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导学案
学生:每位同学准备一把塑料尺,碎纸屑;
教师:为每小组准备玻璃棒2,橡胶棒2,毛皮、丝绸各1,支架或吊架,验电器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下来。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富兰克林(1706~~1790)在1752年7月的一天,带着一只储电莱顿瓶来到野外,使风筝升到空中,当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时,富兰克林掏出一把铜钥匙,系在风筝线的末端。
突然,一道闪电掠过,一段风筝线松散的纤维向四周直立起来,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支撑着。
富兰克林觉得手中有麻木的感觉,他把手靠近铜钥匙,顷刻之间,钥匙上射出一串电火花。
富兰克林惊叫起来:“我受电击了!闪电就是电!”他冒着生命危险揭开了雷电的秘密,证实了天上的闪电和地上的电火花或摩擦产生的电的统一性。
这一著名的“风筝实验”当时震动了全世界。
以卓越的实验才能为基础,富兰克林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了许多专业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都已成为世界通用词汇。
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电灾害,破除了迷信。
2、观察课本图13—1、13—2 ,细读图片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3、用准备好的塑料尺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请你探究:
1、观察课本图13-3(a)(b)两图,结合“自主学习”3的实验填写实验现象:
(1)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2)将与毛皮摩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_____________。
(3)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___________轻小物体。
人们说这些__________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44,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
讨论的结果是:
3、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13-4实验:
(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他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的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发现它之间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__的现象。
4、上述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你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
5、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用_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
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
小组交流:
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P44回答:验电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自己加油:阅读课本P45页了解什么是“静电感应”。
巩固训练题:
1.(临沂) 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
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带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
2.(襄樊)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着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所造成的。
3.(厦门)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
4.(昆明)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A.相互吸引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D.无法判断
5.四个悬挂着的小球,B球带正电,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A.带正电B.带负电
C.不带电D.无法判断
6.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往往会带有一些灰尘,请你分析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