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
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CAR-T
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难治性B细
胞淋巴瘤患者(7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以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常
规组、研究组),其中,常规组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组接受CAR-T治疗。
之后分析各组相关临床指标,以此来对照分析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值<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希望水平均较常规组更
高(P值<0.05)。
结论:将CAR-T方案治疗的方法应用于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
巴瘤患者的治疗方案中,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AR-T;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安全性;临床疗效
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在治疗上还是要以全身的抗肿瘤治疗为主的。
主要
还是要以全身的化疗为主的,有的也可以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
除此之外有的还
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
故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若延误治疗,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到来较大的影响,而且严重威胁患
者的生命健康[2]。
基于此,本文为了探讨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
临床效果,现抽取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样本进
行研究,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初始时间:2021年8月;截止时间:2022年8月。
实验样本:76例复
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将其以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法分为两个组别,
研究组38例,其患者年龄56-82岁,均值(63.34±5.55)岁;其中男女患者比
例为27:11例;常规组38例患者比例为25:13例,患者年龄57-82岁,平均(64.37±5.15)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体内容如下。
本次实验纳入标准;(1)预计生存期≥3 个月;(2)一般要求外周血像基
本正常;(3)心、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者。
排除标准:(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2)其他任何依赖免疫制剂或激素治
疗的慢性疾病患者;(3)正在进行其他研究者。
1.2方法
常规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本中心改良BEAM方案预处理。
依托
泊苷(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150mg/m3,每天1次,静脉滴入;福莫司汀(山东睿鹰先锋制药有限公司)130mg/m2,静脉滴入,每天1次;阿糖胞苷
( Actavis Italy S.p.A150mg/m2,每天2次,静脉滴入;环磷酰胺( Baxter Oncology Gmbh)0.8mg/m3,每天1次,静脉滴入,休息一天。
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
研究组:(CAR-T疗法):(1)CAR-T细胞的制备及监测:从患者外周
血分选获得适量T淋巴细胞,在体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其制备为表达
CD19/CD20抗体片段并融合T细胞受体(TCR)的跨膜激活信号域,胞内链接4-
1BB和CD28共刺激分子的CAR-T细胞(第3代CAR-T细胞)。
所有CAR-T
细胞培养过程中严格质控及无菌操作。
采用qPRA法检测患者CD19-CAR-T细胞
的数量,计算CD19-CARDNA拷贝数。
(2)预处理方案:为降低肿瘤负荷及清除
自体淋巴细胞,需在CAR-T细胞输注前5-7天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案为以下3种:1.CTX方案(环磷酰胺),用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下,骨髓增生低下情况。
2.VCP/VDCP/VDEP/GC方案(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长春地辛+柔红霉素
+环磷酰胺+泼尼松/长春新碱+柔红霉素+依托泊苷+泼尼松/吉西他滨+环
磷酰胺),用于肿瘤负担较高或伴髓外侵犯情况。
3.FC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用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骨髓增生活跃情况。
1.3评价标准
1.3.1组间患者免疫功能
其中免疫指标主要包括球蛋白、IgA、IgG以及IgM等,在进行检测时所有的操作均需严格按照检测流程进行[3]。
1.3.2不良反应
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估主要包括:尿路感染、恶心呕吐、发热、肌肉酸痛等[4]。
1.3.3组间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部分[5]。
1.3.4组间患者安全性评比
安全性评价标准分为1级、2级、3级以及4级;其中,1级为安全无不良反应,2级为安全但有不良反应,且不需处理,3级为不安全,有中度不良反应,4级为不安全,且因不良反应停止用药。
1.3.5 各组生活质量分析
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主要根据SF-36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6]
1.3.6 组间希望水平分析
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前后的希望水平,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希望水平越高[7]。
1.3.7组间精神状态调查评比
以SAS评分表与SDS评分表,分析所有患者经不同方式的治疗之后其精神状态情况。
分数高者,代表患者精神状态越不佳。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通过SPSS22.0处理。
免疫功能、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
P<0.05则表示有意义。
2、结果
2.1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详情见表1所示。
表1组间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调查评估(±s)
组别例
数
IgA
(g/L)
IgG
(g/L)
IgM
(g/L)
球蛋白(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
研究
组3
8
0.74±
0.05
0.12±
0.01
6.71±
1.07
4.76±
1.12
0.28±
0.03
0.09±
0.01
20
1.24
常规
组3
8
0.73±
0.06
0.71±
0.05
6.76±
1.02
5.81±
1.46
0.27±
0.02
0.23±
0.03
20
1.32
t 值-
0.78971.3270.208 3.517 1.70927.2910.
