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主观原因。主体意识淡薄是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 最主要主观原因。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对于自身的 地位、能力和价值 应 该 有 清 晰 的 定 位 和 认 识,能 够 也 应 该 认 识到自己是实践 的 主 人,也 是 自 己 的 主 人,这 是 人 的 主 体 性 的重要表现。但当代大学生远没意识到这一点,表现如下:
1. 没有明确意识到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哲学意义上讲,人 是 实 践 活 动 的 主 体,在 认 识 世 界 和 改 造 世 界的实践活动中 担 负 着 提 出 实 践 目 的、操 纵 实 践 工 具、改 造 实践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践活动的多重任务。对许多大 学生来讲,学习和 生 活 没 有 明 确 的 目 的 性 和 完 善 的 计 划 性 , 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自我主导性,依赖性强,被动性大。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2.(11).2
·229·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2 期
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周运正 徐 昕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生活上依赖感强,学习上盲目性与被动性共存等,是当代大学 生主体性丧失的主要种表现; 而家庭溺爱,现行教育体制的偏差,社会风气的误导以及主体意识的缺失等成为大学生 主体性缺失的主客观原因。
( 2) 教育评价不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导向作 用。现行教育评价制度从根本上一直没有跳出由教育行政 部门对学校的教 育 教 学 质 量 进 行 统 一 评 价 的 窠 臼 ,如 高 考, 各级会考等。在这种评价里,知识和技能是能够量化考核的 重点。在此导向之 下,考 试 和 成 绩 成 为 学 校 教 学,学 生 学 习 的指挥棒。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其内容难以量化,在各层次的 考试中难以作为考核内容进行实际检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主体能力和意识往往被学校、教师和学生集体忽视。
【参考文献】 1. 刘兴邦. 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J]. 湖南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学报,1991 2. 兰先芳. 儒家教育思想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D]. 广西师范 大学,2001 3. 蔡德贵. 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因素[J]. 现代哲 学,2001
·228·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2.(11).2
3. 社会浸染。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传统的儒家文化崇尚 师道尊严,长幼尊 卑,这 一 根 深 蒂 固 的 观 念 导 致 学 生 从 小 迷 信权威,听话、顺从成为学生骨子里难以抹去的印痕,这是大 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重要社会历史原因;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 信息社会的到来为大学生提供多元价值选择空间的同时,也 让大学生不易建立稳定和谐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判标准,从 而导致其主体性的缺失;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让更多大学生崇 拜越来越物化的 金 钱 世 界,在 金 钱 和 物 质 面 前,极 易 丧 失 自 我主体性,成为商品的奴隶和纯粹的经济动物等。
Hale Waihona Puke 遍采用的教学组 织 形 式,这 一 组 织 形 式 有 其 优 势,但 不 利 于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一是过于强调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 用,学生只能被动学习; 二是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时 间、内容和进程都 固 定 化 程 序 化,教 师 为 了 在 规 定 的 时 间 内 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普遍采用讲授法这一填鸭式的教学方 法,而放弃采用更能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 教学。
( 三) 认真践行儒学文化的礼。“礼”是儒学文化的一个 重要方面,曾 经 对 整 个 中 华 民 族 的 道 德 发 展 起 到 过 重 要 作 用,而且道德水平 也 是 人 格 高 低 的 正 确 反 映,人 格 关 乎 社 会 和自身的发展。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学生人格的发展更是 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儒学重视道德修养,因此,“礼”在儒 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于礼”,要求 人们时刻都要保持完善的人格,而当前学生们缺少的正是这 样一种尊礼、守礼的思想。因此,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懂得 自省自律,提高自 己 的 修 养 和 道 德 水 平,为 他 们 营 造 一 种 学 礼的氛围,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全的人格,使 学生不仅具有渊 博 的 学 识、宽 广 的 心 胸,而 且 具 有 强 烈 的 责 任意识,能够把外部需求转化为内在行动,承担起对自己、社 会和国家的责任。“不学礼,无以立”是儒学文化的精华,对 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
一、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 ( 一) 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独立性是人的主体性
