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的狂欢,神话的继续”--《非常6+1》的文本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常6+1》是一次平民化的娱乐运动,娱乐主角是普通人,从娱乐“明 星”到娱乐“大众”,从娱乐“传奇的人生”到娱乐“平凡的奋斗”,从娱乐“欢 笑”到娱乐“泪水”,《非常6 + 1》正在不断开拓着娱乐的深度和广度。娱乐节 目不再是明星、名人的秀场,让平民百姓、普通观众参与到娱乐节目中去,担当 主角成为娱乐节目发展的新趋势。
拟象与符号 “狂欢”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消费,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拟象”。鲍德里 亚创建“拟象理论”的主旨,就在于要从历史序列的角度,为后现代文化设定一 个坐标系。他在《符号交换与死亡》中,提到“拟象三序列”说。他认为,拟象 的三个序列与价值规律的突变相匹配,自文艺复兴时代以来依次递进:1、仿 造,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时期的主导模式;2、生产,是工业时代 的主导模式;3、仿真,是被代码所主宰的当代时代的主导模式 。在他看来,第 三阶段的“拟象”,主要用以描述当代社会出现的一种提供给大众的 “形象文 化”。这种想像虽然首先能“反映基本现实”,但进而会“掩饰和歪曲基本现 实”,进而又会“掩盖基本现实的缺场”,最后进行到“纯粹是自身的拟象”领 域。这种拟象,随着文化工业的发展不断繁殖 ,给大众的感受只能是“千人一 面”。而《非常6+1》重要的功能就是把形形色色的普通人,都统一加工成“千 人一面”的明星和成功者。而所有的大众都在认同,都在消费。在后现代主义 大师鲍德里亚看来,《非常6+1》实质上是一种符号的消费。与一般消费不同 的是,符号世界中的消费目的,不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是为 了符号价值——比如某种身份、地位、生活品位等。 《非常6 + 1》中的语言,不谈世界、真理、历史、社会、情节,只谈奋斗、成 功、梦想、激情。节目中的语言拒绝意识深度,保持自己的平面魔力,抛弃任何 升华净化之类的浪漫色彩,而向日常语言靠拢,没有内涵的微言大义,消解了 意义、深度、所指。正如主持人李咏在每期节目的最后会说:“记住,来到《非常 6+1》,什么也不需要带,只要带上你的梦想”。这是一种失去重量的语言,也 是一种“失去重量的符号”(早在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 多诺在他们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曾分析过这样一种现象:资本主义的生产
按照巴赫金的说法,“狂欢节就其意义来说是全民性的,无所不包的,所有 的人都需加入亲昵的交际。广场是全民性的象征。狂欢广场,即狂欢演出的 广场,增添了一种象征的意味……只要能成为形形色色人们相聚和交际的地 方,例如大街、小酒馆、道路、澡堂、船上甲板等等,都会增添一种狂欢广场的意 味”。《非常6+1》是充满梦想、虚幻与激情的狂欢,也是一次场内外“狂欢”的 总动员。《非常6 +1》中每个选手曾经的背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或她将要 扮演成功者的角色。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成功者是需要“认同”和“加冕”的, 也是需要掌声和呼声的。不论是伴随选手6天刻苦的教练团,还是作证当天 成功的观众团,都是在为了选手第七日的成功摇旗呐喊 ,是一次“集体的狂 欢”。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星光大道”,每个人都想在成功的舞台上扮演
1、 大众生活元素的集合 凡是看过两三期《非常6 + 1》的人都会对节目有这样一个直感:参加的人 员,有大学毕业生、个体户、军人、外企白领、自由职业者等普通老百姓;表演的 节目,主要是歌曲、舞蹈等流行方式;节目期间讨论的话题,有恋爱结婚、家长 里短等日常生活;节目中有美女为主持人助阵,每期将产生幸运观众,同时又 有“砸蛋”的暴力刺激与丰厚奖品的诱惑。由于节目中饱含着大众生活诸多因 素,所以在普通观众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心理认同感,从而为场内外观 众情感的共鸣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 大众话语权的赋予 与明星娱乐的衰退相反,平民娱乐正在不断升温。与之相适应的,大众话 语权在娱乐节目中别无限地赋予。在这一类的节目中,参与性被放到了很重 要的位置,演播室向普通民众开放,让他们参与是节目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环 节,当然,这也是节目内容丰富多样的重要保证。