P-
P>P<P>P<P>P<
P >
值0.050.050.050.050.05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情见表2所示。
表2 组间不良反应(%)
组别
例
数
恶心
呕吐
发热尿路
感染
肌肉
酸痛
总发
生率(%)
研究组
3
8
3
(7.89)
1
(2.63)
(0.00)
1
(2.63)
5
(13.16)
常规组
3
8
3
(7.89)
3
(7.89)
4
(10.53)
3
(7.89)
13
(34.21)
χ
2值
----- 4.659
P 值-----P<
0.05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详情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组别例
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率(%)
研究3307137
组8(78.94)(18.42)(2.63)(97.37)
常规组
3
8
14
(36.84)
18
(47.37)
6
(15.79)
32
(84.21)
χ2值---- 3.933 P值----P<0.05 2.4组间安全性调查评估,见表4 所示。
表4 组间安全性调查分析(%)
组别例
数1级2级3级4级总安
全率(%)
研究组
3
8
20
(52.63)
15
(39.47)
2
(5.26)
1
(2.63)
35
(92.10)
常规组
3
8
17
(44.73)
10
(26.31)
7
(18.42)
4
(10.52)
27
(71.10)
χ2值----- 5.603
P值-----P<
0.05
2.5组间生活质量对比分析,详情如表5所示。
表5两组生活质量调查分析(±s)
组别例
数
生理功
能
生理职
能
身体疼
痛
总体健
康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
组3
8
83.31±
1.21
96.43±
1.34
65.44±
1.41
85.34±
1.42
74.51±
1.13
95.34±
2.45
常规
组3
8
83.21±
1.21
91.21±
1.31
65.31±
1.31
75.34±
1.11
74.12±
1.32
86.34±
2.55
t 值-
0.36017.1710.41634.201 1.38315.688
P 值-
P>0.05P<0.05P>0.05P<0.05P>0.05P<0.05
续表:
组别例
数
生命活
力
社会功
能
情感职
能
精神健
康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3
8
66.78±
2.21
81.12±
2.34
75.21±
2.41
95.33±
2.12
74.45±
2.51
88.21±
2.44
组
常规
组3
8
66.55±
2.21
72.21±
2.31
75.78±
2.31
80.21±
2.12
74.25±
2.55
76.32±
2.51
t 值-
0.45316.704 1.05228.1060.34420.938
P 值-
P>0.05P<0.05P>0.05P<0.05P>0.05P<0.05
2.6组间希望水平对比分析,详情如表6所示。
表6两组希望水平调查分析(±s)
组别例
数
对目前及未来态
度
与他人保持密切
关系
采取积极行动
治疗
前
治疗
后
治疗
前
治疗
后
治疗
前
治疗
后
研究
组3
8
8.31
±0.21
12.43
±0.34
8.44
±0.41
12.34
±0.42
8.11
±0.13
12.34
±0.45
常规
组3
8
8.21
±0.34
10.21
±0.31
8.31
±0.31
10.34
±0.11
8.12
±0.32
9.34
±0.55
t 值
- 1.54
2
29.74
2
1.55
9
23.39
6
0.17
8
26.02
3
P 值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2.7组间精神状态对比分析,详情如表7所示。
表7 两组患者精神状态比较(±s)
组别例
数
SAS SDS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
组3
8
44.47±3.
