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水务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华水务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一、公司概况
中文名称: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建平
注册资本:8,395.60万元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
经营范围:对水务工程、市政工程、生态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土地承包、节水器具、旅游项目的投资。

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股批字[2001]16号文批准、由呼和浩特市水务局下属的水资源管理局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经呼和浩特市政府批准,公司的出资人变更为呼市国资委。

公司主要经营城市供排水、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等业务,并逐步形成以水务为主、乳业为辅的业务格局。

目前,公司日供水能力为49.7万吨,服务面积达到140平方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0万吨。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613,620.70万元,所有者权益250,839.97万元,资产负债率58.93%。

2007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930.17万元,净利润9,120.61万元。

二、主要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情况
(一)全资子公司
1、呼和浩特市自来水公司
呼和浩特市自来水公司成立于1958年,注册资本4,377.6万元。

经营范围包括自来水生产、兼营管道安装、铸铁管、自有房屋租赁。

主要负责呼和浩特市区的供水业务,目前,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为49.7万吨,服务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

2、呼和浩特春华水务白塔供水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春华水务白塔供水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

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对水务、市政、生态项目进行投资,水产品开发。

目前主要负责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内的供水业务,服务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

3、呼和浩特市清源排水设施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市清源排水设施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00万元。

经营范围包括污水处理,雨水、下水管道设施的管理,排水设备、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及材料的经营。

目前主要负责呼和浩特市市区的排水、污水处理业务,日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

(二)控股子公司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2,255万元,春华水务占股比例为53.4%。

经营范围包括种植、养殖、农畜
产品加工与销售、机械设备仪器生产与销售、养殖小区建设咨询、项目投资、生物技术开发、培训与服务等。

奶联公司利用“奶牛养殖集成技术”,发展规模经营,科学育种,科学养殖,实行原料奶标准化生产。

目前,奶联公司现已成为伊利高档奶制品的奶源直供商。

奶联公司自2007年第一家奶联社正式运营以来,奶农自愿提供入社奶牛已近3,000头,管理运营情况良好,目前第5至第8家奶联社已开始建设。

三、公司行业现状和前景
(一)水务行业发展概况
城市水务行业的产业链涵盖水源工程、管道输送、水生产、水配送、管网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水环境治理等多个环节,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公用事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城市供排水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把城市供排水问题提到重要位置。

国家“十一五”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加强城市供排水、中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增强安全供水能力,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

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我国水务市场将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预计“十一五”期间,供水行业中自来水、污水处理和节水投资共需资金2,000亿元左右,整个城市供水市场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

根据城市化趋势预
测,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7,000亿至8,000亿吨,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十五”以来,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保持快速发展,2006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814家,污水日处理能力6,31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

但是由于排污管网建设不完善、污水处理定价机制不合理等原因,污水处理行业仍存在处理比率过低的问题。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指出,水污染治理是我国环保投资的重中之重。

“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500万吨,到2010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要达到1亿吨/日。

在水行业市场的建设方面,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水务行业准入开放制度的实施,水务行业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国际知名的水务企业如法国威立雅、法国苏伊士昂帝欧、英国泰晤士和德国柏林等水务集团相继进入中国。

这些外资水务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多渠道参与中国水务市场经营,促进了我国水务行业整体良性健康发展。

另外,随着对水资源稀缺性认识的深入,我国正逐步建立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体系,通过实施与物价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以及企业运营成本相适应的价格联动机制,使水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

总体看来,我国水务领域正在进入改革与发展的黄金期,水务市场在挑战中蕴含着巨大商机。

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和国家水利部公布的《2007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自来水供应行业的年产值在2010年将提高至
1,500-2,000亿元,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

(二)呼和浩特市水务行业发展现状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位于华北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呼和浩特市属于重度缺水城市,水资源总量仅为11.68亿吨,人均不足400吨,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吨的下限,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自治区人均占有量的1/4,水资源严重匮乏。

长期以来,地下水是呼和浩特市唯一的水源,其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但由于本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多风、蒸发量高,导致地下水补给能力有限。

而呼和浩特的数条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径流量年际分配不均,对地下水的调节能力也很有限。

但随着用水量的逐年增加,呼市地下水常年处于超采状态,过度开采却补给不足,造成市区深度水位下降现象日趋严重。

目前,呼和浩特市每日40万吨的供水总量中有28万吨来自地下水,对地下水的采取已经达到采补平衡点,未来城市供水需求增量部分主要依靠引黄入呼工程调用黄河水来满足。

但由于近年来降水量稀少、黄河水体匮乏且水体污染严重,呼和浩特市水源因此极度短缺,水环境亟待改善。

目前,呼和浩特市的日供水量为40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仍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呼和浩特市“十一五”规划要求,2010年全市日供水能力将达到50万吨,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5%;全市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3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80%。

