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一高中地理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高一高中地理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飘在天空的云B.文昌基地里准备发射的人造卫星
C.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D.编号为NDMZ2016的陨石
2.太阳直射海口(20°N,110 E°)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日一定是海口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B.当日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C.此时海口的地方时和区时都为12时D.当日一定是海口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一天3.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风力电厂增产B.卫星导航失败
C.台风袭击陆地D.人口数量变多
4.下图为2016年12月5日17时的亚洲东部天气形势略图,此后24小时上海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气压升高,气温升高
B.气压降低,气温降低
C.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D.气温升高,阴雨绵绵
5.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可以根据该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判断。
下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6.下列能正确表示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是
A.B.
C.D.
7.空调设备大多安放在房间的上部是因为
A.安装设备方便B.有利于房间内空气的运动
C.房间底部温度低D.不影响室内装修效果
8.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酸雨危害严重B.臭氧层空洞C.环境污染D.全球气候变暖
9.下列选项中,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的是
A.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
C.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
10.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以17级的威力(风速70米/秒)在海南省文昌市登陆,此后“威马逊”一路向西北方向肆虐,重创海南,特别是海口、文昌地区,房屋倒塌、树木折断、内涝严重、停水断电。
因为给我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威马逊”被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永久除名”,不再用来给其他台风命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能表示“威马逊”成因的天气系统是
A.B.
C.D.
【2】“威马逊”造成海口市出现严重内涝,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城市下垫面改变,使地表径流增大
B.地下排水管道排水能力差
C.城市地势低平,严重影响城市
D.排水城市地势偏高,不利于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汇入海洋
11.要减少城市中心区下雨时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实施雨污分流工程B.推广使用渗水砖
C.增加城市绿地面积D.扩大城市的规模
12.位于我省境内的南渡江,其主要的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B.地下水C.降水D.湖泊水
13.“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其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地表径流B.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C.蒸发、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14.读下图海水等温线图(虚线表示洋流),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海水等温线图
A.①是寒流,位于北半球B.②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均向北流动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15.近些年来,有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受到缺水的威胁,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人口膨胀,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加②气候趋于干旱,降水量减少
③水资源受污染,破坏严重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16.据地质学家考证,琼北火山最后一次喷发距今约1万3千年前。
历经万年沧海,大地变迁,海口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还保存了36座环杯锥状火山口地貌遗址,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的死火山群之一。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火山口附近常可见到一种“浮石”,它布满气孔,分量很轻,能在水中浮起。
由此可以判断它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2】组成火山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幔C.地壳上部D.地壳下部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干旱区的风蚀蘑菇B.暴雨形成的冲沟
C.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D.北方沙尘暴
二、填空题
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
(2)甲处的地貌形态是;乙、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乙;丙。
(3)水循环环节:①、③(填名称);河流形成的初期主要以为主,形成(地貌);图示水循环类型是;水循环②环节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4)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甲地和丙地哪地更合理?请说出
理由。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表示的是_______(1月或7月)月份季风图。
F的风向为_______风,北京的风向是_______风。
(2) a和b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d为________气压带。
(3) 图5中E季风势力最强时,B处气压名称为____________。
此季节图6中字母_____________所代表的气压
带被大陆切断。
(4) 此月份,图5中C地是_______ 季节(夏季、冬季);C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____________ (高压、低压) ,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西北部刮__________ 风,其成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所示区域在26°S附近,A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
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A的流动方向。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A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海
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简述洋流A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海南高一高中地理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飘在天空的云B.文昌基地里准备发射的人造卫星
C.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D.编号为NDMZ2016的陨石
【答案】C
【解析】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飘在天空的云、文昌基地里准备发射的人造卫星、编号为NDMZ2016