任何一个参加节目的普通 人,都可以在镜头前为大家展示曾经过去六天的辛苦,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展 示埋好了坚定的伏笔。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个人的爱恨情愁 本身就是在节目中赋予话语权最重要的体现。 3、 大众理解的明星世界 “明星”在大众的概念里,是在齐声呐喊、掌声雷动的现场气氛中,身着魅 力四射、光彩照人的奇装异服,在经历了一番选择、痛苦、动摇、坚持后,最终成 功。这样,励志成功的“明星”终于在大众理解的概念中得以顺产。事实上, 《非常6+1》准确把脉了大众所理解的“明星”概念,其主打环节是就是让3个 具有表演潜质的普通人一起圆“星梦”的过程。这三个普通人都要经过为期6 天的潜能训练,在这个过程中,突出的镜头就是表现选手在从被选中到最后登 台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难以想像”的曲折,镜头中主人公,也是未来的明 星,牵动着观众一颗颗热切的心。受众在这一过程中和参与者一起经历了犹 豫、怀疑、退缩、坚定,直至喜悦的情感体验。这本身就是用镜头为大家讲述了
“大众的狂欢,神话的继续” 169
方式,而特别是其中的广告和大众的通俗文化,会使得“作为意义载体”的语言 降格为“失去重量的符号” )o而这些“失去重量的符号”恰恰是构成“狂欢”最 基本的语言范式。就像人们在喝酒喝到极致的时候,只有“喝”、“再喝”等毫 无重量的符号而已。
《非常6 + 1》中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李咏拨通电话,在每期节目中都电话 连线幸运观众。而这些幸运观众又将机会委托场内的“砸蛋人”,然后由李咏 将“砸蛋”的结果反馈给场外。一旦“砸蛋”后“金花四溅”,幸运观众和委托 “砸蛋人”都会得到优厚的奖励。快乐在时间的延展和主体的更迭中得到了翻 倍与增值。在“砸蛋人”举手砸蛋的一刹那,所有的人(场内的、场外的、电视机 旁的)都在无意识地做一次“中”还是“不中”的瞬时判定,不论是猜多还是猜 错,都会给人以刺激和美好的回忆。而这种美好气氛的营造来源于观众对 “中”还是“不中”的积极参与,就像是再复杂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最核心的原理 是二进制,不是1就是0。而且,推进节目进展的也只是李咏所拨电话号码的 数字和场内观众编号的数字。
“大众的狂欢,神话的继续”
——《非常6+1》的文本解读 肖玉强
当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既充满了“明星”的噱头,又有着“真情”的泛滥, 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真人秀”的尝试后,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再掀新高。 草根百姓一周之内幻化成歌舞明星,《非常6+1》节目即把镜头对准普通观 众,通过对普通人的培训,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个“明星梦”。该节目播出以来, 就名列二套首位,在央视近300个栏目中名列在前20位。用该节目主持人李 咏的话来说就是:“《非常6 +1》的成功,是平民娱乐节目的胜利。”
《非常6 + 1》中“拟象”与符号,都能够实现欲望的宣泄,通过笑声的蒸腾, 抚慰每个人内心的欲望与冲动;通过舞蹈歌曲的渲染和俊男美女的出场,作证 “丑小鸭变天鹅”的事实,实现着大众娱乐的声色饕餮。
神话的继续 神话的概念由法国著名学者罗兰•巴特提出。他从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出发,把符号学引入了消费文化的研究。索绪尔认为,符号可以分为“能指”和 “所指”两个方面。能指是由物质、行为或表象载体所充当的对符号意义的指 称或指向。所指则是符号的“意义”,是通过符号载体来提示、显示和表达的。 神话的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事实上,人们在生活中看见红玫瑰就会 立即想到爱情,这也意味着红玫瑰的转义经常被直接视为本义,这种被当作本 义的转义就构建了一个神话。 《非常6 + 1》就构建了“励志成功,七日成星”的神话,也成了“明星制造工 场”的代名词。而这个神话的幽魂在“超级女声”中更彰显得淋漓尽致。如果 说《更为广泛,制造的明星则是轰动全国,影响富人排行榜。明星神话是大
168 (匝
意识中对成功的渴望。 《非常6+1》中宣扬场内观众的“非常”互动和场外观众的“非常”参与,他
们不但通过这种近似直播的表现直接感受到了游戏现场的气氛,而且在“实现 梦想”的电话连线环节中获得了某种“在场感”。所有的观众都会有虚拟的主 体地位和真实的自我感觉,“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认为“我在现场、我在思考、我 在选择、我在影响”!
