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
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90分)
1. 下列现象和用途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的是()
A.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浓硫酸作干燥剂
B. 浓硫酸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
C. 浓硫酸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D. 浓硫酸在常温下使Fe、Al钝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浓硫酸和氯气不反应,浓硫酸作氯气的干燥剂而体现吸水性,故A错误;B项、浓硫酸将蔗糖中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炭化而变黑,故B正确;
C项、蓝矾中含有结晶水,浓硫酸将蓝矾中的结晶水吸去而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C错误;
D项、浓硫酸在常温下使Fe、Al钝化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和酸性,浓硫酸将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是指能吸收游离的水或结晶水合物中的水,明确浓硫酸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是解答关键,易错选项是C。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活中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B. 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D. 将SO2添加于红酒中可以起到杀菌和抗氧化作用
『答案』A
『解析』A.一次性塑料袋为难以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会破坏环境,纸巾是由木材生产的,不应该大力提倡,故A错误。

B. 铝盐和铁盐溶解后,溶液中的Al3+、Fe3+水解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B项正确。

C.维生素C是一种经常用于食品抗
氧化剂的还原剂,故C正确。

D、少量的二氧化硫加入到葡萄酒中可以起到杀菌、保鲜、抗氧化的作用,故D正确。

点睛:本题从生活中的化学入手,考察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化学知识的积累,考察了学生平时的化学素养。

3. 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的物质是()
A. NH3
B. HCl
C. SO2
D. 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使石蕊变红的物质具有酸性,是品红变为无色的物质具有漂白性。

『详解』A.氨气是碱性气体,既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不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故A 错误;
B.氯化氢是酸性气体,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但是不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故B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溶于水溶液具有酸性,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没有漂白性,不能够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故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对物质或离子的检验,结论正确的是()
A.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气体为CO2
B. 将气体通入水中能使酚酞变红,则气体为NH3,NH3为碱
C. 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含有Fe3+
D. 加入BaCl2溶液,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盐酸,证明原溶液含有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气体可能为CO2,也可能为SO2,A错误;
B.将气体通入水中能使酚酞变红,则气体为碱性气体NH3,氨气溶于水反应产生的一水合氨电离产生了OH-,因此不能说NH3为碱,B错误;;
C.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是由于Fe3+与SCN-反应产生红色的络合物Fe(SCN)3,因此可以证明原溶液含有Fe3+,C正确;
D.加入BaCl2溶液,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盐酸,说明原溶液可能含有SO42-、Ag+等离子,D错
.
高中化学月考/段考试题
误;
故合理选项是C。

5. 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N2→NO
B. NH3→NH4NO3
C N2→NH3 D. N2NO3-
『答案』B
『解析』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A、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一氧化氮,属于氮的固定,选项A正确;B、氨气转化为硝酸铵,是由化合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选项B错误;C、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氨气,属于氮的固定,选项C正确;D、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硝酸或硝酸盐,属于氮的固定,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6. 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是加热NH4Cl
B. 液氨是纯净物
C. 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D. 氨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冷却后氨气和氯化氢又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故A错误;
B.液氨是氨气加压降温得到液态氨气,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氨易液化,液氨挥发为气体吸热,因此可用来做制冷剂,故C正确;
D.气体易溶于水,减小容器中的压强形成喷泉,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7. 下列关于氮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N2可用作生产氮肥和硝酸的原料
C. N2可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
D. N2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D
『解析』
『详解』A.N2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A正确;B.N2可与H2作用合成氨气,NH3可用作生产氮肥和硝酸的原料,B正确;
C.N2呈中性且没有强还原性,与浓硫酸和碱石灰不反应,可用它们干燥,C正确;D.N2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略小1,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
故选D。

8. 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B. 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在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只体现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
D. 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氮元素+5价为最高价态,发生化学反应时元素化合价只降低,都具有氧化性,故A正确;
B项、铜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C项、Cu和浓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NO2和水,N元素化合价降低,硝酸表现出氧化性,生成硝酸铜,硝酸还表现出酸性,故C错误;
D项、稀硝酸不能够使铁、铝钝化,所以不能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故D错误;
故选A。

