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文艺复兴的旗手划时代的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丁——文艺复兴的旗手划时代的诗人
但丁
——文艺复兴的旗手划时代的诗人
生卒年:1265—1321
国籍:意大利
出生地:佛罗伦萨
性格:激情似火、矢志不渝
身份:诗人
阿利盖利·但丁,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
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
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但丁生活的时代,已不同于是世纪前期欧洲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工商业极不发达、基督教完全垄断意识形态的状况。
13世纪时,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地,由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
早期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建立了城邦共和国,取得了自治权。
尽管与整个欧洲甚至与意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区比较而言,这只是资产阶级取得的小小的胜利,但它却对社会现实和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丁在政治倾向上,就是与意大利的资产阶级相一致的。
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而只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称,经济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主要有两大势力,一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为罗马教皇。
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中世纪中期遗留下来的一个历史名称。
962年,当时的教皇约翰十二世为德国国王奥托一世(936—973在位)加冕,封其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领有意大利。
因此,历任帝国皇帝,均为日耳曼血统。
由于德国本身内乱不息,其国王只是势力或强或弱的封建主,统治中心一直在德国,对意大利的控制也时紧时松。
罗马教皇则一直把意大利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帝国皇帝矛盾重重。
意大利人民希望国家统一,而教皇与皇帝的斗争及他们各自的野心则是统一的障碍。
他们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唯恐统一的意大利对其统治构成危胁。
错综复杂的矛盾,使意大利的政治生活异常活跃,政敌之间的对峙,不同阶级间的利益冲突,常以极为残酷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丁就是政治迫害的见证人之一。
从文化领域看,基督教的严密控制,到12世纪时已显出力不从心。
在其神学探讨过程中,常需借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有的观念与逻辑论证方法,证明和论述神的存在及属性,阐述尘世与彼岸的关系。
12世纪后,更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古希腊罗马时期著作的汇编。
教会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神学理论寻找方法论和依据,但研究者们却从中发现了与基督教理论完全不同的另一重文化境界。
意大利出现了西欧最早的一批古典学者,但丁就是其中最博学者之一。
但丁生于佛罗伦萨一个城市贵族之家,其父因家道中落,长期经商。
当时该城有代表封建贵族利益、支持罗马教皇的基白林党和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贵尔夫党。
但丁的父亲自然拥戴贵尔夫党,而但丁本人后来则成为该党的领袖之一。
但丁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系统学习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学,对罗马大诗人维吉尔推崇备至。
在绘画、音乐领域,但丁也造诣不凡。
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学和哲学,古代教父圣·奥古斯丁的思想对他影响尤深。
但丁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其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那是在他的少年时代,他随父参加友人聚会,遇上一位名叫贝阿特丽齐的未满8岁的少女。
少女的端庄、贞淑与优雅的气质令但丁对她一见钟情,再不能忘。
遗憾的是贝阿特丽齐后来遵从父命嫁予他人,婚后数年竟因病夭亡。
哀伤不已的但丁将自己几年来陆续写给贝阿特丽齐的三十一首抒情诗与散文相连缀,取名《新生》(1292—1293)结集出版。
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
绵绵无尽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细腻委婉。
这部诗集是当时意大利文坛上“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
早在青年时期,但丁就以激昂的政治热情了贵尔夫党,投身反对
封建贵族的斗争,并参加了粉碎基白林党的战斗。
贵尔夫党在佛罗伦萨掌权后,但丁被选为该城行政官。
该党后又分裂为黑白两党,但丁属于白党,反对罗马教皇对佛罗伦萨的干涉。
教皇伙同法国军队支持黑党于1302年击败白党,掌握了政权,开始清洗白党成员。
但丁被没收全部家产,判处终身流放,自此再未回到故乡,直至客死于拉文那。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
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神曲》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世纪文学哺育出的瑰宝。
诗人借助基督教救赎观念和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神学教义结构全诗,将纷繁复杂的素材纳入严谨的构架之中。
长诗自然地分为三部,每部三十三篇,加序诗一篇,共100篇。
每3行分节,各部诗行也大致相符等,不仅工整、匀称,结构本身也富有象征含义。
诗中的许多人物虽然是但丁笔下的鬼魂,但由于均有现实依据,因此写得血肉丰满,性格鲜明,令读者难以忘怀。
诗人继承了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的传统,将澎湃的激情与匪夷所思的幻想相结合,将对现实的评判与对“天国”诚挚的信仰相结合,展示出诗人惊人的想象力,把以梦幻、寓意、象征为特点的中世纪文学艺术推向了高峰。
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著作。
《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诗,主要抒发对贝雅特丽齐的眷恋之情,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资料:网络编辑:卜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