作为呼和浩特城市水务建设的主体,春华水务肩负着
城市供排水和水环境治理开发的多重使命。

随着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公司在努力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面对着非常有利的发展机遇。

四、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一)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公司是呼和浩特市唯一经市政府授权,负责经营呼市全部水务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独家经营呼市城区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业务,在呼市城区水务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

公司成立以来共计铺设公共供水管网740多公里,排水管网433公里,兴建自来水厂10座,已建或在建污水处理厂4座,现日供水能力49.7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

从2003年开始,公司担负了呼市的环城河水环境治理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河道治理14.3公里,流域周边改造面积3平方公里,有力地支持了呼市的城市建设。

(二)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公司作为呼和浩特市政府唯一授权的国有水务企业,各项业务贯穿了水务市场运营的全过程,在呼市水务市场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区域竞争优势明显。

1、水务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成长性良好。

公司经营的主业水业,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用水人口也将持续增加,对供
水和污水处理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伴随着水价形成机制的改革,历史原因导致的水价偏低状况会逐步改善,水价上调将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使水务行业具备了长期的高成长性,前景光明。

2、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2001年开始,呼和浩特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建设,城区面积由2000年的83平方公里扩展为目前的149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引黄入呼、天然气入呼、两河一库、电网改造、道路、给排水、集中供热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使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促进了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而地方财政实力的显著增强也为全市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有利于公司稳健成长。

呼和浩特市政府授权公司统一管理经营呼和浩特市全部水务资产和投资、建设、运营水务项目,并在水务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有效的支持。

在水务政策方面,通过推进城郊供水集约化改革、逐步关闭自备井等措施,使公司的供水服务区域和供水量大幅提升。

通过实施水价改革方案,引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为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增长空间。

在财政补贴方面,2003年4月30日,呼和浩特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将水务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决定》(呼常发[2003]12号文),该决定批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将公司用于水务建设工程贷款的还本付息及贴息列入2004年—2009年市财政预算,每年拨款1.5亿元。

公司2005年—2007年实际获得的财政补贴为5.5亿元,年均1.83亿元。

五、主营业务模式及生产经营情况
公司一直致力于经营城市供排水、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等业务,在进一步完善城市水务基础设施和改善城市总体环境的同时,公司适度进行多元化经营,逐步形成以水务为主,乳业为辅的业务格局。

1、自来水业务
自来水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产品需求相对稳定,受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很小,现金回流平稳,投资回报稳定,主要包括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环节。

影响自来水业务经营业绩的因素主要包括供排水总量、供排水价格和漏损漏收率三个方面。

(1)供水业务
呼和浩特市城区现有常住人口140万人,公共供水管网740多公里,人均消费量104.28吨/年(包括工业用水、基本建设用水等)。

目前,呼和浩特市城市供水量约40万吨/日,其中:公共供水量22
万吨/日,自备井供水量约18万吨/日。

年公共供水量约为8,030万吨,有效年公共供水量(按年公共供水量90%计)约7,227万吨。

2006年5月,呼和浩特市政府发出公告加大自备井关闭力度,并要求在2008年底之前全面关闭公共供水服务范围内的自备井,以保护涵养地下水源。

根据统计,全面关闭自备井预计将使公司每日新增18万吨的供水量。

2007年8月,依据内蒙古财信达会计事务所提供的《内蒙古元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托县水厂(地表水厂)资产报告书》资产评估报告以及呼和浩特市政府会议纪要[2007]12号文件批示,公司共出资9,100万元收购临近呼和浩特市郊的托克托水厂,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全资的呼和浩特托克托春华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负责对托克托工业园区的供水业务。

根据该公司与托克托工业园区草签的供水协议,供水价将不低于3.10元/吨。

该公司在2008年底,可实现公共日供水能力4万吨,而托克托工业园区内的日供水需求为12万吨,尚有较大增长空间。

公司水务业务的成功外拓,将有效提高公司公共供水总量。

依据《呼和浩特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到2010年,呼市城区面积将达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万,公共日供水能力将达到50万吨,供水量的逐步提升将对公司自来水业务起到积极影响。

