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目录
01 一、区域活动中师幼 互动的现状
03
三、建立积极的师幼 互动关系的作用
02
二、如何建立积极的 师幼互动关系
04 参考内容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区域活动有着其特殊的意义与价值,是集体教育活动的 重要补充和延伸。与传统的集体教育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更具有学习性、探索性、 自主性、教育性等特点,而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幼儿主体性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一、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 的行为习惯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 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我们就是通过区域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 行为习惯。例如:有些孩子在玩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把握不准,有的教师采取的 完全放手的方式,在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指导,使区域活动缺乏教育性,孩子在活 动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支持。而有的教师则过于主导,在活动中以自己的思路去 指挥幼儿,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规定进行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状 态,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师就会及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引导他们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使其在自 始至终的活动中养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有些孩子不懂礼貌,我们 就设计“小羊过桥”“小动物上公园”等角色游戏,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使幼儿懂 得日常生活中要讲礼貌、讲文明、懂礼貌。有些孩子做事情以自我为中心,任性、 蛮不讲理。我们就设计“过河”的游戏,使幼儿懂得要谦让,游戏中需要分享等 待、合作。
2、了解尊重幼儿,注重个体差 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而且他们对 外界的事物反应速度和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外要花更多 的时间去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点,以便在活动中能更好地针对每个幼儿进行有 效的引导和支持。如在开展“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时,有一个孩子对老师说要 画太阳,因为太阳是黄色的很漂亮。此时教师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引 导他画一个黄色的太阳。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 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 的小班幼儿来说,各种操作活动是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机会。比如:在 “娃娃家”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娃娃和餐具,让他们给娃娃穿衣、 喂食、哄睡,在模仿成人照顾娃娃的过程中,练习梳头、扣纽扣、喂食等生活自 理能力。在“小巧手”
四、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 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重 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习理解规则并主动遵守规则。在区域活动中我们 会根据不同的活动为幼儿规定不同的规则。比如:图书角的规则是看书时不能大 声讲话而且不能撕书;棋类区的规则是不能悔棋;建筑区的规则是不能拿别人的 积木而且不能破坏已经搭好的建筑等。
二、如何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关 系
1、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放弃自己在活动中 的绝对主导地位,把自已的角色定位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上。为此,我们 应努力做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支持幼儿 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了解和倾听幼儿的愿望及需求。
这一活动中,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各种制作贺卡的材料和步骤图,在语言区 投放了各种关于母爱的图书和图片。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以谈话导入的方式 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活动。教 师在观察了解每个孩子具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以隐性指导为主,适时的介入到 幼儿的操作探索中,通过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4、关注活动过程,有效推动幼 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时刻幼儿的活动过程而非结果。在评价时教师也应对 幼儿的行为过程作描述而不能只注重结果。如“你用各种方法去尝试”“你一直 在坚持自己的想法”“你主动与同伴合作”等。同时还要幼儿的情绪体验、幼儿 的言行及表达方式、幼儿的交往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与兄弟姐妹年龄相差较大,家里只有爸 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照顾,当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都没有人可以商量。而在区 域活动中幼儿与幼儿之间交往合作的机会是很多。我们老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培养 幼儿的合作能力。比如:在建构区里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建构材料如:积木、插 塑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搭建。
游戏中,我们让幼儿进行串项链、穿贝壳等游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 “加工厂”游戏中,我们让幼儿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出各种物品。 在“拼图”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拼图材料,让他们拼出美丽的图 案……在游戏活动中不仅使幼儿体验到快乐,而且在快乐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 力。
三、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 作能力
感谢观看
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之间就会相互协商、分工合作。如:搭建城堡时大家就 会一起商量需要的材料,有的幼儿回去拿材料,有的幼儿就在原地搭建城堡的围 墙……在表演区中幼儿之间会自由组合表演故事、歌曲等。在自然角中幼儿之间 会一起观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幼儿的语言表 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合作的能力。
大家一致认为这样做不好因为这样不仅影响了环境卫生还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听了大家的话那些小朋友赶紧把碎纸放进了垃圾筒。通过这件事说明幼儿已经有 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五、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需要并 给予适当的指导
