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样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样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DCDDC,BABBD)
1.“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最先创办了(D),搜集近世民歌。

A.《民俗学刊》
B.《民歌》
C.《民风》
D.《歌谣周刊》
2.《盘古开天》属于神话中的(C)
A.战争神话
B.文化英雄神话
C.宇宙起源神话
D.洪水神话
3.端午节的传说是一则(D)传说。

A.人物
B.地方风物
C.史事
D.风俗传说
4.巴拉根仓是(D)家喻户晓的机智人物,留下了许多许多生活故事。

A.藏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5.(C)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一种格律体民歌。

A.鲁与谐
B.壮族的欢
C.花儿
D.信天游
6.(B)是中国少数民族史诗中发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A.《玛纳斯》
B.《格萨尔》
C.《格斯尔
D.《江格尔》
7.爬山调是一种流传于(A)的民间歌谣格调。

A.内蒙
B.陕西
C.东北
D.甘肃
8.“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窜”属于谚语中的(B)。

A.农业谚语
B.风土谚语
C.生活谚语
D.时政谚语
9.湖南代表性剧目《刘海砍樵》属于民间小戏中的(B)。

A.秧歌戏系统
B.花鼓戏系统
C.道情戏系统
D.道具戏系统
10.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中的历史地理学派是(D)创立的。

A.德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芬兰人
二、填空题
1.写出一项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类名称:苗族古歌(还可以写其他30项中的任一项,如白蛇传传说、孟姜女传说、梁祝传说、济公传说等)。

2.神话的两种存在方式,其一是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其二是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3.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和梁祝的传说。

4.猜谜:“初三初四身如弓,十五十六最英雄,本想做个三十岁,二十七八影无踪。

”(打一自然现象)月亮(“月相”更准确)。

5.写出一位著名的中国少数民族史诗传承人的姓名:玉梅(扎巴、桑珠等)。

6.从1984年开始,由中央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作协组织编撰三套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三、名词解释
1.AT分类法
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创立,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分类方法,国际上称之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为AT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方法。

“AT分类法”将故事分为五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故事,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

2.英雄史诗
①它是歌颂人类童年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武功与光辉业绩的长篇叙事诗,其产生时间晚于创世史诗,题材重大严肃,场面恢宏壮阔。

②分布:北部、西北部的以森林草原地貌为主的民族聚居区。

③三大英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孜族的《玛纳斯》。

四、简答题
1.简述民间文学的四大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答: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四大基本特征。

集体性又称“匿名性”,指的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和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

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中适宜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

变异性,又称“变易性”或“变动性”,指民间文学的文本处于不断变化中,连续不断地具有可塑性和再生性,即作品处于非定稿状态。

传承性,又称“传统性”和“继承性”,指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相对稳定特征。

相互关系:四大特征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集体性和口头性互为存在前提,是两种起主导作用的特征;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派生出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变异总是循着民间艺术传统演变,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

2.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任选一个并简述其主要情节。

孟姜女的传说:
相传,秦始皇时,山东一村庄中有孟、姜两家是隔墙邻居。

孟家得到一只巧燕送来的一颗葫芦籽儿,种在了朝阳的墙根。

葫芦秧长大后爬上墙头到了姜家院里,又在墙头顶上结了一个葫芦。

秋后,葫芦长熟了,崩开后出来个小女孩,就按两家姓氏取名叫孟姜女。

孟姜女长大后嫁给了范喜良,成婚后的第三天,范喜良被秦始皇抓派去北方修筑长城。

孟姜女千辛万苦来到长城跟前,得知范喜良已经死在长城里面。

孟姜女痛哭七七四十九天,感动了天帝,天帝让长城倒塌露出范喜良的尸体。

秦始皇得知长城被哭倒之事,亲自前往查看,却贪恋上了孟姜女的美色,要强占为妃子。

孟姜女为拒绝秦始皇而最终跳海自杀。

白蛇传的传说:
据说一条白蛇和一条青蛇在深山中修炼千年,化成人形,取名白素贞和小青儿,来到西子湖畔,相中了许仙。

白素贞与许仙成婚,生活幸福美满,很快怀有身孕。

而镇江金山寺住持法海决意要铲除蛇妖,遂与白蛇青蛇恶战数回。

白娘子因为怀有身孕,与青蛇败阵逃回许家,生下了许仙的儿子许仕林。

法海寻来,用法器金钵把白蛇镇压在雷峰塔下。

青蛇逃走后修炼多年,推倒了雷峰塔,救出白蛇,一起升天。

战败的法海躲进了蟹壳。

牛郎织女的传说:
织女星和牵牛星相爱触犯了天条,王母将牵牛贬下凡尘,又罚织女不停地织云锦。

一天,王母心情好,答应了几个仙女带着织女到人间的碧莲池洗澡。

得到自家老牛(其
实是因帮牵牛说情而被贬下凡的金牛星)的帮助,牵牛(人间名为牛郎)在碧莲池找到织女,并与织女成婚,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

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派天兵捉了织女回天庭。

牛郎又得到老牛的舍命相助,挑着儿女,追向空中的织女。

王母拔下头上的金簪,在空中划出一条天河阻挡在织女和牛郎之间。

但王母也为牛郎织女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

梁祝的传说:
上虞祝家庄才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求学,途中邂逅同时到杭州求学的会稽书生梁山伯,于是双双结伴到杭州游学,期间同窗三载,形影不离,结下深厚情义。

祝英台学成先归,二年后梁山伯到虞寻访祝英台时,方知祝英台是女儿身,遂意欲娶其为妻。

不料此时祝英台已由父母之命许配马家,梁山伯知后追悔莫及。

三年后梁山伯出任鄞县县令,终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后葬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死后第二年祝英台出嫁途中,路经梁墓,风浪大作,闻此处就是梁山伯葬地之后,不禁悲从中来,上山祭奠,祝英台痛哭亡灵,情义感动天地,只见梁山伯墓突然地裂开一道口子,祝英台纵身跃入其中,同穴而死,过后二人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五、论述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