的陨石都是地球上的事物或者地理环境中的事物,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只有C项符合要求。
2.太阳直射海口(20°N,110 E°)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日一定是海口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B.当日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
C.此时海口的地方时和区时都为12时D.当日一定是海口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一天
【答案】B
【解析】夏至日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或太阳直射点在23.5°N时,海口昼最长。
太阳直射海口时,即直射点在20°N,不是海口昼最长的日子,A错;当日,北回归线与直射点(20°N)的纬度差为3.5°,故北回归线的正午太
阳高度为90°-3.5°=86.5°,B正确;海口的地方时是指110 E°的时间,而海口的区时是指东八区即120 E°的时间,二者不相同,C错误;海口气温高低受天气状况等多因素影响,题中材料不能准确判断。
3.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风力电厂增产B.卫星导航失败
C.台风袭击陆地D.人口数量变多
【答案】B
【解析】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表现之一,太阳风吹袭地球的影响,也就是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风力电厂产值与风能资源有关;太阳风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从而使卫星导航失去效用;台风的产生和太阳风没有直接或必然联系;人口数量的变动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迁移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故选B。
4.下图为2016年12月5日17时的亚洲东部天气形势略图,此后24小时上海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气压升高,气温升高
B.气压降低,气温降低
C.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D.气温升高,阴雨绵绵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上海位于冷锋的锋前,24小时内,上海将经历冷锋降水天气过程。
之后,上海受冷气团
控制,将会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只有C选项符合。
5.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可以根据该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判断。
下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各月气温均在18℃以上,为热带,排除A、C项。
根据降水量,该区降水量大约在1500mm以下,且有干、热、雨的变化,与热带草原气候相符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mm左右,且有干季、湿季的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为集中,多雨季节的降水量甚至达到热带多雨气候区的雨量,一般在1500-2000mm左右,有明显的的旱季、雨季。
6.下列能正确表示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方向,位于中纬度地区。
北半球的纬度值越向北纬度值越大,据此,选B。
7.空调设备大多安放在房间的上部是因为
A.安装设备方便B.有利于房间内空气的运动
C.房间底部温度低D.不影响室内装修效果
【答案】B
【解析】空调设备是利用氟利昂的三态变化时或吸热或放热,从而对室内空气温度起到调节作用的,因此确保空气流通是安装时的重要考虑点。
空气轻盈,安装在房间上部更加有利于空气的流动。
故选B。
8.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酸雨危害严重B.臭氧层空洞C.环境污染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D
【解析】酸雨危害、臭氧层空洞、环境污染都与海平面上升无必然关系,但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地区的极冰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故选D。
9.下列选项中,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的是
A.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
C.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
【答案】C
【解析】海平面上升源自于极冰融化,极冰融化源自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因此,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以有效控制海平面的上升。
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是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可取;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的做法,虽然科学,但对控制海平面上升无直接作用,故选C。
10.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以17级的威力(风速70米/秒)在海南省文昌市登陆,此后“威马逊”一路向西
北方向肆虐,重创海南,特别是海口、文昌地区,房屋倒塌、树木折断、内涝严重、停水断电。
因为给我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威马逊”被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永久除名”,不再用来给其他台风命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能表示“威马逊”成因的天气系统是
A.B.
C.D.
【答案】B
【解析】“威马逊”是台风系统,台风属于气旋,是低气压,在北半球其气流成逆时针向内辐合,据此选B。
C、D
为锋面系统,A的方向不对。
【2】“威马逊”造成海口市出现严重内涝,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城市下垫面改变,使地表径流增大
B.地下排水管道排水能力差
C.城市地势低平,严重影响城市
D.排水城市地势偏高,不利于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汇入海洋
【答案】D
【解析】城市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等造成下垫面改变,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洪水增多;地下排水管道
空间有限,遇上急雨、暴雨排水能力差造成内涝;海口位于海南岛的沿海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流水较慢导致内涝。
A、B、C均为城市内涝原因;而城市地势偏高可以加大流速促进城市排水,故D错误,并且,海口市的地势也不高。
11.要减少城市中心区下雨时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实施雨污分流工程B.推广使用渗水砖
C.增加城市绿地面积D.扩大城市的规模
【答案】D
【解析】实施雨污分流工程相当于增大了排水管,可以促进排水,减少径流;推广使用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绿地可以涵养水源、增加下渗、截留水分从而减少雨季径流;但D项-扩大城市
的规模,会导致城市建设增多,对自然的影响加大,不利于减少径流,故选D。
12.位于我省境内的南渡江,其主要的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B.地下水C.降水D.湖泊水
【答案】C
【解析】海南省的降水多来自于季风降水,河流水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C正确。
13.“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其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地表径流B.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C.蒸发、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答案】D
【解析】“百川东到海”意指河流由陆地注入海洋,属于地表径流环节;“何日复西归”是指注入海洋的水什么时候才
能通过水汽输送降落到陆地上来,据此选D。
14.读下图海水等温线图(虚线表示洋流),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海水等温线图
A.①是寒流,位于北半球B.②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均向北流动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答案】A
