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第6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课后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修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列公式中,F 、q 、E 、U 、r 和d 别离表示静电力、电荷量、场强、 电势差及距离,①F =k q 1q 2r 2,②E =k Q r 2,③E =F q
,④U AB =Ed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的电场成立
B .①②③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电场成立,④对任何电场都成立
C .①②只对点电荷成立,③对任何电场都成立,④只对匀强电场成立
D .①②只对点电荷成立,③④对任何电场都成立
[导学号] 答案:C
2.(多选)(2014·高考全国卷Ⅱ)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
B .电场强度为零的地址,电势也为零
C .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慢慢减小,电势也慢慢降低
D .任一点的电场强度老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导学号] 解析:选AD.电场线(电场强度)的方向老是与等电势面垂直,选项A 正确.电场强度和电势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电场强度等于零的地址,电势不必然等于零,选项B 错误.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不断降落,电势的高低与电场强度的大小无必然关系,选项C 错误.电场线(电场强度)的方向老是从高的等电势面指向低的等电势面,而且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选项D 正确.
3.(2016·南昌高二月考)如图所示,匀强电场的场强E =1 000 V/m ,A 、B 点相距10 cm ,A 、B 连线与电场线的夹角为60°,则U BA 之值为( )
A .-10 V
B .10 V
C .-50 V
D .50 V
[导学号] 解析:选C.依照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U =Ed 得:U AB =E ·L AB cos 60°=1 000××cos 60° V =50 V ,且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即φA >φB ,因此U BA =-50 V ,故选C.
4.(多选)在场强为E =×102 V/m 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 =×10-2 m 的a 、b 两点,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可
能为( )
A . V
B . V
C . V
D . V
[导学号] 解析:选AB.由U =Ed 可知当d 最大时,U 最大,代入数值可得U 最大值为 V ;当a 、b 位于同一等势面上时,U ab =0,则最小值为零,故A 、B 可能,C 、D 不可能.
5.如图所示是匀强电场中的一组等势面,每两个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都是25 cm ,由此可确信电场强度的方向及大小为( )
A .竖直向下,E = N/C
B .水平向右,E = N/C
C .水平向左,E =40 N/C
D .水平向右,
E =40 V/m
[导学号] 解析:选D.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故场强方向水平向右,场壮大小E =U d =错误! V/m =40 V/m ,故D 项正确.
6.(多选)(2016·广州高二检测)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某电场线上的两点A 、B 相距 m .正点电荷q =10-6 C 从A
移到B ,电场力做功为2×10-6 J ,则( )
A .该电场的场强为10 V/m
B .该电场的方向由A 向B
C .A 、B 间的电势差为10 V
D .B 点的电势比A 点的高
[导学号] 解析:选AB.依照电势差公式有:U AB =
W AB q =2 V ,由此看出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电场方向由A 向B .依照E =U d
,得场强为10 V/m.
7.(多选)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散布关于y 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 、M 、N 是y 轴上的三个点,且OM =点在y 轴的右边,MP ⊥ON .则( )
A .M 点的电势比P 点的电势高
B .将负电荷由O 点移动到P 点,电场力做正功
C .M 、N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 、M 两点间的电势差
D .在O 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 轴做直线运动
[导学号] 解析:选AD.由题图和几何关系可知M 和P 两点不处在同一等势线上而且有φM >φP ,A 正确;将负电荷由O 点移到P 点要克服电场力做功,即电场力做负功,B 错;依照U =Ed ,O 到M 的平均电场强度大于M 到N 的平均电场强度,因此有U OM >U MN ,C 错;从O 点释放带正电粒子后,电场力做正功,该粒子将沿y 轴做直线运动,D 正确.
8.(多选)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必然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 、b 、c 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则该粒子( )
A .带负电
B .在c 点受力最大
C .在b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 点的电势能
D .由a 点到b 点的动能转变大于由b 点到c 点的动能转变
[导学号] 解析:选C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指向轨迹的凹侧,可知粒子与正电荷排斥,粒子带正电,A 错;越靠近正电荷,电场线越密,电场强度越大,粒子所受电场力越大,因此粒子在c 点受力最小,B 错;粒子从b 点运动到c 点的进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C 对;点a 、b 、c 所在的圆为等间距的同心圆,靠近正电荷电场强度较大,由公式U =Ed 可知,U ab >U bc ,因此由a 点到b 点比由b 点到c 点电场力对粒子做的功多,依照动能定理可知D 对.
9.(2016·玉溪高二检测)如图所示,a 、b 、c 、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极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 点电势为20 V ,b 点电势为24 V ,d 点电势为4 V ,由此可知c 点电势为( )
A .4 V
B .8 V
C .12 V
D .24 V
[导学号] 解析:选B.关于匀强电场,φa -φd =φb -φc ,因此c 点的电势φc =φb +φd -φa =24 V +4 V -20 V =8 V ,B 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如图所示,A 、B 、C 是匀强电场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极点,已知A 、B 、C 三点的电势别离为φA =15 V ,φB =3 V ,φC =-3 V ,试确信场强的方向,并画出电场线.
[导学号] 解析:依照A 、B 、C 三点电势的特点,在AC 连线上取M 、N 两
点,使AM =MN =NC ,如图所示,尽管AC 不必然是场强方向,但能够确信AM 、MN 、NC 在场强方
向上的投影长度相等,由U AB =Ed 可知,U AM =U MN =U NC =φA -φC 3=15-(-3)3 V =6 V .由此可知,φN =3 V ,
φM =9 V ,B 、N 两点等电势,BN 的连线即为等势线,那么电场线与BN 垂
直,且电场强度的方向为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答案:观点析
11.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 、B 两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 cm ,两点的连线与场
强方向成60°角.将一个电荷量为-2×10-5 C 的电荷由A 移到B ,其电势能增加了
J .问:
(1)在此进程中,静电力对该电荷做了多少功?
(2)A 、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为多大?
(3)匀强电场的场强为多大?
[导学号] 解析:(1)电势能增加多少,静电力就做多少负功,故静电力对电荷做了- J 的功.
(2)由W AB =qU AB ,
得U AB =W AB q =--2×10-5
V =5 000 V. (3)由U AB =Ed ,
得E =U AB d =U AB AB cos 60°
=5×105 V/m. 答案:(1)- J (2)5 000 V (3)5×105 V/m
12.如图所示,P 、Q 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为50 V ,板间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板间的距离d =10 cm ,其中Q 板接地,两板间的A 点距P 板4 cm.求:
(1)P 板及A 点的电势;
(2)维持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而将Q 板向左平移5 cm ,则A 点的电势将变成多少?
[导学号] 解析:板间场强方向水平向左,可见Q 板是电势最高处.Q 板接地,则电势φQ =0,板间各点电势均
为负值.利用公式E =U d 可求出板间匀强电场的场强,再由U =Ed 可求出各点与Q 板间的电势差,即各点的电势.
(1)场强E =U d =5010×10
-2 V/m =5×102
V/m Q 、A 间电势差U QA =Ed ′=5×102×(10-4)×10-2 V =30 V
因此A 点电势φA =-30 V ,P 板电势φP =U PQ =-50 V.
(2)当Q 板向左平移5 cm 时,两板间距离d ″=(10-5) cm =5 cm
Q 板与A 点间距离变成d =(10-4) cm -5 cm =1 cm
电场强度E ′=U d ″=505×10
-2 V/m =×103 V/m Q 、A 间电势差
U QA ′=E ′d =×103××10-2 V =10 V
因此A 点电势φ′A =-10 V.
答案:(1)-50 V -30 V (2)-1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