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高考化学二轮讲义: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说明 ]
知识内容考试要求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
b 积的观点
(2)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b
(3) 物质的量、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简单计算 c
(4)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b
(5) 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 b
(6) 配制必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
(7)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c
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 学生用书 P4]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
(1)“一此中心”:一定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m N V
n=M=N A=V m= c B· V(aq)
(2)“两个前提”:在应用V m= 22.4 L·mol -1时,必定要有“标准情况”和“气体状态”
两个前提条件(混杂气体也合用)。

(3)“三个关系”
①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质子、电子等)间的关系;
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间的关系;
③“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 )数之间的关系。

(4)“六个没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没关;物质的
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的大小均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没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

2.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同一物质上下单位一致,左右单位相当,不一样物质各量对应成比率。

(2)依据质量守恒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样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同样数量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同样 )。

m m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经过 pV=nRT 及 n=M 、ρ=V导出 )
结论
同样条件
公式语言表达
T、p 同样n1= V1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n2 V2
T、V 同样p1= n1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p2 n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T、p 同样ρ1 =M 1
ρ2 M2 子质量 )成正比
题组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1.标准情况下, 2.24 L NO x气体的质量为 3.0 g,则 x 为 ( )
A . 4
B . 3
C. 2 D . 1
分析:选 D。

标准情况下, 2.24 L NO x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 mol ,NO x的摩尔质量 M =3.0 g 0÷.1 mol = 30 g ·mol-1,即 14+ 16x= 30,解得 x= 1。

2.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 116 g,若充满 CO2重 122 g,现充满气体 X 重 114 g,
则气体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28 B.60
C. 32 D . 4
分析:选 A 。

设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容器质量为 m,则 m+ n× 32 g/mol = 116 g,m+ n× 44 g/mol = 122 g。

解得 n= 0.5 mol , m= 100 g。

充满气体 X 后的质量为114 g,因此气体 X 的质
14 g
量为 114 g-100 g=14 g,物质的量为0.5 mol 。

气体 X 的摩尔质量为0.5 mol= 28 g/mol 。

因此气体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A 项正确。

3.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若光解0.02 mol 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可生成 H2的质量为 0.02 g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 2.408× 1023个
C.可生成 H 2的体积为0.224 L( 标准情况 )
D.生成 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 mol Na 与水反响产生 H2的量
太阳能
分析:选 D。

依据化学方程式2H2O=====2H 2↑+ O2↑,光解 0.02 mol 水,可产生 0.02 mol H 2和 0.01 mol O2。

A. 可生成H 2的质量为 0.04 g,错误;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 2.408×1022 个,错误; C.可生成标准情况下H2的体积为 0.448 L ,错误; D.0.04 mol Na 与水反响产生 0.02
2
mol H ,正确。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的换算关系
题组二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推论
4.已知乙烯与氧气的体积比( 同条件下)为1∶ 3 时焚烧恰巧完整,则乙烯与氧气的质量比
为 ( )
A.1∶3 C. 24∶ 7 B . 7∶24 D.3∶1
分析:选 B 。

两种气体在同样条件下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物质的量之比为1∶3 的乙烯与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 mol × 28 g/mol) ∶ (3 mol × 32 g/mol) = 28 g ∶ 96 g = 7∶24,应选B 。

5.同温同压下, 1 mol H 2和 1 mol O 2,它们的 ()
A.质量同样,体积不一样
B.分子数同样,质量不一样
C.体积同样,分子数不一样
D.体积同样,原子数不一样
分析:选 B 。

同温同压下,1 mol H 2和 1 mol O 2的分子数同样,原子数同样,体积也同样,但质量不一样。

6.以下表示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
能够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可忽视不计)。

此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分析: 选 A 。

He 的摩尔质量为 4 g/mol ,H 2 的摩尔质量为 2 g/mol ,等质量时
n(He) = 1
,D
n(H 2) 2
不正确; B 中氦气应为单原子分子;将图压强 ,又体积同样 ,则 A 切合题意。

A 做以下变形
,每一部分均为同样温度、同样
(1)
切记 1 个关系
摩尔质量以 g/mol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 (原子 )质量。

(2)
熟记 2 个数值
N A =6.02 × 1023
mol -1
, V m = 22.4 L/mol( 标准情况 )。

(3)
掌握 2 个公式
n =
m = V

N
, V =n =
N
(同温、同压 )。

1
1
1
M V m N A V 2 n 2 N 2
(4)
气体摩尔质量的求解方法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 学生用书 P5]
对于阿伏加德罗常数试题常设的
“圈套 ”
1.忽视气体摩尔体积的运用条件
:考察气体时常常给定非标准情况下 (如 25 ℃、1.01× 10
5
Pa)气体体积,考生易用 22.4 L mol · -
1 进行换算,误入圈套。

2.忽视物质的齐集状态 :22.4 L mol · - 1
合用对象是气体 (包含混杂气体 )。

命题者常用在标
准情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诱惑考生,如 H 2O 、 CCl 4、辛烷、汽油、 SO 3、 C 6H 6 等。