166 (刚《i灌豺口饰二卅
一个经千百遍翻版的“有志者事竟成”的奋斗故事。 大众的狂欢 在基督教经典故事中,说上帝用6天时间创造了世界,他在第7天安息。
而《非常6+1》中的“6”,则代表了节目组用6天创造了“明星”,而“1”,则代 表了第7天是剧组和所有关心他们的观众收割成果的日子。6天前的“普通 人”和6天后经过魔鬼训练的“普通人”,虽然没有太多“质”的变化,但是从头 到脚的包装,会让这些注定要成为“明星”的“普通人”心头为之一振,所有观 众最热烈的掌声也将为他们准备着。因为,他们是完全符号化的“快餐时代的 明星”。在《非常6 +1》中,任何一个被选中参与节目录制的人,虽然会面临形 形色色的困难,但最终的结果都将是锻成“钢”的“铁”。言下之意,只要来到 《非常6 +1》,就没有搞不定事,更没有实现不了的梦。“6 +1二成功”的公式 中也揭示了达到《非常6 +1》的“成功信条”,实力:机遇二6 :1,即6份努力加 1份机遇)。
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并不会缺乏明星。“英雄”和“明星”最大的区别在 于“英雄”属于时代所为,而“明星”属于大众追捧。值得关注的是,《非常6 + 1》是媒体的“造星”运动,对于参赛者和圆梦者来说,处在节目现场的他既是自 己,又不是自己;既是七天前现实中的普通职业者,又是七天后一颗耀眼的明 星。《非常6+1》是一个舞台、更是一条道路,大众的神话和大众神话中的“明 星”正在被多样的演播室技术和普通众多的观众重新赋予新的内涵。
“大众的狂欢,神话的继续” 167
无所不知的洞察者、评判者,都想在七天内掌控成功。然而,这种梦幻恰恰反 映了普通观众生活中“成功”的缺席和对“成功”、“成名”的焦渴:“狂欢”是对 “缺席”的疯狂救济。
《非常6 + 1》中的狂欢之所以作为一种大众关注的“场”,关键在于它给构 建了一个“娱乐场”。《非常6+1》符号价值能得以成功实现,就离不开中国当 代社会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文化消费等语境。《非常6+1》成功 在于描绘了作为普通人的选手,经过六天的艰苦磨炼和一天的完美展现,拥有 一个成功人生的缩影。短短的一个节目中,在营造的“娱乐场”中,观众从选手 的喜怒哀乐中似乎找到了成功的捷径,似乎找到了与他们相似的人生体验,从 而达到共鸣。这一点,从节目结构的精巧设计就可以看出,观众很容易跟着选 手一起回顾曾经的心路历程,随着选手境遇的变化或喜或忧。节目首先为选 手的出场做铺垫,展现选手原生态的生活;接着请选手出场,进行一番寒暄之 后;然后回顾一下选手曾经痛苦的6天,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同情与理解;最后 现场展现最幸福的1天,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而这时,比较耐人寻味的是 很多选手在“顺利成名”后为曾经痛苦的经历和磨难而沾沾自喜。这和《战争 论》中描述的非常相似,书中说,当一个士兵每当看着自己曾经在一次胜利的 战争中留下的伤疤时,他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非常6+1》是一次短暂的“游戏人生”,一周的时间不长,却可以给予普 通人一次不平凡的体验。同时,《非常6 +1》又是廉价的文化消费形式,它把 游戏和竞争紧紧撮合,成为娱乐大众屡试不爽的游戏法则,同时,它也说明了 一个事实:娱乐节目兴旺发达就在于生产廉价的快乐!
