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中国地理概况优编包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中国地理概况优编含答案一、选择题
(一)读“我国各地红叶最佳观赏期示意图”,完成第**题。

**、对我国红叶最佳观赏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纬度越高,观赏时间越晚
B.海拔越高,观赏时间越晚
C.降水越少,观赏时间越晚
D.同一纬度地区,沿海比内陆地区晚
参考答案 D
解析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降温慢,因而同一纬度地区,秋季沿海地区的气温高于内陆地区,观赏红叶的时间沿海比内陆地区晚。

纬度越高,红叶观赏时间越早;海拔越高,红叶观赏时间越早;降水越少,观赏时间越早。

(二)如图为我国30°N纬线经过的六省(区)的公路网密度和公路货运量占该省(区)总货运量比重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与①省(区)比较,②省(区)公路网密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A.山区面积大,地表崎岖B.人口稀少
C.河流密布,多洪涝灾害D.资源贫乏
2.③省(区)公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小的原因可能是()
A.地质灾害频发B.公路里程短
C.运输方式多样D.经济水平低
解析:1.A 2.C
第1题,依据“30°N纬线”、①位于110°E以东、②位于100°E以西,可判断①②分别是湖北、四川,湖北多为平原地形,而四川除成都平原外,多山区而地表崎岖,故地形因素使两省(区)公路网密度差异大。

第2题,公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小说明其他运输方式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较大,或公路里程短,但图示③省(区)公路网密度大,则反映公路里程较长。

(三)[2019·北京东城模拟]
沪昆高速铁路由沪杭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以及长昆客运专线组成。

沪昆客运专线投入使用后,旅客乘火车从呈贡到上海仅需8至10小时,到长沙只需4小时。

下图为“沪昆高铁干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铁路干线,纵向与沪昆高铁干线交会的是()
A.陇海线B.湘黔线
C.京九线D.浙赣线
2、沪昆高铁干线()
A.途经昆明、武汉等省级行政中心
B.横跨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C.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沿线地区多泥石流、洪涝等灾害
解析:第1题,读图,沪昆高铁是东西向铁路,纵向与之相交的干线是南北向铁路。

陇海线、湘黔线、浙赣线都是东西向的干线,A、B、D错。

京九线是南北向的铁路线,且与沪昆线相交,C对。

第2题,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可以判断,沪昆高铁干线位于长江以南,不经过武汉,A错。

沪昆高铁只跨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B错。

沪昆高铁没有跨热带地区,C错。

沪昆高铁所经地区降水多,山地丘陵地形分布广,多泥石流、洪涝灾害,D对。

答案:1、C2、D
(四)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下图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海河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多年平均侵蚀总量状况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的甲、乙、丙、丁与所对应的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A.甲——长江
B.乙——海河
C.丙——黄河
D.丁——珠江
12.关于四条河流流域水土状况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流域地形较平坦,故河流多年平均侵蚀量小
B.乙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故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小
C.丙河流域降水非常丰富,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大
D.丁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好,故多年平均侵蚀量小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径流量最大的河流,甲为长江;黄河流域面积大,但径流量小,乙为黄河;珠江流域面积小于黄河,但位于我国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较大,丙为珠江;海河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丁为海河。

第2题,甲河为长江,流域内地形起伏明显,河流多年平均侵蚀量非常大;乙河为黄河,多年平均侵蚀总量大,同时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因此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大;丙河为珠江,位于我国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总量较大;丁河为海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不好,但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因此多年平均侵蚀量小。

(五)(2019·安徽A10联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耕地天然状态下作物需水量和亏水量的平衡状态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亏水量7-8月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积雪的融化B.降水量的增大
C.冰川融水增多D.湖水补给河水
2.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平原B.河西走廊
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第1题,图示该地在4-6月(春季及夏初)作物亏水量大,说明此时水分补给少;若有积雪或冰川融水补给,因气温高而补给量应较大,与图示信息不符,则可能是该地以降水补给为主,而此时降水少。

而7-8月亏水量减少,必然是降水补充所致,故B正确。

第2题,根据4-6月亏水量大,7-8月为雨季,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为华北地区。

答案:1.B 2.C
(六)(2019·南阳模拟)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

读图,回答
1--2题。

1.我国东部季风区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降水③土壤④农作物种类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2.由图示可以推断出甲、乙、丙、丁四地中()
A.甲地的单位耕地面积年产量高于丙地
B.乙地水稻的生长周期短于丁地
C.丙地与丁地的耕地类型不同
D.丁地一年中农作物收获的次数最多
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季风区春耕春播时间呈现从南到北逐步推迟现象,海拔
较高的青藏高原春耕春播时间也较迟,故我国东部季风区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主
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太阳辐射、农作物种类。

第2题,由图可推断,甲地(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的单位耕地面积年产量低于丙地(南方地区);乙地比丁地纬度高,
热量条件差,生长周期长;丙地和丁地都属于水田农业;丁地纬度低,热量充足,
积温高,可以一年三熟,故丁地农作物收获的次数最多。

答案:1.A 2.D
(七)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
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
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答案 1.C 2.D 3.D
解析第1题,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河改由山东入海,淮河故道淤塞,因此作为南北方分界的标志,在洪泽湖以东部分缺少明显的自然地物标志。

第2题,由于长江的阻隔作用,造成苏南苏北地域联系不便,自然和人文地理分异明显。

第3题,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二、非选择题
(一)(2019·茂名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双峰林场又名“中国第一雪乡”,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张广才岭中段,平均海拔1 200 m以上,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处约2 m,为我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

中国雪乡的房屋全为纯木结构,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棱”
衍生的俗字)有角,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

修建“木刻楞房”时,在地上和墙壁缝隙中填塞苔藓,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起到防风的作用。

下图为我国东北局部地区1月份和7月份等温线图和“木刻楞房”景观图。

(1)简述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中国雪乡降雪量大且时间长的原因。

(3)分析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

解析:(1)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要从总体分布规律、等温线密度及局部变化情况分析。

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南北温差小,所以等温线分布较为稀疏。

从数值分布来看,大体随着纬度升高,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是由于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在局部地区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略有弯曲。

(2)中国雪乡降雪量大且时间长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及地形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该地纬度高且位于山地之中,海拔高,气温较低,从地形看,位于山地东侧,为海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雪量大。

降雪时间长主要与气温低有关,除了纬度及地形的影响外,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导致其气温低,降雪持续时间长。

(3)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该地整体自然环境特征角度考虑。

该地纬度高,且位于山地之间,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修建“木刻楞房”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

从材料来源看,位于山脉中,为我国著名的林场,木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

答案:(1)规律:等温线分布稀疏,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局部地区发生弯曲。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气温普遍较高,所以分布稀疏;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越少,所以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受到平原和山地地形影响,等温线在局部地区发生弯曲。

(2)纬度高,气温低;位于山脉中,海拔高,气温低;位于山脉东侧迎风坡,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带来降雪;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

(3)冬季寒冷而漫长,“木刻楞房”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处于张广才岭山脉中,木材丰富。

(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

(1)图示地区农业生产非常落后,有人评论“当地居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分析其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

(2)近年来图示地区兴起了水电开发热潮。

你是否赞同该地区的水电开发计划?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不合理现象:陡坡开垦。

环境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2)赞同。

理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该地区地广人稀,移民和淹没土地少;具有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

或不赞同。

理由: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难度大;人口稀少,经济较落后,离市场较远;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旅游资源。

(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