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外卖食品安全封签使用管理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饮外卖食品安全封签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餐饮外卖食品安全封签(以下简称食安封签)的使用和管理,降低餐饮外卖食品配送过程中的食品污染风险,保障食品配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餐饮外卖食品配送过程中食安封签的使用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其它食品外卖配送过程中食安封签的使用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食安封签,是指餐饮服务提供者为了防止外卖食品在配送过程中受到污染,在其外卖食品的包装容器或配送箱(包)上使用的封口包装件。
第四条(基本要求)
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在餐饮外卖食品配送过程中使用、推广食安封签。
鼓励社会各方采用“互联网(物联网)+封签”等技术支撑,
— 1 —
对食安封签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统一管理、全程追溯、实时监控,提高食安封签使用效能。
第五条(食安封签种类)
食安封签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一)一次性使用食安封签。
一次性使用食安封签应当具备拆启后无法恢复原状、无法重复使用的性能。
(二)可以多次使用的食安封签。
可以多次使用的食安封签应当具备防止封签在配送过程中被擅自拆启或者识别是否被拆启的性能和技术。
第六条(食安封签的制作)
食安封签可以由餐饮服务提供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或者其它第三方设计制作。
食安封签可以使用个性化标识及广告宣传,但形式及内容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存在违法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
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自行定制的食安封签。
食安封签落款等标识性内容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规范统一。
餐饮服务提供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在食安封签上印制一维条码或二维条码时,记载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所配送餐饮外卖食品的提供者、品种、数量、配送时间以及配送人员等信息。
条码的类型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第七条(食安封签使用方式)
食安封签由餐饮服务提供者在餐饮外卖食品的包装容器、配
— 2 —
送箱(包)封口位置或者适当位置使用。
使用位置和使用方法应当在不破坏封签的情况下足以避免直接接触到食品。
食安封签表面应符合食品配送卫生要求,保持清洁,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等可能造成食品污染的材料。
第八条(使用食安封签提示)
鼓励使用食安封签的餐饮服务提供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在网络食品销售界面或者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首页醒目位置明示该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食安封签,供消费者在订餐时选择。
第九条(餐饮服务提供者)
餐饮服务提供者将餐饮外卖食品交给配送人员时,应当确保食安封签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妥善保管待使用的食安封签。
第十条(配送人员权利和义务)
餐饮外卖食品配送人员在接收使用食安封签的餐饮外卖食品时,应当检查食安封签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对食安封签不完整或者食安封签已被破坏的餐饮外卖食品,有权拒绝接收和配送。
餐饮外卖食品配送人员在配送过程中应当保持食安封签的完整性,确保配送过程中食品不受污染。
餐饮外卖食品配送人员在消费者接收餐饮外卖食品时,应当告知消费者当面检查食安封签的完整性,要求消费者签收或确认。
第十一条(消费者权利)
— 3 —
消费者在接收使用食安封签的餐饮外卖食品时,如当场发现食安封签不完整或者食安封签已被破坏,有权不予签收或确认,并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留证。
第十二条(人员培训)
餐饮服务提供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外卖食品配送人员劳动关系所在单位应当对食品从业人员、餐饮外卖食品配送人员开展包括食安封签使用、管理、辨别等内容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按要求保存培训记录。
第十三条(监督引导)
食品安全监管等部门应当督促指导餐饮服务提供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使用食安封签,并将食安封签的使用纳入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相关团体标准、地方标准、食品安全示范创建等项目内容。
第十四条(食安封签责任的合同约定)
餐饮服务提供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等在与餐饮外卖食品配送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等合同时,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约定涉及食安封签使用的相关法律责任。