“大众的狂欢,神话的继续” 165
平民的世界
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赛将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人称为 “单向度的人”,指的 就是时代科技理性对人的操纵与奴役已使人的主体性彻底湮灭,他们需要释 放与宣泄,需要一种超越常规生活的尝试,推崇非中心化、反权威,英雄缺席等 思想。《非常6+ 1》作为一种狂欢,作为“游戏人生”的再翻版,宣传着“游戏面 前,人人平等”的“平等主义”思想,同时,对于成功的期限也进行了独裁界 定一七天,七天可以实现一个梦想,七天就可以成功,正好契合了每个人潜
《非常6 + 1》在节目中频繁制造着一个个“狂欢景点”,制造狂欢的场面, 诠释新的游戏规则,营造“我在现场”的虚幻感。
《非常6 + 1》中的狂欢中充满了各种嘈杂的声响,有激情的呼喊,有刺激 的喧闹、有观众“砸蛋”的喊叫,有选手曾经是“丑小鸭”的哭声,也有变成“天 鹅”那一刹那的笑声。主持人的询问、调侃、作秀、造势的言语和声音贯穿始 终。
拟象与符号 “狂欢”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消费,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拟象”。鲍德里 亚创建“拟象理论”的主旨,就在于要从历史序列的角度,为后现代文化设定一 个坐标系。他在《符号交换与死亡》中,提到“拟象三序列”说。他认为,拟象 的三个序列与价值规律的突变相匹配,自文艺复兴时代以来依次递进:1、仿 造,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时期的主导模式;2、生产,是工业时代 的主导模式;3、仿真,是被代码所主宰的当代时代的主导模式 。在他看来,第 三阶段的“拟象”,主要用以描述当代社会出现的一种提供给大众的 “形象文 化”。这种想像虽然首先能“反映基本现实”,但进而会“掩饰和歪曲基本现 实”,进而又会“掩盖基本现实的缺场”,最后进行到“纯粹是自身的拟象”领 域。这种拟象,随着文化工业的发展不断繁殖 ,给大众的感受只能是“千人一 面”。而《非常6+1》重要的功能就是把形形色色的普通人,都统一加工成“千 人一面”的明星和成功者。而所有的大众都在认同,都在消费。在后现代主义 大师鲍德里亚看来,《非常6+1》实质上是一种符号的消费。与一般消费不同 的是,符号世界中的消费目的,不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是为 了符号价值——比如某种身份、地位、生活品位等。 《非常6 + 1》中的语言,不谈世界、真理、历史、社会、情节,只谈奋斗、成 功、梦想、激情。节目中的语言拒绝意识深度,保持自己的平面魔力,抛弃任何 升华净化之类的浪漫色彩,而向日常语言靠拢,没有内涵的微言大义,消解了 意义、深度、所指。正如主持人李咏在每期节目的最后会说:“记住,来到《非常 6+1》,什么也不需要带,只要带上你的梦想”。这是一种失去重量的语言,也 是一种“失去重量的符号”(早在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 多诺在他们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曾分析过这样一种现象:资本主义的生产
按照巴赫金的说法,“狂欢节就其意义来说是全民性的,无所不包的,所有 的人都需加入亲昵的交际。广场是全民性的象征。狂欢广场,即狂欢演出的 广场,增添了一种象征的意味……只要能成为形形色色人们相聚和交际的地 方,例如大街、小酒馆、道路、澡堂、船上甲板等等,都会增添一种狂欢广场的意 味”。《非常6+1》是充满梦想、虚幻与激情的狂欢,也是一次场内外“狂欢”的 总动员。《非常6 +1》中每个选手曾经的背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或她将要 扮演成功者的角色。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成功者是需要“认同”和“加冕”的, 也是需要掌声和呼声的。不论是伴随选手6天刻苦的教练团,还是作证当天 成功的观众团,都是在为了选手第七日的成功摇旗呐喊 ,是一次“集体的狂 欢”。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星光大道”,每个人都想在成功的舞台上扮演
1、 大众生活元素的集合 凡是看过两三期《非常6 + 1》的人都会对节目有这样一个直感:参加的人 员,有大学毕业生、个体户、军人、外企白领、自由职业者等普通老百姓;表演的 节目,主要是歌曲、舞蹈等流行方式;节目期间讨论的话题,有恋爱结婚、家长 里短等日常生活;节目中有美女为主持人助阵,每期将产生幸运观众,同时又 有“砸蛋”的暴力刺激与丰厚奖品的诱惑。由于节目中饱含着大众生活诸多因 素,所以在普通观众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心理认同感,从而为场内外观 众情感的共鸣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 大众话语权的赋予 与明星娱乐的衰退相反,平民娱乐正在不断升温。与之相适应的,大众话 语权在娱乐节目中别无限地赋予。