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基础练习(四)附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基础练习(四)附参考答案
题型:选择题专练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 .黑火药是由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其中“硝石”指硝酸钾
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了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A A 项,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 项,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正确;C 项,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 、KNO 3、C ,三者比例为1∶2∶3,正确;D 项,根据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gS =====△
Hg +S ,汞和硫在一起又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g +S===HgS ,此过程中存在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2、“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等的CO 和CO 2,物质的量之比为2∶3
B .2 mol 氧气的摩尔质量为62 g·mol -
1 C .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 .
2 g H 2含有1 mol 氢分子
解析:选D 。
设质量均为m ,则n (CO)∶n (CO 2)=m 28 g·mol -1∶m 44 g ·mol -1=11∶7,A 错
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
1,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B 错误;1 mol 任
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不一定是分子,也有可能是离子或原子,C 错误;2 g H 2的物质的量是1 mol ,含有1 mol 氢分子,D 正确。
3、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 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K +
、Ca 2+
、Cl -
、NO -3 B .K +
、Na +
、Br -
、SiO 2-
3 C .H +
、Fe 2+
、SO 2-
4、Cl 2 D .K +
、Ag +
、NH 3·H 2O 、NO -
3
解析:选A 。
A 项中离子能大量共存,通入CO 2后,溶液呈酸性,不会生成CaCO 3沉淀,
各离子仍能大量共存,A 项正确;B 项中通入CO 2后SiO 2-
3因转化为H 2SiO 3沉淀而不能大
量存在;C 项中Fe 2+与Cl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 项中Ag +
与NH 3·H 2O 因能生成银氨配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
4、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 (Fe 2+
)∶c (Fe 3+
)=3∶2,则参加反应的Fe 和HN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5∶16
C.2∶3 D.3∶2
解析:选B。
由c(Fe2+)∶c(Fe3+)=3∶2可知,该溶液中n(Fe2+)∶n(Fe3+)=3∶2,设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x mol,则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x mol,起酸性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3x mol×2+2x mol×3=12x mol;设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y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3x mol×2+2x mol×3=3y mol,y=4x,所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12x mol +4x mol=16x mol,则参加反应的Fe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x mol)∶(16x mol)=5∶16。
5、为探究Na2SO3溶液的性质,在白色点滴板的a、b、c、d四个凹槽中滴入Na2SO3溶液,再分别滴加如图所示的试剂: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A a中溶液褪色还原性:SO2-3>I-
B b中加硫酸后产生淡黄色沉淀SO2-3和S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
C c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BaCl2
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
SO2-3+H2O HSO-3+OH-,所以滴入酚
酞变红;
Ba2++SO2-3===BaSO3↓(白),使水解平衡左
移,红色褪去
D d中产生白色沉淀Na2SO3溶液已变质
23243
正确;B项,b中反应为2S2-+SO2-3+6H+===3S↓+3H2O,正确;D项,即使不变质,在酸性条件下,NO-3也能把SO2-3氧化成SO2-4,生成BaSO4沉淀,错误。
6、有以下六种原子:63Li、73Li、2311Na、2412Mg、146C、147N,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63Li和73Li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相同
B.14 6C和14 7N质量数相等,二者互为同位素
C.2311Na和2412Mg的中子数相同但不属于同种元素
D.73Li的质量数和147N的中子数相等
解析:选B。
63Li 和73Li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属于同位素,A正确;14 6C和14 7N的质子数不相等,二者不互为同位素,B错误;2311Na和2412Mg质子数不相同,属于不同种元素,C正确;73Li的质量数为7,14 7N的中子数也为7,D正确。
7、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d 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B .d 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 2+2H 2O +4e -
===4OH -
C .d 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D .d 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 +
+2e -
===H 2↑
解析:选D 。
A .由于活动性:Fe>石墨,所以铁、石墨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 为负极,失
去电子被氧化变为Fe 2+
进入溶液,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在正极石墨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比没有形成原电池时铁片的腐蚀速率快,正确。
B .d 为石墨,由于是中性电解质,所以发生
的是吸氧腐蚀,石墨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 2+2H 2O +4e -
===4OH -
,正确。
C .若d 为锌块,则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 ,Zn 为原电池的负极,Fe 为正极,首先被腐蚀的是Zn ,铁得到保护,铁片不易被腐蚀,正确。
D .d 为锌块,由于电解质为
中性环境,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铁片上电极反应为O 2+2H 2O +4e -===4OH -
,错误。
8、加热N 2O 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①N 2O 5(g)N 2O 3(g)+O 2(g),②N 2O 3(g)
N 2O(g)+O 2(g)。
在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8 mol N 2O 5,加热到t ℃,达到平衡状
态后O 2为9 mol ,N 2O 3为3.4 mol ,则t ℃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 .8.5
B .9.6
C .10.2
D .10.7
解析:选A 。
N 2O 5
N 2O 3+O 2 N 2O 3
N 2O +O 2
n (始)/mol 8 0 0 a 0 a n (变)/mol a a a b b b n (平)/mol 8-a a a a -b b a +b
有a +b =9,a -b =3.4,得a =6.2,b =2.8,平衡时c (N 2O 5)=0.9 mol·L -
1,c (N 2O 3)=1.7 mol·L -1,c (O 2)=4.5 mol·L -
1,反应①的K =c (N 2O 3)·c (O 2)c (N 2O 5)
=8.5。
9、已知NaHSO 3溶液和Na 2CO 3溶液混合加热煮沸能产生CO 2气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aHSO 3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
B .两溶液混合后产生CO 2的原因是二者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C .向NaHSO 3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铁溶液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生成
D .0.1 mol ·L -
1的NaHSO 3溶液中:c (HSO -
3)+2c (SO 2-
3)+c (OH -
)-c (H +)=0.1 mol·
L -1
解析:选D 。
A.NaHSO 3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故A 错误;B.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使溶液呈酸性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是水解互相促进反应生成,故B 错误;C.亚硫酸氢钠和氯化铁两溶液混合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故C 错
误;D.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SO-3)+2c(SO2-3)+c(OH-)=c(Na+)+c(H+),c(Na+)=0.1 mol·L-1,得到c(HSO-3)+2c(SO2-3)+c(OH-)-c(H+)=c(Na+)=0.1 mol·L-1,故D正确。
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选B。
2-甲基丁烷含有5个碳原子,也可称为异戊烷,A项错误;乙烯与水发
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项正确;—C4H9有4种结构,故C4H9Cl(一氯丁烷)有4种同分异构体,C项错误;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11、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NO2气体,其中最合理的是()
解析:选C。
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是NO2,其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气体,导气管应长进短出,这样才能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且吸收装置能防止倒吸,只有C项符合。
12、现有一个多肽分子,其化学式为C55H70O19N10,将其完全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O2N)、丙氨酸(C3H7O2N)、苯丙氨酸(C9H11O2N)和谷氨酸(C5H9O4N),则一个该多肽分子完全水解后所得谷氨酸的分子数为()
A.1个B.2个
C.3个D.4个
解析:选D。
1个氨基酸含有1个氮原子,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C55H70O19N10,将其完全水解后得到10个氨基酸分子,需要9个水分子,以上四种氨基酸中只有谷氨酸含有4个氧原子,其余三种氨基酸均只含2个氧原子,因此根据氧原子数目进行计算,即谷氨酸×4+(10-谷氨酸)×2-9=19,解得谷氨酸数目为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