鼓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将有关食安封签使用的内容,纳入与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协议。
第十五条(社会共治)
鼓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相关食品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开展包括食安封签内容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开展相关宣传推介
— 4 —
活动。
第十六条(纠纷处置方式)
鼓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或者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方便快捷的餐饮外卖食品投诉处理机制,引导消费者采用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消费争议。
和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鼓励有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有效化解餐饮外卖食品消费纠纷。
第十七条(未使用食安封签的首负责任)
未使用食安封签的餐饮外卖食品,消费者在当场签收时发现食品受到污染,或签收后发现食品受到污染的,实行餐饮服务提供者首负责任制。
第十八条(使用食安封签的首负责任)
鼓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合同的形式,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食安封签后的相关责任。
未进行明确的,鼓励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实行首负责任制。
第十九条(试行日期)
本办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有效期至2022年10月31日。
— 5 —
食品原料控制管理要求
一、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索证索票、验收以及台帐记录保管等工作,台帐应妥善保管并随时可供查验。
二、原料采购选择的供货者应具有相关合法资质,并建立供货者评价和退出机制,对供货者的食品安全状况等进行评价,及时更换不符合要求的供货者。
对大宗食品要建立固定的供货者,签订供货协议,明确各自的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
三、采购食品时,要按照要求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索取并留存经营者加盖公章(或负责人签字)的购物凭证,对食品的外观和温度进行查验。
四、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五、食品原料贮存做到分区、分架、分类、离墙、离地10cm 存放食品。
散装食品贮存位置应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使用期限等内容,使用密闭容器贮存。
需冷藏冷冻的食品按照标签明示的保存条件贮存。
六、要遵循先进、先出、先用的原则,使用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及时清理腐败变质等感官性状异常、超过保质期等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破蛋后应单独存放在暂存容器内,确认禽蛋未变质后再合并存放。
三、冷冻(藏)食品出库后,应及时加工制作。
冷冻食品原料不宜反复解冻、冷冻。
宜使用冷藏解冻或冷水解冻方法进行解冻,解冻时合理防护,避免受到污染。
使用微波解冻方法的,解冻后的食品原料应被立即加工制作。
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五、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应及时使用或冷冻(藏)贮存切配好的半成品。
需冷冻(藏)的食品,应放置在密闭容器内或使用保鲜膜等进行无污染覆盖,避免食品受到交叉污染。
六、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盛放或加工制作不同类型食品原料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使用。
盛放或加工
制作畜肉类原料、禽肉类原料及蛋类原料的工具和容器宜分开使用。
烹调操作要求
一、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
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二、烹饪食品的温度和时间应能保证食品安全。
需要烧熟煮透的食品,加工制作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
对特殊加工制作工艺,中心温度低于70℃的食品,应严格控制原料质量安全状态,确保经过特殊加工制作工艺制作成品的食品安全。
三、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四、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内及时冷却后再冷藏,并加贴标签。
五、盛放调味料的容器应保持清洁,使用后加盖存放,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宜标注预包装调味料标签上标注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及开封日期。
六、油炸食品前,应尽可能减少食品表面的多余水分。
油温不宜超过190℃。
定期过滤在用油,去除食物残渣。
定期拆卸油炸设备,进行清洁维护。
七、烧烤食品加工场所应具有良好的排烟系统。
烤制食品的温度和时间应能使食品被烤熟。
烤制食品时,应避免食品直接接触火焰或烤制温度过高,减少有害物质产生。
八、火锅类食品制作时,不得重复使用火锅底料。
使用醇基燃料(如酒精等)时,应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添加燃料。