《纲要》中指出: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应答幼儿的需要。比如: 在美工区中欣欣正在用彩色的橡皮泥捏小鸭子可是捏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她有点 泄气了。看到欣欣这个表情我就走到她的身边轻轻问她:“为什么捏不好小鸭 子?”她告诉我说:“我的小鸭子总是站不稳。”于是我帮她一起找原因终于发 现是因为小鸭子的身体太胖了所以站不稳。
3、适时引导,促进师幼互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主题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及兴趣生成 相关活动。在材料的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和最近发展区的因素,让活动 材料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探索性,还要根据材料的性质与所要完成的教育目 标,将材料的操作方法与幼儿的操作要求分别粘贴在相应的材料上,便于幼儿独 立操作或相互交流。如在大班“送给妈妈的礼物”
三、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的 作用
1、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探索
区域活动是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 自由探索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在与环境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儿主动地 感知、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如通过“玩磁铁”这一探索活动,孩子们发 现原来磁铁的本领那么大:能吸起铁的东西;能隔着纸吸铁的东西;
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和幼儿一起探讨活动规则并要求他们遵守这些规则。经 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能自觉遵守各项规则而且还能主动监 督周围的人遵守规则。比如:有一次在剪纸区中明明小朋友把剪下的碎纸都放在 了桌子上,当他离开时我就发现有的小朋友在玩耍时会把明明的碎纸吹走。于是 我就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两块磁铁在一起会相吸也会相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再寻找答案—— 得出结论。这种螺旋式的推进使孩子们主动地、不断地拓展自身的经验与知识。
2、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要求教师要活动的教育价值与幼儿的实际需要。因此 教师在活动中更注重对幼儿的观察与了解、注重对幼儿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 养。通过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使幼儿不断地通过观察、体验、思考、比较、 分析、判断等认知方式对自我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调整以达到和谐自我的目的;
同时也在不断地与同伴进行语言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等过程中 使社会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另外在活动中为了达到预设的目标或解决问题而进行 的合作交流等过程中也大大促进了其语言及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内容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相 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 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发现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它对 实现“环境育人”的教育目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目录
01 一、区域活动中师幼 互动的现状
03
三、建立积极的师幼 互动关系的作用
02
二、如何建立积极的 师幼互动关系
04 参考内容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区域活动有着其特殊的意义与价值,是集体教育活动的 重要补充和延伸。与传统的集体教育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更具有学习性、探索性、 自主性、教育性等特点,而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幼儿主体性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一、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 的行为习惯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 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我们就是通过区域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 行为习惯。例如:有些孩子在玩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把握不准,有的教师采取的 完全放手的方式,在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指导,使区域活动缺乏教育性,孩子在活 动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支持。而有的教师则过于主导,在活动中以自己的思路去 指挥幼儿,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规定进行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状 态,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师就会及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引导他们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使其在自 始至终的活动中养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有些孩子不懂礼貌,我们 就设计“小羊过桥”“小动物上公园”等角色游戏,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使幼儿懂 得日常生活中要讲礼貌、讲文明、懂礼貌。有些孩子做事情以自我为中心,任性、 蛮不讲理。我们就设计“过河”的游戏,使幼儿懂得要谦让,游戏中需要分享等 待、合作。
2、了解尊重幼儿,注重个体差 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而且他们对 外界的事物反应速度和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外要花更多 的时间去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点,以便在活动中能更好地针对每个幼儿进行有 效的引导和支持。如在开展“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时,有一个孩子对老师说要 画太阳,因为太阳是黄色的很漂亮。此时教师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引 导他画一个黄色的太阳。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 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 的小班幼儿来说,各种操作活动是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机会。比如:在 “娃娃家”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娃娃和餐具,让他们给娃娃穿衣、 喂食、哄睡,在模仿成人照顾娃娃的过程中,练习梳头、扣纽扣、喂食等生活自 理能力。在“小巧手”
四、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 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重 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习理解规则并主动遵守规则。在区域活动中我们 会根据不同的活动为幼儿规定不同的规则。比如:图书角的规则是看书时不能大 声讲话而且不能撕书;棋类区的规则是不能悔棋;建筑区的规则是不能拿别人的 积木而且不能破坏已经搭好的建筑等。
