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适应:角色转变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适应:角色转变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大学适应
角色转变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从高中到大学,无论从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到人际交往都会有全新的感受。

正因为如此,在英文中,大学新生一词叫“Freshman”,这个词蕴含着新鲜的意思。

代表了步入大学后,将会出现许多新的体验、新的希望、新的追求。

新生也只有积极地了解环境、适应环境,才能在新的环境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新的发展机会。

一、适者生存
大学新生刚刚由高中到大学,通常面临的问题有:
1、生活的适应
告别了原先已熟悉了的一切,远离父母,要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个性间的相互包容,看似平凡小事,却时时都在对每个大学生进行着待人处世、品德修养的检验。

2、学习的适应
大学里,班级观念淡化,没有固定教室,一二百人一起听课,上课常常像打游击战;老师可能要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目,学生也有了比高中相对宽松、自由支配的时间。

大学教师的讲课不像高中教师那样深入浅出,常常是提纲挈领式教学或引导学生自学。

在学习目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有许多不同。

3.情感需求变化的适应
目前在大多数中学校园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尚属空白,一些正常的男女同学异性交往得不到引导,甚至遭到指责;而大学里,相对宽松的异性交往空间,使得原本被压抑的性心理得到释放。

由于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更主要的是缺乏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以及性伦理、性法制、异性交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得部分大学生面对异性的求爱、自己对异性的爱慕以及失恋、性骚扰行为等不知所措。

二、积极调整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的要求高、家长的期望高、个人的成才欲望强烈。

又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是心理障碍高发、易发群体,加强心理的调节非常必要。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心理品质的整合。

入学时,大家的能力相差不了多少,但是到了大学毕业,却惊奇地发现:彼此能力的差距可能已不是几步之遥。

对大学生来说,这种差距绝不是智力上的差异造成的。

奥秘在哪里?大量的研究表明,差异主要是在非智力因素上,即智力以外的情绪情感因素、意志品质、道德责任感、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兴趣爱好、性格等。

面对大学新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大学新生从新的视角去认识,去体会,去学习。

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不仅有学业方面的,还应有个人修养、体育锻炼、兴趣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对原来的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做适当调整,使自己有更好的心境投入新的学习生活。

三、学会发展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情要做,求学、立业、恋爱、结婚等。

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学做人,学做事。

在大学阶段确立的目标会对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与人的基本素质的完善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

”如果说高中里的目标比较单一、简明,包含较多的个人幻想成分的话,那么大学里的目标就应该更深刻、长远,包含更复杂的社会因素,应该更好地把个人愿望和社会需要统一在其中。

也就是要认识到:我适合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能干什么。

大学阶段新目标的确立,实际上是人生目标的确立。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先生这样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

”只要站起来,向社会、向历史、向未来、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放眼展望,才能把握住恰当的目标,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如何面对异地求学的心理丧失感?
报纸上曾经登过一篇文章,内容是广西一位女大学生从广西考了上海某大学,可是她对新环境极不适应,口音不习惯,生活也不习惯,周围又没有一个熟人。

父母不停地打电话问她的情况,这位女生每次接电话都哭个不止。

无奈的父母只得来到上海陪了她一个月。

可父母刚走一个星期,她便偷偷地回到广西,主动退了学。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的。

当你远离家乡,来到外地上大学,你获得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但同时你也将有所丧失――离开你所熟悉的环境,离开那些深有感情的老师和同学。

从事事由大人作主到常常要自己拿主意,从由老师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到自己独立去适应新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从中学时代的亲密好友到初入大学的孤独失落,大学新生面临众多的“心理丧失”。

这种心理丧失所带来的挫折感往往困扰着大学新生。

那么,怎样才能走出心理困境,走向成功呢?
首先,大学新生要认识到,人的一辈子,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胎儿丧失了襁褓,才能学会站立和走路;青少年丧失了父母的呵护,才能成为具有独立生活的人……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惧怕丧失,都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那么我们也终将丧失发展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今天由于丧失所带来的暂时的痛苦和不适应,换来的正是明天的飞跃。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新的环境,不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

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喜爱,赢得朋友,就必须开放自己、关心别人。

如果你永远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之中,永远把感情寄托在过去的环境上,那你就无法走出心理丧失感,这样的人,有谁会喜欢?
其实,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大学里的新同学一样可爱,他们并不是个个自私的。

当你有了新朋友时,就会有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烦恼,你也就有了更多的进步动力。

不管你愿不愿意,人都是要长大的。

长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要面对更多的变化,意味着你要不断地去适应新的、更加复杂的环
境。

大学生活第一课:思考着目标定位
大学新生入学了,校园里一片热闹,同学们朝气蓬勃。

但时隔不久便会发现,一些同学的情绪出现了异常,有的懒散起来了,他们逛街、打牌、睡大觉。

有的整天想心事,郁郁寡欢,落落寡合。

一眨眼,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过去,他们的功课都在60分左右,甚至不及格,要补考。