【解析】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据图,①②均向北流动;洋流由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较低区域是暖流,反之为寒流,据此,①为暖流,②为寒流。
无论南北半球,气温总是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故①为北半球,②为南半球。
结合洋流模式图可知,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据此,选A。
15.近些年来,有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受到缺水的威胁,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人口膨胀,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加②气候趋于干旱,降水量减少
③水资源受污染,破坏严重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缺水的人为原因一般是发展过程中,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多同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科学导致的。
选A。
②④不属于人为原因。
16.据地质学家考证,琼北火山最后一次喷发距今约1万3千年前。
历经万年沧海,大地变迁,海口石山火山群世
界地质公园还保存了36座环杯锥状火山口地貌遗址,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的死火山群之一。
根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火山口附近常可见到一种“浮石”,它布满气孔,分量很轻,能在水中浮起。
由此可以判断它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B
【解析】“浮石”位于火山口附近,因此是岩浆岩;具有气孔,可以判定是喷出岩,选B。
【2】组成火山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幔C.地壳上部D.地壳下部
【答案】B
【解析】组成火山山体岩石的矿物来自火山喷发的岩浆,岩浆存在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故选B。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干旱区的风蚀蘑菇B.暴雨形成的冲沟
C.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D.北方沙尘暴
【答案】C
【解析】干旱区的风蚀蘑菇是一种风力侵蚀地貌;暴雨形成的冲沟属于流水侵蚀地貌;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为物理风化现象;北方沙尘暴是一种天气现象,故选C。
二、填空题
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
(2)甲处的地貌形态是;乙、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乙;丙。
(3)水循环环节:①、③(填名称);河流形成的初期主要以为主,形成(地貌);图示水循环类型是;水循环②环节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4)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甲地和丙地哪地更合理?请说出
理由。
【答案】(1)地壳发生水平运动;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
(2)山岭(向斜山);断层;背斜
(3)地表径流;蒸发;下蚀; V型谷;
海陆间水循环;台风(或夏季风、东南季风)
(4)丙处;岩层上拱支撑力好,稳固;背斜处开凿隧道不易渗水
【解析】(1)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虽弯曲但未断裂,都属于褶皱现象,这是
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地壳发生水平运动形成的。
(2由图可知,甲处的地貌形态是山岭,因其岩层向下弯曲,故也可以称其为向斜山;乙处有明显的断裂,故其属
于地质构造中的断层;丙处的岩层向上弯曲但未发生断裂,故其地质构造为背斜。
(3)①为陆地水注入海洋,故为地表径流;③为海洋水进入大气的环节,为蒸发;河流形成的初期主要流经地势
较高区域,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为主,由于下切严重,多形成V型谷地貌;图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属于海陆间水循环;水循环②环节即海洋水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的环节,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夏季风或台风。
(4)修建隧道要考虑工程的安全度及隧道的防护。
甲地和丙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向斜、背斜。
背斜岩层为稳定的
拱形,支撑力好,稳固;且背斜两翼向下,有利于排水,这对于隧道的养护和安全都更好,所以选择丙处。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表示的是_______(1月或7月)月份季风图。
F的风向为_______风,北京的风向是_______风。
(2) a和b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d为________气压带。
(3) 图5中E季风势力最强时,B处气压名称为____________。
此季节图6中字母_____________所代表的气压
带被大陆切断。
(4) 此月份,图5中C地是_______ 季节(夏季、冬季);C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____________ (高压、低压) ,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西北部刮__________ 风,其成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月份西南风东南风
(2)东北风极地高气压带
(3)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b
(4)冬季高压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解析】(1)由图可知,此时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故为夏季即7月份。
F地及北京的风向可从图中直接读取。
(2)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故a和b之间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风向东北;d 为极地下沉气流形成的极地高气压带。
(3)E为东南季风,其势力最强时即北半球盛夏季节时,B处即印度半岛的印度低压势力最为强大。
印度低压
(亚洲低压)。
此时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即右图中的字母b)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4)C地为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为其冬季;由于海陆热容量不同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此时C地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其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高。
半年之后即南半球夏季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的影响,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会影响到澳大利亚的西北部。
3.下图所示区域在26°S附近,A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
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A的流动方向。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A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海
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简述洋流A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答案】(1)
(2)判分标准:箭头方向标对得2分;只要画出两条曲线并标注T1和T2即得2分;符合T1在北、T2在南得2分;两条等温线在洋流处弯曲方向正确得2分。
(3)降温减湿。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洋流A位于南半球低纬大陆的西海岸,是由南向北流向的寒流,据此可以画出其流向。
(2)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南半球越靠南温度应该越低,据此画图。
(3)根据图示信息,洋流A为南半球大陆西岸的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