二、如何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关 系
1、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放弃自己在活动中 的绝对主导地位,把自已的角色定位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上。为此,我们 应努力做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支持幼儿 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了解和倾听幼儿的愿望及需求。
这一活动中,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各种制作贺卡的材料和步骤图,在语言区 投放了各种关于母爱的图书和图片。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以谈话导入的方式 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活动。教 师在观察了解每个孩子具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以隐性指导为主,适时的介入到 幼儿的操作探索中,通过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4、关注活动过程,有效推动幼 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时刻幼儿的活动过程而非结果。在评价时教师也应对 幼儿的行为过程作描述而不能只注重结果。如“你用各种方法去尝试”“你一直 在坚持自己的想法”“你主动与同伴合作”等。同时还要幼儿的情绪体验、幼儿 的言行及表达方式、幼儿的交往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与兄弟姐妹年龄相差较大,家里只有爸 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照顾,当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都没有人可以商量。而在区 域活动中幼儿与幼儿之间交往合作的机会是很多。我们老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培养 幼儿的合作能力。比如:在建构区里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建构材料如:积木、插 塑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搭建。
游戏中,我们让幼儿进行串项链、穿贝壳等游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 “加工厂”游戏中,我们让幼儿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出各种物品。 在“拼图”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拼图材料,让他们拼出美丽的图 案……在游戏活动中不仅使幼儿体验到快乐,而且在快乐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 力。
三、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 作能力
感谢观看
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之间就会相互协商、分工合作。如:搭建城堡时大家就 会一起商量需要的材料,有的幼儿回去拿材料,有的幼儿就在原地搭建城堡的围 墙……在表演区中幼儿之间会自由组合表演故事、歌曲等。在自然角中幼儿之间 会一起观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幼儿的语言表 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合作的能力。
大家一致认为这样做不好因为这样不仅影响了环境卫生还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听了大家的话那些小朋友赶紧把碎纸放进了垃圾筒。通过这件事说明幼儿已经有 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五、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需要并 给予适当的指导
《纲要》中指出: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应答幼儿的需要。比如: 在美工区中欣欣正在用彩色的橡皮泥捏小鸭子可是捏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她有点 泄气了。看到欣欣这个表情我就走到她的身边轻轻问她:“为什么捏不好小鸭 子?”她告诉我说:“我的小鸭子总是站不稳。”于是我帮她一起找原因终于发 现是因为小鸭子的身体太胖了所以站不稳。
3、适时引导,促进师幼互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主题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及兴趣生成 相关活动。在材料的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和最近发展区的因素,让活动 材料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探索性,还要根据材料的性质与所要完成的教育目 标,将材料的操作方法与幼儿的操作要求分别粘贴在相应的材料上,便于幼儿独 立操作或相互交流。如在大班“送给妈妈的礼物”
三、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的 作用
1、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探索
区域活动是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 自由探索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在与环境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儿主动地 感知、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如通过“玩磁铁”这一探索活动,孩子们发 现原来磁铁的本领那么大:能吸起铁的东西;能隔着纸吸铁的东西;
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和幼儿一起探讨活动规则并要求他们遵守这些规则。经 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能自觉遵守各项规则而且还能主动监 督周围的人遵守规则。比如:有一次在剪纸区中明明小朋友把剪下的碎纸都放在 了桌子上,当他离开时我就发现有的小朋友在玩耍时会把明明的碎纸吹走。于是 我就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两块磁铁在一起会相吸也会相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再寻找答案—— 得出结论。这种螺旋式的推进使孩子们主动地、不断地拓展自身的经验与知识。
2、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要求教师要活动的教育价值与幼儿的实际需要。因此 教师在活动中更注重对幼儿的观察与了解、注重对幼儿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 养。通过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使幼儿不断地通过观察、体验、思考、比较、 分析、判断等认知方式对自我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调整以达到和谐自我的目的;
同时也在不断地与同伴进行语言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等过程中 使社会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另外在活动中为了达到预设的目标或解决问题而进行 的合作交流等过程中也大大促进了其语言及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内容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相 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 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发现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它对 实现“环境育人”的教育目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