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2022年是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设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它关系到民族精神风貌、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等众多的方面。

因此,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

一、加强精神道德教育
精神道德教育是人口最多、力量最强、资源最丰富的教育之一,是塑造国民族精神、加强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加强精神道德教育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一)优化课程设置。

加大课程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和优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道德、历史、文学、语言等课程设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

(二)实施素质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让学生在成长中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道德观念。

(三)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要求教育工作者注重自身修养,反思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积极引领学生正向成长。

二、扩大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良性互动的关键途径。

(一)增加文化服务设施。

提高文化设施配套能力,扩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规模,拓展文化资源开放渠道,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向社会各个层面的无障碍共享与利用。

(二)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文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提升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完善文化体制机制。

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鼓励创新、引进优秀人才和创意作品,支持文化多样性并强调保护文化遗产。

建立起由政府、企业、群众和第三方机构相结合的文化服务网络。

(四)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培育一大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高担当的文化服务工作者,需要塑造良好的文化服务氛围,推进素质文化实践活动,更好地传播和弘扬文化价值。

三、宣传创新精神文明产品
精神文明建设是最广泛、最深刻、最持久的文化建设,要塑造人民精神风貌,组织城乡文化建设,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只有通过宣传创新的精神文明产品,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文化进步,达到宣传、引导人民的效果。

(一)开展文艺创作。

采用现代化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展现新时代中国精神风貌和社会变迁,鼓励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的创作,在电影、电视、文艺作品等多元化的创作领域中展示创新精神和文化魅力。

(二)丰富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群众性文艺表演,举办主题多样、群体互动性强的文化节庆活动,促进文化渗透、感染力和文化集体向心力的增强。

(三)推进文化创意产业。

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创造出具有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精神文明产品,推进文化产品全球化,扩大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

四、构建和谐家庭
家庭是我们生活中最基础的群体,它联系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是实现个人品德和家族品质的基本单位。

因此,构建和谐家庭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家庭教育。

大力倡导“和美和谐”理念,推行家庭教育课程,强调家庭教育的引领作用,增强同家庭教育的紧密联系,让父母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

(二)加强家庭婚姻二元化管理。

加强对家庭、婚姻的管理,在着力推进家庭主体意识、加强家庭责任意识、提升家庭幸福感、构建和谐家庭氛围;确保家庭是爱和温馨的、是成长和幸福的,推进婚姻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健康和平等的婚姻家庭关系。

(三)建立和谐家庭示范单位。

通过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家庭进行表彰,以他们为家庭建设的典范,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扩大影响力。

五、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国际先进文化相结合的精神实质,是引导群众思想行为的依据。

要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青少年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水平,切实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加强网络教育。

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推广,发展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推动网络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工的职业道
德素质,降低职业风险,促进职业道德实践的发展。

(四)加强志愿服务教育。

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导人们倡导、实践志愿服务,让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社区服务、慈善公益等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凝聚起文明的力量。

六、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石,要坚持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推进文明、全球化的建设。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相结合,厘清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中国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防止文化遗产流失和遭受损坏,让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增强国民族自信。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民族自信,推进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让世界了解、感知中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哲学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

(三)推进人才培养。

强调对民族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区领导干部等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发挥他们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2022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注点包括加强精神
道德教育、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创新精神文明产品、构建和谐家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等。

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建设良好社会的必经之路,并且越是如此,我们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更加文明、秩序更加良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

一、举例分析相关内容
在加强精神道德教育方面,可以举例说明学校和家庭都可以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家庭则可以通过亲子关系、家庭文化传承等方面,着重注重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可以举例说明政府所提出的关于文化设施配套能力的提升。

例如,建设更多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扩展文化资源开放渠道,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平台等。

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人民提供更丰富、更多元、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在宣传创新精神文明产品方面,可以举例说明文艺创作的创新和突破。

例如,各种文艺作品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展现新时代中国精神风貌和社会变迁,推动文艺创作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

在构建和谐家庭方面,可以举例说明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例如,加强家庭教育的引领作用,让父母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加强家庭婚姻的管理等方面。

这些都可以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可以举例说明加强青少年教育的必要性。

例如,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水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可以举例说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例如,加强中国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防止文化遗产流失和遭受损坏,让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同时,通过增强国民族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中国特色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让世界了解、感知中国,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二、总结全文
从全文可以看出,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精神道德教育,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宣传创新精神文明产品,构建和谐家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

同时,需要加强教育引导,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入手,提升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让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