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滚烫》影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辣滚烫》影评
对于贾玲,我没有所谓的公允,有的只是深深的偏爱。
这份喜爱,源自 2010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相声《大话捧逗》,那时那个两颊有着可爱梨涡的小姑娘,让我觉得特别甜,真的很有眼缘。
自那以后,我就一直关注着她,她的每一个小品我都不曾错过,我了解了她的故事,陪着她一起哭、一起笑。
她的《你好,李焕英》小品,我来来回回不知看了多少次,每次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方磊的《依兰爱情故事》,我甚至辗转去买了正版光碟。
早在几个月前听闻《你好,李焕英》要拍成电影时,我就开始满心期待,雀跃不已。
然而当真正坐进电影院时,心中反倒涌起一股近乡情怯之感。
果然不出所料,开场五分钟后的一个场景就让我的眼泪簌簌而下:贾玲在弄巧成拙的升学宴后,满怀歉意地跟妈妈说“我以后肯定有出息”,李焕英坚定地回答:“那肯定啊!”贾玲这次确实没有骗人,她出息了,而且是有了很大的出息,全国人民都认识她了。
只可惜,李焕英却没能看到这一天。
这几日我一直胡思乱想,如果让贾玲选择,放弃现在的名利成就,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但能换回李焕英,我想贾玲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让妈妈回来。
就如同片尾那辆红色跑车上,如果副驾驶空无一人,那么跑车再豪华也失去了意义;如果李焕英还在,
就算是蹬自行车,贾玲也会更有动力。
天灾人祸无法避免,但贾玲在缅怀母亲这件事上,做到了最好。
韩老师,您是如此优秀。
1982 年,贾玲出生了,而在我家,也发生了一件大好事:我的妈妈,也就是韩老师考上了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比现在更具含金量,韩老师从农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努力考上正儿八经的大学,付出了太多艰辛,听她说那时候村里放电影她都不去,就一直在那儿点灯熬油地看书,最终果然考上了,据说当年的分数都能考上中国政法,韩老师,您真的是太优秀了!
少女时代的韩老师,身着八十年代初河北师大校服,右一便是韩老师。
从师范毕业之后,韩老师当了一辈子老师,先是初中老师,后来调到高中,高三毕业班一教就是十年。
连我自己都觉得,我妈妈太像老师了,她有耐心、爱絮叨、和蔼中偶尔会露出一丝威严。
高三那年我插班到妈妈所在的高中,有一次我们语文老师请假,妈妈代课,我坐在讲桌旁边抬头看见韩老师时,觉得既熟悉又陌生,讲台上的妈妈是那么帅气!学识渊博、口若悬河,与生活中的妈妈判若两人。
我小学的时候,韩老师又开始工作之余考研,而且一举考上了,但因为异地不能照顾我最终还是放弃了。
可惜我作为老师的孩子,实在是不争气,从小到大成绩都只是中等勉强偏上,在学习上从未成为过妈妈的骄傲。
坐在影院里,我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女儿,也是母亲。
真正对“母亲”这个词有深刻感触的时候,不是身为女儿,而是当自己也成为一名母亲。
在生育这件事上,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层面,都绝对无法做到男女平等。
生育的疼痛、两小时一次的哺乳、孩子与母亲身体与心理的依恋。
所以说个生育的题外话:如果想成为母亲,一定要确保有一个给力的队友,这一点非常关键。
所幸我的队友很给力,基本能分担的都分担了,所以如果你问我千辛万苦生育后不后悔?我会说不后悔。
但会要二胎吗?我会说不会。
发小说,孩子都是天使,出生前在天上千挑万选选中你当她的母亲,这话我深信不疑。
怀孕时想要个女儿,就真的生了个女儿,得偿所愿了。
我女儿跟我太像了,坏脾气、爱生气、爱撒娇、机灵,连噘嘴瞪人的眼神都跟我一模一样。
以拥有女儿的母亲视角来看这部电影,也有着诸多感慨。
我很少在豆瓣上晒女儿,朋友圈也极少发。
因为我更希望自己的第一人设是“自己”,而不是“母亲”。
尽全力生育、养育女儿,就是我目前所能做的一切,但我确实做不到万事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这可能和中国传统母亲的观点有所相悖,但其实从女儿呱呱坠地的一刻开始,我们就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了。
亲属关系上我们是母女,在社会中我们还会有各种各样更多的角色。
走什么路、遇什么人、经什么事都要各自体验。
等她长大了我也会告诉她:婚恋自由,生育自由。
我可以接受她是不婚主义,可以不要孩子,甚至同性恋,我都可以接受。
按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无悔这一生就可以了。
就像李焕英在电影里说的“我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