的一个重要表现,没 有 思 想 上 及 行 为 上 的 独 立 性,主 体 性 无 从谈起,而生活自理能力则是人的独立性最基本的表征。当 代大学生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对他人尤其是对家庭有很强 的依赖性是不争的事实,“大学宿舍保姆”这一例子说的就是 当代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现象。
( 二) 学习上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并存 1. 课堂上学习被动,思路被老师牵着走。主动学习的欲 望很低,一堂课就是“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本,外加一杯矿泉 水”,能浑浑噩噩顺着老师的思路坚持下来已属不错。 2. 课堂下学习盲目,不知学什么怎么学。大学阶段相对
代表着他们已经对儒学文化进行了认同,那么儒学文化在校 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就会日益凸显出来。
( 三) 心理的自我干预和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差。大学 生群体普遍存在 生 活 和 学 习 压 力 大,人 际 交 往 困 难,就 业 压 力大等问题,在各种压力和困难面前,缺乏必要的自我调控, 导致心理障碍和各种异常行为频出,例如: 沉溺网络,孤僻冷 漠,酗酒打架,严 重 者 涉 及 犯 罪 甚 至 自 杀 或 杀 人。 这 种 自 我 干预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缺失,也是主体性缺失的重要表现。
( 四) 价值观混乱。主要表现在: 1. 教育价值观的混乱。上学有没有用? 上学为了什么? 两个问号及各式各样的回答凸显当代大学生对教育的重要 性缺乏足够认识; 在教育实用性和教育人文性的关系上出现 价值判断的混乱等。 2. 道德价值观的混乱。大学期间性行为的普遍存在、学 术造假的泛滥、诚信问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代大学 生在道德层面出现滑坡。但这个群体又不乏理性的的自检 和反省,面对良心 和 道 德 问 题,大 学 生 群 体 内 部 分 化 和 个 体 的内心反思彰显了这一群体在道德价值观上的混乱和迷茫。 3. 缺乏信仰,过分崇拜金钱和权力等。功利性成为相当 比例的大学生的 标 签,无 论 在 思 想 上 还 是 在 行 动 上,这 一 群 体都呈现明显的趋利倾向。 ( 五) 从众心理严重。选择性是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学生在教育过程 中 可 以 在 多 种 目 标、多 种 活 动 中 进 行 选 择。 但在高校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发展途径的“多元选择 环境”中,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从众心理和从众 行为。比如: 考研,入党,选修等。 二、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剖析 ( 一) 客观原因。 1. 家庭影响。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让孩 子的主体性意识和能力培养先天不足。应该说,当代大学生 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方式具有如下特 点及后果: ( 1) 溺爱。众星捧月的鸟笼式喂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享受父母提供的优渥生活的同时,丧失了抗拒父母意志的 能力,也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 2) “代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让天 下父母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以自己的思维和方式设计 孩子的前途命运,包 括 学 什 么,玩 什 么,上 什 么 样 的 学,甚 至 成年后跟谁交往,孩子的一切都被安排“妥当”。 ( 3) “偏科”。所谓“偏科”一是指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严 要求,只要学习好,其他不重要; 二是指他们所谓的“学习”其 实只是知识和技 能 的 学 习,孩 子 可 能 学 习 很 好 且 多 才 多 艺, 但是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生活教育和人文教育滞后。 2. 学校教育。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主体性培养后天乏力, 是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重要源头。成因如下: ( 1) 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弊端。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普
3. 不清楚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不能 客观评价自我 价 值。 实 力、实 干、实 绩,即 拥 有 实 力,通 过 踏 踏实实的努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成绩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三部 曲。但很多大学生片面追求实绩,而忽略实力培养和过程实 干; 或者自恃实力不凡,却无法踏实办事; 或者实力不足,但 眼高手低等,不清 楚 在 学 习 和 生 活 中 如 何 实 现 自 己 的 价 值 ; 屡遭失败之后,又 容 易 妄 自 菲 薄,从 而 丧 失 客 观 评 价 自 我 的 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主体性; 人格缺失; 教育体制 【作者简介】周运正,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省直分校助理讲师; 研究方向: 教育学,就业指导
徐昕( 1978. 2 ~ ) ,河北省机电技工学校助理讲师; 研究方向: 就业指导,教育学