9. 检验NH4+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加入到试管中,然后()
A. 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 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检验其酸碱性
C. 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
D. 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直接加热铵盐晶体虽然也可分解产生氨气,但同时会生成其他气体,如NH4Cl 受热分解产生NH3、HCl,混合气体在到达试管口之前即又冷却化合成为原来铵盐晶体附着在试管壁上,无法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错误;
B.铵盐和水混合不会产生氨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中会显示红色,是因为铵根离子水解显示酸性,但是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铵盐,B错误;
C.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因为强碱溶液呈碱性,不能确定是否有铵根离子,C错误;
D.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则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0. 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过量的铜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A. 只有NO2
B. 只有NO
C. NO2和NO
D. NO2和H2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先开始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会变为稀硝酸,稀硝酸继续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
+2NO↑+4H2O,所以,产生的气体为NO2和NO.
2
故选C.
11. 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①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②铵盐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③铵盐与碱共热放出氨气;④铵盐都不能与酸反应;⑤铵盐都易分解。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和+5价,错误;
②铵盐都是离子晶体,都易溶于水,正确;
③铵盐与碱共热能够反应放出氨气,正确;
④碳酸铵能够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错误;
⑤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正确。

其中正确的有②③⑤,故选D。

12.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是()
A. 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灼热的碳与CO 2的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为2Al+6HCl=2AlCl 3+3H 2↑,发生了化合价变化,故是氧
化还原反应,又是个放热反应,A 不符合题意;
B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为Ba(OH)2·8H 2O+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是个吸热反应,B 不符合题意;
C .灼热的碳与CO 2的反应C+CO 2高温
2CO ,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个氧化还原反应,
是个吸热反应,C 符合题意;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为CH 4+2O 2−−−−
→点燃CO 2+2H 2O ,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是个放热反应,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13. 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没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没有两根活泼性不同的材料作电极,不能构成原
电池,A 不选;
B .没有两根活泼性不同的材料作电极,不能构成原电池,B 不选;
C .满足原电池构成条件,能构成原电池,C 选;
D .酒精溶液是非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D 不选;
答案选C。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电池中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
B. 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原电池中的电极可以由导电的非金属和金属组成,如Zn、石墨和稀硫酸可以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
B. 原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 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电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
应,故C错误;
的D. 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从而形成内电路,故
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考查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准确掌握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5.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A. a>c>b>d
B. a>b>c>d
C. c>a>b>d
D. b>d>c>a
『答案』A
『解析』
『分析』形成原电池反应时,活泼金属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两极反应的现象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以此解答。

『详解』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泼性a>b;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 为正极,活泼性a>c;b、d相连时b为负极,则活泼性b>d;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说明d为正极,c为负极,活泼性c>d,则活泼性顺序为a>c>b>d。

故选A。

16. 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1
B. 分别用B、C、D表示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C. 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1
D. 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C表示是0.3 mol·(L·min)-1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固体A不具有浓度概念,该物质的反应不能用mol·L-1·min-1的单位来表示,A不正确;
B. 用B、C、D表示反应速率,速率之比等于其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其比值是3∶2∶1,B 正确;
C. 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 用B表示是0.2 mol·(L·min)-1,故C不正确;
D. 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 用C表示是0.2×2
3
mol·(L·min)-1,故C不正确;
答案选B
17. 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 难溶于水
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天然气是古代动植物在地下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溶性气体,其主要成分
为甲烷,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烷是不溶于水的烃,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烷为饱和烷烃,与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不符合
题意;
D.甲烷是饱和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氯气与甲烷能发生取代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 关于(商品名称为氟利昂-1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 是平面型分子
C. 只有一种结构
D. 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4个H完全等效,该有机物可看成甲烷的取代产物,所以2个F原子和2个Cl原子都位于四面体顶点,其结构只有1种,A错误;
B、根据A中分析可知氟利昂-12应该是四面体构型,B错误;
C、根据A中分析可知氟利昂-12只有一种结构,C正确;
D、由于C-Cl键与C-F键键长不相等,是极性分子,D错误。

答案选C。

19. 乙烷的分子式是()
A. CH4
B. C2H6
C. C2H4
D. C2H2『答案』B
『解析』
『详解』A. CH4是甲烷的分子式,故A错误;
B. C2H6是乙烷的分子式,故B正确;
C. C2H4是乙烯的分子式,故C错误;
D. C2H2是乙炔的分子式,故D错误。

20. 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
A. 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
B. 可以空气中燃烧
C. 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能分解生成氢气和碳,其他烷烃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分解,故A正确;
B、烷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具有可燃性,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故B正确;
C、烷烃能够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由于烷烃性质稳定,不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D。