75
32.21±3.20
45.54±3.1
8
31.47±0.8
8
常规
组3
8
44.58±3.
74
40.25±2.74
44.35±3.2
3
36.61±2.1
4
t 值-
0.12811.764 1.16813.693
P 值-
P>0.05P<0.05P>0.05P<0.05
3、讨论
B细胞淋巴瘤是指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
淋巴瘤是
起源于B、T和 NK等淋巴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的临
床表现为1.如乏力、盗汗、低热、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肝脾肿大等症状;2.无
痛性局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8-9]。
临床多采用自体造血干细
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应用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肿瘤患
者经过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可通过机器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进行冻存。
自体造
血干细胞移植时,患者进入层流病房,给予大剂量化疗进行预处理,清除体内残
留的肿瘤细胞,将冻存的造血干细胞复苏,回输给患者,但其效果并不是十分显
著[10-11]。
目前临床多采用CAR-T治疗,CAR-T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针对于血液恶性
疾病常用的一种治疗或辅助治疗的方法,主要用于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
临床治疗[12]。
通过对本身的T细胞进行修饰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并继续繁殖,最终识别体内癌细胞,将其摧毁。
每一种CAR-T都是根据患者体内肿瘤的表面抗
原而特意设计的,因此更具有针对性[13-14]。
实验证明,当体内癌细胞死灰复燃时,这些经过基因修饰的T细胞仍然可以发挥抗肿瘤活性。
CAR-T疗法治疗复发难
治性B细胞淋巴瘤安全性较好,且效果十分显著[15-16]。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SF-36评分以及希望水平均较常规组更高(P值<0.05);研究组患者
精神状态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常规组更低(P值<0.05);研究组患者的
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安全性均比常规组更高(P值<0.05)。
研究组患者的免疫功
能指标较常规组患者改善的明显(P值<0.05)。
综上所述,针对患有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干预时,采取CAR
-T予以治疗干预,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碧云,韩亚辉,殷楚云,等. CD19靶向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药房,2022,33(21):2660-2665.
[2]魏妍妍,江文正. 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的开发及其在复发难治性非
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 科学通报,2022,67(34):4036-4038.
[3]张楫钦,胡永仙,杨佳璇,等. 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的开发及其在复
发难治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 生命科
学,2022,34(10):1274-1283.
[4]马晔,葛晓燕. 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
进展[J]. 国际免疫学杂志,2022,45(05):537-542.
[5]齐瑞丽,邱鸣寒,张廷,等.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
展[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22,27(08):758-763.
[6]李建安,陈慧华,杨兰平,等. 靶向药物和通路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
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2022,44(14):1653-1656.
[7]楚海亮,张司琪,李淑娥,孙晓星,丰江舟,杨世礼. PD-1抑制剂联合GVD化疗成功治疗复发/难治性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1例[J]. 临床输血与
检验,2022,24(01):112-117.
[8]曾纯,陆宇晗,马淑玲,应志涛. 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95例行嵌
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
志,2021,38(01):80-83.
[9]陶雪,刘爱春.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2020,28(20):3620-3623.
[10]沈明芳,李园,郭晓珺. CD19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
巴瘤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1例[J]. 浙江医学,2020,42(11):1203-1205.
[11]王诗媛,曹江,徐开林. 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
后的复发机制及应对策略[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05):437-440.
[12]李琢成,刘敏慧,王波,夏燕. 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行强化预处理桥接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
子杂志,2020,5(16):16-17.
[13]瞿敏,陶千山,安福润,阮燕洁,吴凡,王会平,李迎伟,等. 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
志,2019,32(07):521-526.
[14]胡雁,濮益琴. 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6):123-125.
[15]赵蓉爽,张明智. R-GemOx方案和R-GDP方案二线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比较观察[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21,34(03):203-207.
[16]张贺真,范冰杰,张蕾. R-ESHAP方案和ES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比较[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21,34(02):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