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而主体性则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自 觉能动性,具体包括: 目的性、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 性等。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关 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普 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和途径 之前,有必要对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进行概 括和分析,以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因此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懂得陷入僵局而是要根据时代背景将儒学和校园文化有机的自省自律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水平为他们营造一种学融合起来实现儒学在校园文化中的理性回归根据校园文礼的氛围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建设的需要有选择的运用从而既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不仅具有渊博的学识宽广的心胸而且具有强烈的责又体现了儒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 四) 汲取儒学中的好学精神。儒学文化对好学非常重 视,“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 好学,其蔽也绞”,在孔子看来,好学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强 调对伦理道德的追求。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好学强调 的不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态度,如果能做到自觉、持之以恒 的学习,那么他的人格品质将会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但是
当前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学生的发展。要改变这一问题,首先要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 氛围,让学生懂得刻苦学习的重要性,其次,要让他们明白好 学不仅表现在知识层面上,还表现在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方 面,让好学成为拓展学生素质的推动力量。
综上所述,儒学 文 化 博 大 精 深,校 园 文 化 建 设 需 要 儒 学 的加入,随着校园 文 化 建 设 的 理 念 不 断 更 新,需 要 我 们 重 新 审视儒学文化,需 要 我 们 了 解 现 在 需 要 的 是 什 么,在 儒 学 中 又能得到什么。不能完全的照搬照用,否则就会使校园文化 陷入僵局,而是要 根 据 时 代 背 景,将 儒 学 和 校 园 文 化 有 机 的 融合起来,实现儒 学 在 校 园 文 化 中 的 理 性 回 归,根 据 校 园 文 化建设的需要有 选 择 的 运 用,从 而 既 推 进 了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又体现了儒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2. 不能明确意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具备怎样的能 力。作为实践 主 体,要 实 现 驾 驭 和 控 制 实 践 活 动 的 多 重 任 务,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包括: 自然力、知识和经验、情感和 意志等,这些能 力 相 辅 相 成,缺 一 不 可。 而 大 部 分 大 学 生 片 面追求知识和经 验,忽 略 身 体 素 质 以 及 情 感 意 志,不 能 统 筹 规划,综合协调地制定完善的发展计划,从而丧失部分能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2 期
充裕的时间和相对自由的环境让部分大学生彻底放松,关于 学什么和怎么 学,没 有 科 学 的 规 划。 比 如 学 习 的 自 我 规 划; 时间的自我规划; 能力的自我规划: 社交能力的培养,金钱支 配能力的培养等; 职业的自我规划等。目的性和规划性的缺 失是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重要表现。
1. 没有明确意识到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哲学意义上讲,人 是 实 践 活 动 的 主 体,在 认 识 世 界 和 改 造 世 界的实践活动中 担 负 着 提 出 实 践 目 的、操 纵 实 践 工 具、改 造 实践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践活动的多重任务。对许多大 学生来讲,学习和 生 活 没 有 明 确 的 目 的 性 和 完 善 的 计 划 性 , 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自我主导性,依赖性强,被动性大。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2.(11).2
·229·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2 期
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周运正 徐 昕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生活上依赖感强,学习上盲目性与被动性共存等,是当代大学 生主体性丧失的主要种表现; 而家庭溺爱,现行教育体制的偏差,社会风气的误导以及主体意识的缺失等成为大学生 主体性缺失的主客观原因。
( 2) 教育评价不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导向作 用。现行教育评价制度从根本上一直没有跳出由教育行政 部门对学校的教 育 教 学 质 量 进 行 统 一 评 价 的 窠 臼 ,如 高 考, 各级会考等。在这种评价里,知识和技能是能够量化考核的 重点。在此导向之 下,考 试 和 成 绩 成 为 学 校 教 学,学 生 学 习 的指挥棒。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其内容难以量化,在各层次的 考试中难以作为考核内容进行实际检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主体能力和意识往往被学校、教师和学生集体忽视。
【参考文献】 1. 刘兴邦. 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J]. 湖南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学报,1991 2. 兰先芳. 儒家教育思想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D]. 广西师范 大学,2001 3. 蔡德贵. 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因素[J]. 现代哲 学,2001
·228·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2.(11).2