在这一类的节目中,参与性被放到了很重 要的位置,演播室向普通民众开放,让他们参与是节目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环 节,当然,这也是节目内容丰富多样的重要保证。任何一个参加节目的普通 人,都可以在镜头前为大家展示曾经过去六天的辛苦,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展 示埋好了坚定的伏笔。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个人的爱恨情愁 本身就是在节目中赋予话语权最重要的体现。 3、 大众理解的明星世界 “明星”在大众的概念里,是在齐声呐喊、掌声雷动的现场气氛中,身着魅 力四射、光彩照人的奇装异服,在经历了一番选择、痛苦、动摇、坚持后,最终成 功。这样,励志成功的“明星”终于在大众理解的概念中得以顺产。事实上, 《非常6+1》准确把脉了大众所理解的“明星”概念,其主打环节是就是让3个 具有表演潜质的普通人一起圆“星梦”的过程。这三个普通人都要经过为期6 天的潜能训练,在这个过程中,突出的镜头就是表现选手在从被选中到最后登 台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难以想像”的曲折,镜头中主人公,也是未来的明 星,牵动着观众一颗颗热切的心。受众在这一过程中和参与者一起经历了犹 豫、怀疑、退缩、坚定,直至喜悦的情感体验。这本身就是用镜头为大家讲述了
“大众的狂欢,神话的继续” 169
方式,而特别是其中的广告和大众的通俗文化,会使得“作为意义载体”的语言 降格为“失去重量的符号” )o而这些“失去重量的符号”恰恰是构成“狂欢”最 基本的语言范式。就像人们在喝酒喝到极致的时候,只有“喝”、“再喝”等毫 无重量的符号而已。
《非常6 + 1》中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李咏拨通电话,在每期节目中都电话 连线幸运观众。而这些幸运观众又将机会委托场内的“砸蛋人”,然后由李咏 将“砸蛋”的结果反馈给场外。一旦“砸蛋”后“金花四溅”,幸运观众和委托 “砸蛋人”都会得到优厚的奖励。快乐在时间的延展和主体的更迭中得到了翻 倍与增值。在“砸蛋人”举手砸蛋的一刹那,所有的人(场内的、场外的、电视机 旁的)都在无意识地做一次“中”还是“不中”的瞬时判定,不论是猜多还是猜 错,都会给人以刺激和美好的回忆。而这种美好气氛的营造来源于观众对 “中”还是“不中”的积极参与,就像是再复杂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最核心的原理 是二进制,不是1就是0。而且,推进节目进展的也只是李咏所拨电话号码的 数字和场内观众编号的数字。
“大众的狂欢,神话的继续”
——《非常6+1》的文本解读 肖玉强
当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既充满了“明星”的噱头,又有着“真情”的泛滥, 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真人秀”的尝试后,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再掀新高。 草根百姓一周之内幻化成歌舞明星,《非常6+1》节目即把镜头对准普通观 众,通过对普通人的培训,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个“明星梦”。该节目播出以来, 就名列二套首位,在央视近300个栏目中名列在前20位。用该节目主持人李 咏的话来说就是:“《非常6 +1》的成功,是平民娱乐节目的胜利。”
《非常6 + 1》中“拟象”与符号,都能够实现欲望的宣泄,通过笑声的蒸腾, 抚慰每个人内心的欲望与冲动;通过舞蹈歌曲的渲染和俊男美女的出场,作证 “丑小鸭变天鹅”的事实,实现着大众娱乐的声色饕餮。
神话的继续 神话的概念由法国著名学者罗兰•巴特提出。他从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出发,把符号学引入了消费文化的研究。索绪尔认为,符号可以分为“能指”和 “所指”两个方面。能指是由物质、行为或表象载体所充当的对符号意义的指 称或指向。所指则是符号的“意义”,是通过符号载体来提示、显示和表达的。 神话的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事实上,人们在生活中看见红玫瑰就会 立即想到爱情,这也意味着红玫瑰的转义经常被直接视为本义,这种被当作本 义的转义就构建了一个神话。 《非常6 + 1》就构建了“励志成功,七日成星”的神话,也成了“明星制造工 场”的代名词。而这个神话的幽魂在“超级女声”中更彰显得淋漓尽致。如果 说《更为广泛,制造的明星则是轰动全国,影响富人排行榜。明星神话是大
168 (匝
意识中对成功的渴望。 《非常6+1》中宣扬场内观众的“非常”互动和场外观众的“非常”参与,他
们不但通过这种近似直播的表现直接感受到了游戏现场的气氛,而且在“实现 梦想”的电话连线环节中获得了某种“在场感”。所有的观众都会有虚拟的主 体地位和真实的自我感觉,“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认为“我在现场、我在思考、我 在选择、我在影响”!
