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巧识字——《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大象的耳朵》是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这一课,教师要多管齐下,教会学生识字、写字,同时,
还要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关键词]《大象的耳朵》;多管齐下;巧识字[中图分类号]G 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1)34-0095-02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9课《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痛、遇”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你们都喜欢猜谜语吧?老师今天也带来一则,我请一个小朋友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用
心想。

(出示谜面:鼻子像钩子,腿粗像柱子,身体像房子,拖条细绳子。

指名读)
师:是什么?生:是大象。

师:你怎么知道是大象的?生1:因为大象的鼻子很长,弯起来就像钩子。

生2:我是从“身体像房子”看出来的,因为《盲人摸象》的故事中说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像一面墙。

师:大象身体各部位都有特点,他的耳朵也很特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9课《大象的耳朵》。

(板书课题,齐读)
【评析: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猜谜语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选用与故事主人公大象联系紧密的谜语,在学生了解大象身体各部位特点的基础上,顺势揭示课题,自然过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一)提出要求,自由读文(略)(二)检查初读,教学生字1.学习第1自然段,读准“似、扇”的音,认识“耷”师:大家读得特别认真,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生读,出示第1自然段)
师:“似”只有和“的”做朋友时才读“s h ?”,除此之外都读平舌音“s ?”。

(出示词语:似的。

指名读、齐读)
师:再读“像扇子似的”这个词组。

(生齐读)师:大象的腿、鼻子、身体像什么似的呢?
生1:大象的腿像柱子似的。

生2:大象的身体像房子似的。

生3:大象的鼻子像钩子似的。

师:这个“扇”字还藏在课文的另外一句话里呢,你发现了吗?(生答,出示句子: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师:“扇”在这里读第一声了。

做做“扇”的动作。

(生做动作理解“扇”)
师: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生齐读句子)
师:这个词语谁来读?(出示词语:耷拉。

指名读)师:“拉”读轻声。

(指名读、齐读)师:“耷拉”就是?生:耷拉就是垂下来。

【评析:课文的第1小节运用“……像……似的”的句式描写了大象耳朵的特点,将“似、扇、耷”三个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强化了学生对“似、扇”在不同语境中读音的区分,加深了对“耷”意思的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学文与识字融为一体,便于学生识记生字。


2.学习第2-7自然段,认识“咦”“竖”师: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小动物们的耳朵呢?(出示词语:竖着的)“竖”的下面为什么是“立”呢?
生:因为“竖起来”也就是立起来,所以“竖”的下面是“立”。

师:大象在散步,遇到耳朵竖着的小兔,小兔说——(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口字旁的“咦”表示惊讶,“咦”和谁长得像?生:和“阿姨”的“姨”很像。

(生齐读)师:大象耳朵这么怪,小兔真的不明白。

谁来当小兔问问大象?(指名读小兔的话)
师:大象这样说——(出示大象的话,齐读)师:小兔子一听,觉得不对劲儿。

(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
多管齐下巧识字
——《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江苏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姜玉芹
评析:江苏沭阳县教研室(特级教师)葛玲玲
(223600)
识字
. All Rights Reserved.
师:大象又遇到了小羊。

(出示小羊的话,指名读、齐读)
师:其他小动物怎么看呢?(出示第7自然段,指名读)
【评析:抓住其他小动物的耳朵与大象的耳朵的明显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小动物看到大象的耳朵时的惊讶心理,指导读好文中的疑问句。

整合课文内容,实现长文短教。


3.学习第8-11自然段,认识“竿、舞、痛、烦”(略)
4.学习第12-13自然段(略)
三、复习生字,再读课文
师:认识生字可是读好课文的关键。

小动物们给我们送来了礼盒,里面也藏着这些生字宝宝,你还能认出它们吗?(游戏巩固词语)
师:记住了这些生词,我们再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

这次读书,小朋友要更加用心,还要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故事?读完举起小手告诉我,我请前三名的小朋友做小小朗读者展示朗读。

【评析:采用“小动物送礼盒”这一游戏形式让学生再次与生字见面,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为学生能够更流利地朗读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师: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就是根据这篇课文创编的。

我一句一句说儿歌,小朋友动脑筋,看我说的每一句儿歌你能否从课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第一句(出示:大象耳朵往下耷,小动物们都说他),是哪一自然段到哪一自然段的内容呢?
生:是1至7自然段。

(生读,相机指导)
师:大象不安又痛苦,竹竿来把耳朵竖。

是哪里?
生:是8至10自然段。

(生读,相机指导)
师:再看第三句。

(出示:虫子跳舞大象烦,放下耳朵把他扇)
生:是11至12自然段。

(生读,相机指导)
师:最后一句(出示:耳朵耷拉就耷拉,再也不学别人家),一起读给我听。

(齐读第13自然段)【评析: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概括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师一句一句地读儿歌,让学生找出相对应的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二次回顾,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欲望。


四、练读生字,指导书写
师:大象特别后悔,为了提醒自己和小朋友,他还专门给我们写了一封信。

大象对我们讲什么了呢?自己读一读。

(出示大象的来信,自由读、指名读)师:大象写信有几个字不会,用拼音代替了。

(出示生字:扇、遇、痛)
师:我们来教教大象。

首先告诉他一个方法:写
字要二看,一看结构,二看笔画。

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生:“扇”和“痛”是左上包围,“遇”是左下包围。

师:二看笔画,记住每个字的压线笔画就能写好了。

(指名生说)
师:跟老师一起写。

“扇”(“户”字头,扁又窄;一撇舒展左下甩,“羽”的肩膀露在外);“痛”(一点一横长,撇加“点”“提”成病床,“甬”字悄悄下方藏);“遇”(头抬起,身瘦小,平捺舒展尾巴翘,这样才能把字包)。

(生练写,师生评价)
【评析:课标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既体现课标精神,同时又达成了“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的要求。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有效地完成了识字、写字任务,达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尤其在识字方面凸显了以下几点:
一、依据情境,任务分解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随文识字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为了防止在教学中把课文割切得支离破碎,学生自由初读课文以后,按故事的发展情节完成课文朗读与识字任务。

先教学第1小节,让学生通过初读,学习多音字“扇、似”和“耷”。

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扇”的不同读音,了解了大象耳朵的形状、作用,并通过语言实践掌握“似”的音。

接着在学习“小动物们说大象耳朵有毛病”“大象竖起自己的耳朵以及竖起来的后果”两部分内容时教学剩下的生字。

这样教学既整合了学习内容,也分解了识字任务,使得识字贯穿整个课文朗读中。

二、多管齐下,教给方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汉字本身的特征,为了使学生愉悦地学习生字,采取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中愉快地识字,让生字给学生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扎扎实实地落实了识字教学的目标。

三、反复再现,记忆深化
为了让学生能够牢牢记住文中所有生字,避免生字枯燥的单一出现,教学中还采用“动物送礼盒”“大象写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与汉字反复多次见面,有效地提高了识字的质量与数量。

尤其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编撰的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儿歌,不仅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再一次巩固生字,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可谓是两全其美。

(责编韦淑红)
识字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