3. 社会浸染。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传统的儒家文化崇尚 师道尊严,长幼尊 卑,这 一 根 深 蒂 固 的 观 念 导 致 学 生 从 小 迷 信权威,听话、顺从成为学生骨子里难以抹去的印痕,这是大 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重要社会历史原因;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 信息社会的到来为大学生提供多元价值选择空间的同时,也 让大学生不易建立稳定和谐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判标准,从 而导致其主体性的缺失;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让更多大学生崇 拜越来越物化的 金 钱 世 界,在 金 钱 和 物 质 面 前,极 易 丧 失 自 我主体性,成为商品的奴隶和纯粹的经济动物等。
Hale Waihona Puke 遍采用的教学组 织 形 式,这 一 组 织 形 式 有 其 优 势,但 不 利 于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一是过于强调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 用,学生只能被动学习; 二是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时 间、内容和进程都 固 定 化 程 序 化,教 师 为 了 在 规 定 的 时 间 内 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普遍采用讲授法这一填鸭式的教学方 法,而放弃采用更能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 教学。
( 三) 认真践行儒学文化的礼。“礼”是儒学文化的一个 重要方面,曾 经 对 整 个 中 华 民 族 的 道 德 发 展 起 到 过 重 要 作 用,而且道德水平 也 是 人 格 高 低 的 正 确 反 映,人 格 关 乎 社 会 和自身的发展。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学生人格的发展更是 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儒学重视道德修养,因此,“礼”在儒 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于礼”,要求 人们时刻都要保持完善的人格,而当前学生们缺少的正是这 样一种尊礼、守礼的思想。因此,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懂得 自省自律,提高自 己 的 修 养 和 道 德 水 平,为 他 们 营 造 一 种 学 礼的氛围,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全的人格,使 学生不仅具有渊 博 的 学 识、宽 广 的 心 胸,而 且 具 有 强 烈 的 责 任意识,能够把外部需求转化为内在行动,承担起对自己、社 会和国家的责任。“不学礼,无以立”是儒学文化的精华,对 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
一、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 ( 一) 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独立性是人的主体性
的一个重要表现,没 有 思 想 上 及 行 为 上 的 独 立 性,主 体 性 无 从谈起,而生活自理能力则是人的独立性最基本的表征。当 代大学生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对他人尤其是对家庭有很强 的依赖性是不争的事实,“大学宿舍保姆”这一例子说的就是 当代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现象。
( 二) 学习上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并存 1. 课堂上学习被动,思路被老师牵着走。主动学习的欲 望很低,一堂课就是“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本,外加一杯矿泉 水”,能浑浑噩噩顺着老师的思路坚持下来已属不错。 2. 课堂下学习盲目,不知学什么怎么学。大学阶段相对
代表着他们已经对儒学文化进行了认同,那么儒学文化在校 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就会日益凸显出来。
( 三) 心理的自我干预和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差。大学 生群体普遍存在 生 活 和 学 习 压 力 大,人 际 交 往 困 难,就 业 压 力大等问题,在各种压力和困难面前,缺乏必要的自我调控, 导致心理障碍和各种异常行为频出,例如: 沉溺网络,孤僻冷 漠,酗酒打架,严 重 者 涉 及 犯 罪 甚 至 自 杀 或 杀 人。 这 种 自 我 干预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缺失,也是主体性缺失的重要表现。
( 四) 价值观混乱。主要表现在: 1. 教育价值观的混乱。上学有没有用? 上学为了什么? 两个问号及各式各样的回答凸显当代大学生对教育的重要 性缺乏足够认识; 在教育实用性和教育人文性的关系上出现 价值判断的混乱等。 2. 道德价值观的混乱。大学期间性行为的普遍存在、学 术造假的泛滥、诚信问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代大学 生在道德层面出现滑坡。但这个群体又不乏理性的的自检 和反省,面对良心 和 道 德 问 题,大 学 生 群 体 内 部 分 化 和 个 体 的内心反思彰显了这一群体在道德价值观上的混乱和迷茫。 3. 缺乏信仰,过分崇拜金钱和权力等。功利性成为相当 比例的大学生的 标 签,无 论 在 思 想 上 还 是 在 行 动 上,这 一 群 体都呈现明显的趋利倾向。 ( 五) 从众心理严重。选择性是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学生在教育过程 中 可 以 在 多 种 目 标、多 种 活 动 中 进 行 选 择。 但在高校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发展途径的“多元选择 环境”中,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从众心理和从众 行为。比如: 考研,入党,选修等。 二、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剖析 ( 一) 客观原因。 1. 家庭影响。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让孩 子的主体性意识和能力培养先天不足。应该说,当代大学生 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方式具有如下特 点及后果: ( 1) 溺爱。众星捧月的鸟笼式喂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享受父母提供的优渥生活的同时,丧失了抗拒父母意志的 能力,也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 2) “代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让天 下父母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以自己的思维和方式设计 孩子的前途命运,包 括 学 什 么,玩 什 么,上 什 么 样 的 学,甚 至 成年后跟谁交往,孩子的一切都被安排“妥当”。 ( 3) “偏科”。所谓“偏科”一是指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严 要求,只要学习好,其他不重要; 二是指他们所谓的“学习”其 实只是知识和技 能 的 学 习,孩 子 可 能 学 习 很 好 且 多 才 多 艺, 但是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生活教育和人文教育滞后。 2. 学校教育。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主体性培养后天乏力, 是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重要源头。成因如下: ( 1) 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弊端。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普
3. 不清楚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不能 客观评价自我 价 值。 实 力、实 干、实 绩,即 拥 有 实 力,通 过 踏 踏实实的努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成绩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三部 曲。但很多大学生片面追求实绩,而忽略实力培养和过程实 干; 或者自恃实力不凡,却无法踏实办事; 或者实力不足,但 眼高手低等,不清 楚 在 学 习 和 生 活 中 如 何 实 现 自 己 的 价 值 ; 屡遭失败之后,又 容 易 妄 自 菲 薄,从 而 丧 失 客 观 评 价 自 我 的 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主体性; 人格缺失; 教育体制 【作者简介】周运正,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省直分校助理讲师; 研究方向: 教育学,就业指导
徐昕( 1978. 2 ~ ) ,河北省机电技工学校助理讲师; 研究方向: 就业指导,教育学
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而主体性则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自 觉能动性,具体包括: 目的性、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 性等。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关 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普 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和途径 之前,有必要对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进行概 括和分析,以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因此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懂得陷入僵局而是要根据时代背景将儒学和校园文化有机的自省自律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水平为他们营造一种学融合起来实现儒学在校园文化中的理性回归根据校园文礼的氛围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建设的需要有选择的运用从而既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不仅具有渊博的学识宽广的心胸而且具有强烈的责又体现了儒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 四) 汲取儒学中的好学精神。儒学文化对好学非常重 视,“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 好学,其蔽也绞”,在孔子看来,好学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强 调对伦理道德的追求。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好学强调 的不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态度,如果能做到自觉、持之以恒 的学习,那么他的人格品质将会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但是
当前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学生的发展。要改变这一问题,首先要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 氛围,让学生懂得刻苦学习的重要性,其次,要让他们明白好 学不仅表现在知识层面上,还表现在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方 面,让好学成为拓展学生素质的推动力量。
综上所述,儒学 文 化 博 大 精 深,校 园 文 化 建 设 需 要 儒 学 的加入,随着校园 文 化 建 设 的 理 念 不 断 更 新,需 要 我 们 重 新 审视儒学文化,需 要 我 们 了 解 现 在 需 要 的 是 什 么,在 儒 学 中 又能得到什么。不能完全的照搬照用,否则就会使校园文化 陷入僵局,而是要 根 据 时 代 背 景,将 儒 学 和 校 园 文 化 有 机 的 融合起来,实现儒 学 在 校 园 文 化 中 的 理 性 回 归,根 据 校 园 文 化建设的需要有 选 择 的 运 用,从 而 既 推 进 了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又体现了儒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2. 不能明确意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具备怎样的能 力。作为实践 主 体,要 实 现 驾 驭 和 控 制 实 践 活 动 的 多 重 任 务,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包括: 自然力、知识和经验、情感和 意志等,这些能 力 相 辅 相 成,缺 一 不 可。 而 大 部 分 大 学 生 片 面追求知识和经 验,忽 略 身 体 素 质 以 及 情 感 意 志,不 能 统 筹 规划,综合协调地制定完善的发展计划,从而丧失部分能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2 期
充裕的时间和相对自由的环境让部分大学生彻底放松,关于 学什么和怎么 学,没 有 科 学 的 规 划。 比 如 学 习 的 自 我 规 划; 时间的自我规划; 能力的自我规划: 社交能力的培养,金钱支 配能力的培养等; 职业的自我规划等。目的性和规划性的缺 失是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