可以说这些现象是年复一年出现。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问题,不足为奇。

但每个人在意识到这点后,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以避免异常情绪产生破坏性后果。

因此一个问题摆在新同学面前:必须学会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

如何调适呢?下面是几点建议。

及时实现角色转换
新同学的大部分情绪问题起源于不及时转换角色,因此调适自己的心理,首先要从这方面入手。

社会是个"舞台",每个人都是个"角色"。

人的社会角不时会转换,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这便是一种角色转换。

社会角色转换了,可是有的人的角色意识仍是旧的,例如当了解放军了,仍像个老百姓;当了售货员了,在柜台上仍像个顾客。

我们的同学呢?已是大学生了仍像个中学生。

许多情绪问题便由此产生了。

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爱玩,爱睡大觉,问他为什么,他说:"考完高考,累极了,先歇口气再说。

"这是一种过分放松自己的有害情绪。

有的新同学才开始上课就哀叹读错专业入错了门,他们常用懒懒散散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意,可以说,他们仍站在角色之外。

还有,大学里强调自学,学习方式与中学大不相同,有的同学不了解这点,上课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悠闲得很,晚上打扑克最多的是这类同学。

他们是"走了样"的角色。

可见,角色意识如果滞后,人的情绪便会被扭曲。

出名的演员有句共同的箴言:进入角色才能演好戏。

同学们应紧紧记住: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角色转换需有个过程,但三几周也就够了,不能过长。

实现角色转换的好办法是积极参加入学教育。

不少同学以为入学教育是光讲大道理,不愿认真参加。

这是误解。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学习方
法,在入学教育时,这些都将详尽介绍。

全面了解这些情况,是确立自己的专业思想,顺利地进行学习所绝对必需的。

一个聪明的学生决不会拒绝这方面的介绍,相反还会找更多的资料以充实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要是你发觉自己生活、学习懒散了,情绪易起伏了,应好好反思一下:我实现了角色转换没有?这会大大地帮助你拥有正常情绪的。

大学生活是人生道路定向的阶段,将来向哪个领域发展,在这个阶段就基本定下来了,一定要记住自己扮演的角色,堂堂正正地演好它。

及时完成认同过程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单位中生活,如家庭、学校、工厂、机关。

承认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单位内,愿为搞好这个单位出力,这便是认同感。

我们看到不少大学新生入学很长时间了,仍把自己当成"校外人"。

宿舍卫生搞不好,他们骂学校;伙食差些,骂学校;教材缺页,骂学校,连走路被树根绊着也骂学校。

他们不管事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有不满意就骂,似乎搞好学校他们没有一份责任。

缺乏认同感正是影响他们情绪的另一重要根源。

事实证明,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共同的责任感,才有搞好一个单位的基矗身在群体内,心在群体外;不为群体尽一份责任,却把群体当成进攻目标,这个群体就一定搞不好。

我国经济还落后,大部分大学的生活、教学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加上大家都是初来乍到,一时的混乱现象难免,有时问题还可能很突出。

如果我们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这一切,有些问题完全可以大家自己动手解决,如清洁卫生问题、宿舍秩序问题。

另一些问题可以采取谅解的态度、协商的态度解决,如生活设施问题、伙食问题。

这时学生会和班会能起积极作用,应尽量发挥它们的作用。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窝火、发火会大大伤害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影响团结,真是得不偿失。

要是你发觉自己对这对那都不满意,应及时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这是我的家,我该采取什么态度?我们不就是先容忍一下,再想办法解决吗?哪有样样事都大吵大闹的呢?请记住,多一份认同感,多一份风格;多一份建设性,多一份成熟。

及时扩大自己的视角
我们的同学一般都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家门,生活视角是较窄的。

跨进大学校园后,就身在大城市中了,外面灯红酒绿,会形成诱惑;囊中羞涩,会感到辛酸;物价攀高,使人处境窘迫,总之,过去由父母承担的心理压力,现在要自己承担了。

但他们许多人缺乏心理准备,心理承受力是相当脆弱的,因此也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河南省某高校一学生,入学仅几个月便弃学当了和尚。

他因为经济困难引发对人生的失望,便遁入空门以求解脱心灵痛苦。

这对同学们来说应是个教训。

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切实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连买饭票的钱都不够,心理当然就难以承受。

家长、学校都有义务帮助他们。

只要不采取逃避态度,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而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扩大自己的人生视角、社会视角,对生活前景、自己的前途看得远些,开阔些,这就可以使自己对困难采取乐观主义态度。

中国正在飞腾,大部分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本世纪内将达到小康,下世纪变得富裕。

中国的进步,连外国朋友也为我们感到欢欣鼓舞。

假如你感到生活压力影响你的情绪时,看看报纸,听听新闻,你会从中感到时代的脉搏,获得稳定情绪的力量的。

——愿同学们都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