166 (刚《i灌豺口饰二卅
一个经千百遍翻版的“有志者事竟成”的奋斗故事。 大众的狂欢 在基督教经典故事中,说上帝用6天时间创造了世界,他在第7天安息。
而《非常6+1》中的“6”,则代表了节目组用6天创造了“明星”,而“1”,则代 表了第7天是剧组和所有关心他们的观众收割成果的日子。6天前的“普通 人”和6天后经过魔鬼训练的“普通人”,虽然没有太多“质”的变化,但是从头 到脚的包装,会让这些注定要成为“明星”的“普通人”心头为之一振,所有观 众最热烈的掌声也将为他们准备着。因为,他们是完全符号化的“快餐时代的 明星”。在《非常6 +1》中,任何一个被选中参与节目录制的人,虽然会面临形 形色色的困难,但最终的结果都将是锻成“钢”的“铁”。言下之意,只要来到 《非常6 +1》,就没有搞不定事,更没有实现不了的梦。“6 +1二成功”的公式 中也揭示了达到《非常6 +1》的“成功信条”,实力:机遇二6 :1,即6份努力加 1份机遇)。
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并不会缺乏明星。“英雄”和“明星”最大的区别在 于“英雄”属于时代所为,而“明星”属于大众追捧。值得关注的是,《非常6 + 1》是媒体的“造星”运动,对于参赛者和圆梦者来说,处在节目现场的他既是自 己,又不是自己;既是七天前现实中的普通职业者,又是七天后一颗耀眼的明 星。《非常6+1》是一个舞台、更是一条道路,大众的神话和大众神话中的“明 星”正在被多样的演播室技术和普通众多的观众重新赋予新的内涵。
“大众的狂欢,神话的继续” 167
无所不知的洞察者、评判者,都想在七天内掌控成功。然而,这种梦幻恰恰反 映了普通观众生活中“成功”的缺席和对“成功”、“成名”的焦渴:“狂欢”是对 “缺席”的疯狂救济。
《非常6 + 1》中的狂欢之所以作为一种大众关注的“场”,关键在于它给构 建了一个“娱乐场”。《非常6+1》符号价值能得以成功实现,就离不开中国当 代社会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文化消费等语境。《非常6+1》成功 在于描绘了作为普通人的选手,经过六天的艰苦磨炼和一天的完美展现,拥有 一个成功人生的缩影。短短的一个节目中,在营造的“娱乐场”中,观众从选手 的喜怒哀乐中似乎找到了成功的捷径,似乎找到了与他们相似的人生体验,从 而达到共鸣。这一点,从节目结构的精巧设计就可以看出,观众很容易跟着选 手一起回顾曾经的心路历程,随着选手境遇的变化或喜或忧。节目首先为选 手的出场做铺垫,展现选手原生态的生活;接着请选手出场,进行一番寒暄之 后;然后回顾一下选手曾经痛苦的6天,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同情与理解;最后 现场展现最幸福的1天,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而这时,比较耐人寻味的是 很多选手在“顺利成名”后为曾经痛苦的经历和磨难而沾沾自喜。这和《战争 论》中描述的非常相似,书中说,当一个士兵每当看着自己曾经在一次胜利的 战争中留下的伤疤时,他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非常6+1》是一次短暂的“游戏人生”,一周的时间不长,却可以给予普 通人一次不平凡的体验。同时,《非常6 +1》又是廉价的文化消费形式,它把 游戏和竞争紧紧撮合,成为娱乐大众屡试不爽的游戏法则,同时,它也说明了 一个事实:娱乐节目兴旺发达就在于生产廉价的快乐!
“大众的狂欢,神话的继续” 165
平民的世界
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赛将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人称为 “单向度的人”,指的 就是时代科技理性对人的操纵与奴役已使人的主体性彻底湮灭,他们需要释 放与宣泄,需要一种超越常规生活的尝试,推崇非中心化、反权威,英雄缺席等 思想。《非常6+ 1》作为一种狂欢,作为“游戏人生”的再翻版,宣传着“游戏面 前,人人平等”的“平等主义”思想,同时,对于成功的期限也进行了独裁界 定一七天,七天可以实现一个梦想,七天就可以成功,正好契合了每个人潜
《非常6 + 1》在节目中频繁制造着一个个“狂欢景点”,制造狂欢的场面, 诠释新的游戏规则,营造“我在现场”的虚幻感。
《非常6 + 1》中的狂欢中充满了各种嘈杂的声响,有激情的呼喊,有刺激 的喧闹、有观众“砸蛋”的喊叫,有选手曾经是“丑小鸭”的哭声,也有变成“天 鹅”那一刹那的笑声。主持人的询问、调侃、作秀、造势的言语和声音贯穿始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