同,应提捏局部皮肤,针与 皮肤成15°角,平刺刺入0.5 ~ 0.8寸,以局部产生胀重感为度;安眠穴采用普通针法,垂于皮肤并向下刺人0.5 ~1寸,针下感到酸胀得气后留针;申脉、照海、神 门采用普通针法,垂于皮肤并向下刺人0.3 ~0. 5寸,针下感到酸胀得气后留针;针刺三阴交,针尖与皮肤垂直,向下直刺1 ~ 1.5寸,采用提插补法,角度为360°, 频率为1次/s,以患者整个小腿出现酸胀为宜。
2组 患者每次治疗均留针30 m in,每日1次,每周4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S观察指标
15.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是由B uysee等人在1989年公布的,由18个条目、7个睡眠因子组成,用来测量临床人群睡眠质量。
每个因子最高3分,最低0分,合计共21 分,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5.2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是一个在量化失眠严重程度上既简单有效又可信的评估工具。
量表主要从失眠症状、日间功能和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3方面综合评价,表里共有7项 评估内容,每个条目最高4分,最低0分,合计共28 分,得分越高,失眠越严重。
1.5.3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失眠症状基
本消除,总睡眠时间大于6 h,睡眠深度够,睡醒后精神充足,PSQ I总分减值大于5分;显效:失眠症状明显改善,总睡眠时间大于3 h,睡眠质素明显好转,PSQ丨总分减值3〜5分;有效:失眠症状好转,睡眠总时间较治疗前有所增长,但仍小于3 h,P SQ I总分减值1 ~2分;无效:失眠症状未见任何改善,P SQ I总分减值〇分〇
1.6统计学方法试验所得数据使用SPSS 23.0软 件分析处理。
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元±s)表示,2组组间对比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 前后对比采取配对 < 检验;定性资料用率(%)表示,2组组间比较使用;^检验;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PSQI 评分
2.1.1PSQ I总评分运用独立《检验,对比2组患 者治疗前P S Q I评分,差异不明显,P >0.05,有可比性;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PSQ I评分,P <0. 05 ,差异明显,说明治疗组效果更优。
运用配对《检验,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PSQ I评分,差异显著,P<0.01, 说明两种针法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见 表2〇
表2 2组慢性失眠患者PSQ I总评分比较
(例,无±s)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4017.05 ±1.9611.88 ±1.79D
治疗组4116. 93 ±2. 622)8. 59 ±3. 14"”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丨:与对照组相比…户〉!)』;,3#“』〗2.1.2PSQ I各项评分运用独立< 检验,对比2组 患者PSQI各项目治疗前评分,P>0.05,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人睡时间、催眠药物Z3 <0.05,差异明显,说 明在以上几个方面治疗组的效果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无差异,P >0.05;运用配对*检验,分别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各评分项目,均有显著差异,P < 〇.01,说明两种针法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
见表3。
表3 2组慢性失眠患者PSQ I各项评分比较(例,i±s)组别例数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
对照组
治疗前 2. 80 ±0.41 2. 85 ±0. 36 2. 65 ±0.801. 23 ±0.48 1.93 ±1.40 2. 95 ±0.22 40
治疗后 1.68 ±0. 62 1.95 ±0.71 2. 15 ±0. 580. 88 ±0. 40 1. 18 ±1. 15 2. 18 ±0. 75
治疗组41治疗前
治疗后
2. 80 ±0.40 2. 85 ±0. 36 2. 56 ±0.92 1. 22 ±0.47 1.88 ±1.42 2.95 ±0. 22
0.71 ±0.72 1.49 ±0. 87 1.78 ±0.880.71 ±0.460. 63 ±0. 86 1. 54 ±0. 78
2.2 IS I评分运用独立《检验,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IS I得分,P>0.05,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对比2组 患者治疗后IS I得分,P<0.05,差异明显,说明治疗组效果更优。
运用配对z检验,分别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IS I得分,P <0. 01,差异显著,说明两种针法均能降低失眠严重程度。
见表4。
表4 2组慢性失眠患者IS I评分比较(例,尤±s)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4018. 50 ±2. 5911.52 ±2.91
治疗组4118. 90 ±3. 629. 59 ±4. 11
2.3起效时间治疗开始后,每日记录并对比2组患 者较前一日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人睡时间3个睡眠因子的评分改变,如有一项评分降低,则视为治疗起效。
经独立《检验,对比2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P < 〇.〇5,差异明显,结果提示治疗组的平均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更快。
见表5。
表5 2组慢性失眠患者治疗平均起效时间比较
(例,i ±s)组别例数平均起效时间(d)
对照组41 6. 50 ±2. 46
治疗组40 4.44 ±1.781)
注:与对照组相比,,l)P<0. 05
3讨论
印堂骨膜针刺疗法治疗失眠是30年前我国著名中医程莘农老先生临床工作的经验。
他将印堂穴和骨膜针刺法相结合,发现印堂骨膜针刺法具有调节人体生理韵律的功效,并将该技术应用于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印堂为经外奇穴,位于两眉之间,具有安神定惊、祛风止痛、醒脑开窍、调理气机、平衡阴阳的作