自来水属于大众消费公共产品。

在我国,供排水价格一直由各地方政府控制,地方政府水价管制成为影响水务企业经营业绩的另一主因。

在供水价格方面,2003年、2005年,呼和浩特市政府曾
根据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呼和浩特市水价改革规划研究》,先后两次调高自来水供水价格。

2005年11月10日,经听证会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呼和浩特市公共供水平均价格由2.01元/吨调增至2.68元/吨,该价格一直延续至今。

“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政府预计还将依据《呼和浩特市水价改革规划研究》在2005年基础上调整两次自来水供水价格,调整幅度为每次上调30%。

相比供水量的上升,供水价格上调对公司供水业务经营业绩的影响将更大。

目前,公司水费收缴主要由下属呼和浩特市自来水公司负责。

从最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水费漏收率在10%左右。

2008年,公司经市政府批准,正在筹备成立水务收费结算中心,将自来水水费、污水处理费、水源建设费、水资源费实行统一收费、统一管理,为水费的“应收尽收”和资金的统一管理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公司正积极推进智能水表的安装工作,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水费的预缴。

这些举措实施后,可使综合水费收缴率提高8%以上,每年增收约3,130万元,公司持续获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2)污水处理业务
目前,呼和浩特市城市排水管网433公里,正在运营的位于城市西南的辛辛板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0万吨。

呼和浩特市污水处理费与供水水费目前实行捆绑式收取,2007年污水处理费收入4,714万元。

按呼市“十一五”规划的整体目标,公司目前正在新建章盖营
污水处理厂、公主府污水处理厂、如意—白塔污水处理厂,扩建辛辛板污水处理厂。

2008年底,公主府污水处理厂和章盖营污水处理厂将投入运营,预计到2010年,上述污水处理工程将全部建成。

届时,全市二级污水处理能力将增至30万吨/日,新增三级处理能力6万吨/日,中水回用量达到15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将提高到80%左右。

呼和浩特市排水价格随供水价格调整,2005年11月10日,经听证会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呼和浩特市排水平均价格由0.50元/吨调增至0.63元/吨。

为推进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减轻环境污染,预计未来呼和浩特市排水价格仍将以一定幅度持续上涨。

(3)中水回用业务
为使水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2007年公司与呼和浩特市丰泰热电厂和金桥热电厂签订了中水回用合同,日供中水量为5万吨,现行单价为0.5元/吨,计划每年供中水量为1,825万吨,年收入达912.5万元。

根据“呼和浩特市水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展望”,预计到2010年呼市污水回用水量将达到20.77万吨/日,2020年将达到29.9万吨/日,随着呼和浩特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中水处理的业务收入也将大幅增长。

除了上述业务,为了保障自来水业务的健康运行,公司还担负着水业工程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供排水管道、仪表的安装、维护等。

综上所述,随着供排水量的增加、水价的调整,以及水费收费方式的改革,公司自来水业务的收入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2、环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发
近年来,为有效治理呼市水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市内环城河水系的生态综合治理力度,实施了包括河道整治、堤防建设、修建蓄水池、橡胶坝、自动测报监控设施及沿河两侧配套的截污、绿化和道桥建设在内的多项水务治理工程,公司是该治理项目的主要建设主体。

从2004年至今,公司投资建设的哈拉沁水库工程已经具备调洪蓄水能力,使市区东河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

公司已经完成东河、西河改造综合治理14.3公里,铺设污水管网69公里,截留污水口200个。

目前东、西河水质已经明显提升,COD含量由2004年的900毫克/毫升减少到目前的100毫克/毫升,下降了88.89%。

同时通过对环城河两侧河岸进行绿化和改造,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多个沿河广场,为呼和浩特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和美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河、西河综合治理工程耗资较大,若仅依靠政府每年财政收入支持,资金缺口较大。

为此,经《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授权春华水务公司收储东河、西河两侧土地的通知》(呼政发[2004]83号文)决定,公司可对东河两侧距河岸各170—180米,西河两侧距河岸各85米范围内的土地进行收储,实际收储的可经营的土地面积不少于6,000亩。

收储的可用于经营的土地通过呼和浩特市土
地收储中心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出让,出让收益和土地出让金由市财政和市土地收储中心及时全部返还给春华水务,用于环城河治理、水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及银行贷款的还本付息。

公司于2004年3月开始陆续在东河两岸分批收储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可用于经营的土地,并通过呼和浩特土地收储中心出让。