21.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A. 甲烷的产量
B. 乙醇的产量
C. 乙烯的产量
D. 苯的产量
『答案』C
『解析』
乙烯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答案选C。

2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最简式:C2H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乙烯的最简式为CH2,C2H4为乙烯的分子式,选项A错误;
B.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C2H6O为乙醇的分子式,选项B错误;
C. 四氯化碳为共价化合物,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选项C错误;
D.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应用,易错点为选项C,四氯化碳为共价化合物,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注意不要漏了氯原子最外层的孤对电子。

23. 下列有关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能使溴水褪色
B. 乙烯与溴水、苯与液溴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C. 乙醇和乙酸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淀粉、氨基酸和蛋白质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详解』A .植物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裂化汽油含烯烃等不饱和烃,二者均含碳碳双键, 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A 正确;
B .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 错误;
C .乙醇不能和NaOH 反应,C 错误;
D .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误;
答案选A 。

24. 已知4NH 3+5O 2=4NO+6H 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 3)、υ(O 2)、υ(NO)、υ(H 2O) 表示。

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45
υ(NH 3)=υ(O 2) B. 56υ(O 2)=υ(H 2O) C. 23υ(NH 3)=υ(H 2O) D.
45υ(O 2)=υ(NO)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其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可知:
A .
()()325υNH =υO 4
,故A 不正确; B .()()226υO =υH O 5
,故B 不正确; C .()()323υNH =υH O 2
,故C 不正确; D .()()24υO =υNO 5,故D 正确; 故答案为:D 。

25. 下列试剂中不能用于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 )
A. 金属Na
B. 酸性KMnO 4溶液
C. 溴水
D. NaHCO 3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羧基中的H 比羟基中的H 活泼,乙酸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能鉴别,
B.乙醇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酸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可鉴别,B正确;
C.乙醇和乙酸均不能和溴水反应,不能鉴别,C错误;
D.乙酸和NaHCO3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乙醇不能和NaHCO3反应,能鉴别,D正确。

答案选C。

26.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4+Cl2CH3Cl+HCl
B. CH2=CH2+HCl →CH3CH2Cl
C.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D. 2CH3CH3+7O24CO2+6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 CH4+Cl2CH3Cl+HCl是甲烷的取代反应,A错误;
B. CH2=CH2+HCl→CH3CH2Cl是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B正确;
C. CH3CH2OH+HBr CH3CH2Br+H2O是乙醇的取代反应,C错误;
D. 2CH3CH3+7O24CO2+6H2O是乙烷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27. 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C2H5OH ②稀盐酸③H2O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Na与C2H5OH、稀盐酸、H2O反应的实质均是与它们电离的氢离子反应,电离氢离子的能力:HCl>H2O>C2H5OH,故产生氢气的速率:②>③>①,D满足题意。

28. 关于乙酸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B.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使石蕊等指示剂变色
C. 乙酸在常温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D. 乙酸可以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A正确;
B.乙酸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B正确;
C.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和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C错误;
D.乙酸和NaHCO3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D正确。

答案选C。

29. 下列有关物质水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麦芽糖
C. 纤维素不能水解成葡萄糖
D. 油脂水解产物之一是甘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A错误;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错误;
C.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错误;
D.油脂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D正确。

答案选D。

30. 运动员无论是在比赛或者是训练时都是需要大量的体力消耗,需比较快地补充能量,可以饮用葡萄糖水。

则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A. 酯化反应
B. 氧化反应
C. 还原反应
D. 水解反应
『答案』B
『详解』运动员消耗大量体力,饮用葡萄糖水补充能量,说明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31.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

请回答:
(1)实验室用铜和浓硫酸共热制取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当观察到②中溶液颜色变浅时,①中的现象是____。

(3)装置③的作用是___。

(4)①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是___。

(5)②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是___。

『答案』(1). Cu+2H2SO4(浓)CuSO4+2H2O+SO2↑ (2). 品红溶液褪色(或变浅)(3). 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4). 漂白性(5). 还原性
『解析』
『分析』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气体和水,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反应,二氧化硫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详解』(1)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H2SO4(浓)CuSO4+2H2O+SO2↑,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后,会观察到①中品红溶液褪色(或变浅),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或变浅);
(3)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多余的二氧化硫不能直接排放,所以装置③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环境;(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漂白性;
(5)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②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

『点睛』注意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原理,明确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的性质为解答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