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印堂穴对应松果腺、下丘脑、视网膜、视神经丛,刺激印堂穴可促进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种胺类激素,对于改善睡眠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十针”是名中医王乐亭教授根据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经验总结出的针灸处方,主要依据《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之功效拟定,由足三里、上中下脘、气海、天 枢、内关组成,有调中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的功效,是王老“治其本,以胃为先”[7i的学术思想的体现。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医学 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则正气必虚,无法维持机体正常运行。
同时本研究还进一步选取了百会、神门两穴,百会 为诸阳之会,针刺百会穴能够调节气血、安魂定神;神 门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被称为心气出人的门户;上脘 又被称为胃脘穴,处于胃的上口,能开胃府受纳水谷,中脘为胃之募穴,也是八会穴之一,下脘能够通睥经,上中下脘统称三脘,三穴同取,可消化水谷、调理中州;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腹之气街,能够调理肠胃、消食化积;气海为人之元气所生之处,能够温固下元;足三里 为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补可益气升清,泻可降逆化浊;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心包可代心受邪,同 时,它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遍三焦,在胸中与阴维相连系,故针刺内关可以调整心经的气血,安神定志,“老十针”具有理气和中,宁心安神的功效;脾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本源,吸收精微物质,被称为水谷之海,中医理论中更有“有胃气则生”的观点,胃气强盛则受纳丰,水谷充盈则生化有源,故人以胃气为本。
“老十 针”意在取其调脾益胃、补中益气、扶正固本的中心思想,将该思想运用至治疗慢性失眠中,使机体达到正气存、气血足、阴阳和的状态,配合使用程莘农老先生的印堂骨膜针刺法,增强安神定志助眠的功效[8#。
笔 者将两位老先生的思想相融合既是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也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体现,较传统针刺方法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长、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催眠药物应用及降低ISI评分这几个方面疗效更显著,临床总治愈率更高,起效时间更快,是一种 疗效高、无毒副作用、易于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BAGLIONI C, BATTAGLIESE G, FEIGE B, et al. Insomnia as a
predictor of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evaluation of longitudin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 J ]. J Affect Disord, 2011, 135 ( 1-3 ):
10-19.
[2]苏玉花,王祥安.失眠与慢性胃炎的相关分析[J].中国实用医
药,2015,10(23) :38-39.
[3 ] KRIPKE DF, GARFINKEL L, WINGARD DL, et al.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sleep duration and insomnia [ J ]. Arch Gen
Psychiatry ,2002 ,59(2) : 131-136.
[4]陈婷,张泽或,陈喆,等.睡眠时间不足致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紊乱
与肥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3) :359-362.
[5]高术中,杨俊.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64-65.
[6 ]张鹏,赵忠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 :363-367.
[7 ]王麟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临床经验集
粹[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
[8 ]周艳丽.针剌不同腧穴对失眠模型大鼠脑内神经递质5-HT、DA
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同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8):
887-888.
[9 ] PORTAL C M,BJORVATN B,URSIN R. Serotonin and the sleep/
wake cycle:special emphasis on microdialysis studies [ J ]. Prog
Neurobiol,2000 ,60 ( 1 ) : 13-35.
[l〇]付平,贾建平,王葳,等.电针内关和神门穴对脑功能成像不同影响的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 ) :61 >63.
(本文校对:刘言言收稿日期:2020 -05 -22)
《素问•痿论》曰: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
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主束
骨而利机关。
冲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与
阳明合于宗筋,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
带脉,而络于督脉。
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
引,故足痿不用。
—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冲脉•冲脉为病》
人有两胁作痛,终年累月而不愈者,或时而少愈,时而作痛,病来之时,身发寒热,不思饮食,人 以为此肝经之病也。
然肝经之所以成病,尚未知
其故,大约得之气恼者为多。
因一时拂抑,欲怒而
不敢,一种不平之气,未得畅泄,肝气郁而胆气亦
'^郁,不能取决于心中,而心中作热,外反变寒,寒热 交蒸,则肝经之血停住于两胁而作痛矣。
倘境遇
顺适,则肝气少舒,其痛不甚。
及夫听恶声,值逆
境,又触动其从前之怒气,则前病顿兴,而痛更重
矣。
治法必须解其怒气,要在平肝。
—清•陈士铎《辨证录•卷之二•胁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