2005年至2007年间,公司因土地收储所获得的地方留存收入分别达到5,716.80万元、18,000.00万元和19,771.5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呼和浩特市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3、乳业业务
呼和浩特是我国著名的乳都,公司凭借其所在地区的独特优势,实施有限多元化经营,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及乳业加工业务,作为对水务主业的有益补充。

公司下属的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效仿以色列等先进奶牛养殖国家推行的“奶牛合作社”养殖模式,以“奶联社”的方式经营运作,根据“奶农自愿入社、不参与经营、获取固定回报、到期自愿退社”的合作原则,创新“奶牛养殖集成技术”,发展规模经营,科学育种,科学养殖,实行原料奶标准化生产,有效地降低了单位体积细菌总数和体细胞数,降低了抗生素含量,提高了原料奶质量。

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奶联公司已成为伊利高档奶制品的奶源直供商,是金典等高端产品的首选奶源,并成为伊利为北京奥运会特供奶制品的三大奶源供应商之一,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公司生产的所有原料奶全部供应北京奥运会。

奶联公司自2007年第一家奶联社正式运营以来,入社奶牛已近3,000头,管理运营情况良好。

2007年全年奶产量10,950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9.93万元,净利润达到194.68万元。

目前,第5至第8家奶联社已开始建设,2008年公司与内蒙古伊利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伊利畜牧公司”)签订了奶源长期供应协议,由伊利畜牧公司出资建设20座千头规模奶牛牧场,奶联公司采取租赁的方式,对全部20座牧场进行经营管理,所产原料奶将全部供应伊利。

牧场建成后,奶联公司的奶牛存栏总数预计将达到28,000头,年产奶量可达10万吨,按照目前高端奶每公斤3.28元测算,预计年收入可达3亿元左右。

“三聚氰胺事件”公开以后,奶联公司所有批次的牛奶经检测均未检出“三聚氰胺”,目前仍然是伊利合格奶制品的主要奶源之一。

据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供应北京奥运会的奶制品(含伊利供应的)未检测出三聚氰胺,这同时表明奶联公司在“三聚氰胺事件”公开之前、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奶源质量也非常可靠。

上述情况说明奶联社的公司化经营模式能够很好地保障奶源质量。

奶联社的经营模式和经验已经得到国家主管部门与乳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

随着奶联社规模逐步扩大,未来奶牛养殖及乳业加工业务板块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贡献将快速提升。

4、水岸小镇房地产项目
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二环外,东河以东、机场路以北。

地块东
缘:与东河火车新站相邻。

地块南缘:与机场高速路辅路相邻。

地块西缘:毗邻东河,对面为呼市市政府行政大楼。

地块北缘:规划为30米宽的北垣东街。

本项目的建设方为内蒙古长融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其控股公司为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总占地约600亩,总建筑面积约170万平米,分为A、B、C、D、E、F、G和H共8个区域,其中A-E区以居住功能为主;F-H 区主要为商业、写字办公,项目总投资将超过60亿元人民币。

其中拟建设超过50万平米的定位为高标准、高形象的写字楼集群,以及超过30万平米的酒店、酒店公寓、商务楼集群。

项目的主题概念为:“新窗口、新中心、新城市”。

寄期望于新城的开发建设运营,能为本市经济的产业结构的提升奠定一方发展基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撑首府向服务型功能城市漂亮转型。

新城建成后,将涵盖多种新兴经济,包括以高铁枢纽和航空港为依托、面向区域特色的博览、会展经济以及由此衍生的创意产业链;金融聚集带和区域总部基地;升级现状的自然观光旅游为都市人文、风情、文化的体验旅游经济;以及为上述功能区配套的商务商旅经济等。

本项目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即市政)与商业商务功能相结合,带动区域发展;并强调社区的功能配置,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都市邻里单元的TOD新城。

项目已于2010年6月破土动工,预计一批次房屋竣工时间约在2011年底。

六、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未来公司将加大城市水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力度,在进一步完善城市水务基础设施和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同时,适度进行多元化经营,组建水务集团公司。

逐渐形成以水业为主、乳业和房地产业为辅,以市场化经营为手段,资本运营为核心,以实现企业综合效益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走出一条多元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依照呼和浩特市“十一五”规划要求,呼和浩特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要达到95%,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0%。

同时,呼和浩特市政府决心开源与节流并举,加大节水与中水回用力度,努力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步伐,保持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公司“十一五”期间水务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以及资本性支出需求较大。

重大成就
一、各大污水厂相继运营 95%以上的污水将被利用
为从源头遏制人为排污,从2006年至2009年间,呼和浩特水务部门共投资9.2亿元人民币(包括日元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