使用炭火或煤气时,应通风良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九、糕点类食品制作时,使用烘焙包装用纸时,应考虑颜色可能对产品的迁移,并控制有害物质的迁移量,不应使用有荧光增白剂的烘烤纸。
使用自制蛋液的,应冷藏保存,防止变质。
十、自制饮品制作时,加工用水应为预包装饮用水、使用符合相关规定的水净化设备或设施处理后的直饮水、煮沸冷却后的生活饮用水。
自制饮品所用的原料乳,宜为预包装乳制品。
煮沸生豆浆时,应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保持沸腾状态5分钟以上。
食品再加热操作要求
一、高危易腐食品熟制后,在8℃~60℃条件下存放2小时以上且未发生感官性状变化的,食用前应进行再加热。
再加热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
二、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专间内加工制作操作要求
一、专间内温度不得高于25℃。
二、每次使用专间前,应使用紫外线灯对专间空气消毒30分钟以上并做好记录。
三、由专人加工制作,非专间加工制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
四、加工制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更换专用的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
在加工制作前应严格清洗消毒手部,加工制作过程中适时清洗消毒手部。
五、专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设食品传递窗口的应做好防蝇措施。
及时关闭专间的门和食品传递窗口。
六、专用的工具、容器、设备,使用前使用专用清洗消毒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
七、蔬菜、水果、生食的海产品等食品原料应清洗处理干净后,方可传递进专间。
预包装食品和一次性餐饮具应去除外层包装并保持最小包装清洁后,方可传递进专间。
八、在专用冷冻或冷藏设备中存放食品时,要放置在密闭容器内或使用保鲜膜等进行无污染覆盖。
九、加工制作生食海产品,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的,加工制作后至食用前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十、加工制作裱花蛋糕,裱浆和经清洗消毒的新鲜水果应当天加工制作、当天使用。
蛋糕胚应存放在专用冷冻或冷藏设备中。
十一、加工制作好的成品宜当餐供应。
十二、不得在专间内从事非清洁操作区的加工制作活动。
专区内加工制作操作要求
一、专用操作区内,应由专人加工制作。
二、加工制作人员应穿戴专用的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
加工制作人员在加工制作前应严格清洗消毒手部,加工制作过程中适时清洗消毒手部。
三、使用专用的工具、容器、设备,使用前进行消毒,使用后洗净并保持清洁。
四、在专用冷冻或冷藏设备中存放食品时,宜将食品放置在密闭容器内或使用保鲜膜等进行无污染覆盖。
五、加工制作的水果、蔬菜等,应清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六、加工制作好的成品应当餐供应。
七、不得在专用操作区内从事非专用操作区的加工制作活动。
食品留样制度
一、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医疗机构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建筑工地食堂(供餐人数超过100人)和餐饮服务提供者(集体聚餐人数超过100人或为重大活动供餐),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应留样。
其他餐饮服务提供者宜根据供餐对象、供餐人数、食品品种、食品安全控制能力和有关规定,进行食品成品留样。
二、应将留样食品按照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专用密闭容器内,在专用冷藏设备中0—8℃冷藏存放48小时以上。
每
个品种的留样量应能满足检验需要,且不少于125g。
三、在盛放留样食品的容器上应贴好食品标签,标注留样食品名称、留样时间(月、日、时),或者标注与留样记录相对应的标识。
四、应由专人管理留样食品、记录留样情况,记录内容包括留样食品名称、留样时间(月、日、时)、留样人员。
五、留样食品取样不得被污染,留样食品必须在专用冷藏设备中冷藏存放48小时以上,方可倒掉。
期间若进餐者有异常,立即封存留样,送食品安全检测部门查验。
六、食品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物品。
8、食品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
定期清洗消毒、维护、校验制度
一、餐饮服务单位应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推荐的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及工具清洁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清洗消毒的对象、方法、频率和人员等内容,确保清洗、消毒效果。
二、应明确食品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责任人员,确保内外环境整洁、无卫生死角。
三、地面应保持经常性的清洁,无积水、无油污、无脏物、干净、卫生。
四、排水沟设明沟的应保持清洁、卫生、通畅,无食物残渣、
油污和污水蓄积,设暗沟应保持流水通畅。
排水沟出口应有防止有害生物侵入的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转。
五、墙面应保持清洁,无霉斑、污斑,无破损脱落。
天花板应保持清洁、卫生,无结尘、无蜘蛛网。
六、烹饪操作台面清洁,无油污、食物残渣,炉台底部等无卫生死角;排烟、排气设施清洁卫生,无油垢沉积、不滴油,油烟管道定期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