3.忽视单质的构成 :气体单质的构成除常有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
(如 He 、
Ne 等 )、三原子分子 (如 O 3)等。

4.混杂某些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转移的数量
:命题者常用一些反响中转移电子的数量来
诱惑考生,如 Na 2O 2 与 H 2O 反响、 Cl 2 与 NaOH 溶液反响、 Fe 与盐酸反响、 1 mol 氯气与过度铁反响、电解硫酸铜溶液等。




和 O 2 -
; NaCl 为
5.不理解物质的构成构造 :如 Na 2O 2 是由 Na
和 O 22 构成,而不是 Na 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没有分子;苯中不含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6.忽视电离、水解对溶液中离子数量的影响
:考察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数量或浓度常常设
置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圈套。

催化剂
7.忽视可逆反响不可以进行究竟 :如 2NO 2
N 2O 4、2SO 2+O 2

2SO 3、合成氨反
应等。

1.(2018 ·江浙 4 月选考 , T20)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
项是
(
)
2 16
5N A
A . 10 g 的 H 2 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
B . 32 g 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焚烧,转移电子数为 6N A
C . 26 g C H 与 C H 混杂气体中含 C — H 键的数量为 2N
A
2 2
6 6
D . 120 g NaHSO 4 与 KHSO 3 的固体混杂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 N A
答案: B
2.(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T22)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 .含 0.2 mol H SO 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镁反响,转移电子数大于 0.2N
A
24

的数量小于 0.001N A
B . 25 ℃时, pH = 3 的醋酸溶液 1 L ,溶液中含 H
C .随意条件下, 1 mol 苯中含有 C — H 键的数量必定为 6N A
D . a mol 的 R 2

A)的核外电子数为 a(A - N - A
(R 的核内中子数为 N ,质量数为 2)N
分析: 选 B 。

25 ℃ 时, pH = 3 的醋酸溶液中 c(H +
)=0.001 mol/L , 1 L 该溶液中含 H +
的 数量等于 0.001N A 。

3.(2019 ·江浙 4 月选考 , T19)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
项是
(
)
A . 1 mol CH ===CH 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6N A
2
2
B . 500 mL 0.5 mol · L -
1 的 NaCl 溶液中微粒数大于 0.5N A
C . 30 g HCHO 与 CH 3COOH 混杂物中含 C 原子数为 N A
D . 2.3 g Na 与 O 2 完整反响,反响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 0.1N
A 和 0.2N A 之间
答案: D
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
“ 三个步骤 ”
(1)看:看所给数据是体积、质量仍是物质的量。

假如所给数据是质量或物质的量
,该类
数据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2)定:确立对象是气体、固体仍是液体。

假如是气体,要注不测界条件能否为“ 标准状况”。

(3)算:依据所求内容进行计算。

在求算时要注意:
①不要直接利用溶液的浓度取代指定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②同种物质在不一样的氧化复原反响中“ 角色” 可能不一样,电子转移数量也可能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

必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与计算[学生用书P6]
1.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切记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五个公式”“三个守恒”“四个注意”
(1)掌握五个公式
c=n
,n=
m

V(g)
,ρ=
m(溶液)
,w=
m(溶质)
× 100%,c=
1 000ρw。

每个公式中均可“知VM V m V(溶液 ) m( 溶液 ) M
二求一”。

(2)灵巧利用三个守恒关系
①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c(浓溶液 ) ·V(浓溶液 )= c(稀溶液 ) ·V(稀溶液 )。

②溶液中“粒子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 )。

③质量守恒。

(3)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四个注意点
①在计算过程中,要着重运用定义式进行推导,同时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一致。

②溶液
体积不可以用水的体积和溶质的体积之和来取代,应当用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
度。

③两溶液混杂,因为其密度可能不相等,因此体积不等于两混杂溶液体积之和。

④物质溶于水后注意看溶质能否发生了变化。

如 Na、 Na2O、 NH3、 SO3等溶于水,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响因此溶质发生了变化。

2.必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溶液的六种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2)配制溶液的七步操作
计算、称量 (或量取 )、溶解 ( 或稀释 )并冷却、转移并清洗、定容、摇匀、装瓶并贴签。

(3)利用表达式c B= n B /V 进行偏差剖析
①致使 c B偏低的错误操作:用滤纸称量NaOH 固体;左码右物 (用游码 );称量时间过长 (潮
解 );清洗或转移时溶液溅出;未清洗烧杯及玻璃棒;液面超出刻度线时用滴管吸出液体;
定容时仰望刻度线;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

②致使c B偏高的错误操作:砝码生锈;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未等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
至容量瓶。


1 倍,采纳的举措合理的是 ()
1.V L 浓度为 0.5 mol L·1的盐酸,欲使其浓度增大
A .通入标准情况下的 HCl 气体 11.2V L
-1的盐酸 0.1V L,再稀释至 1.5V L
B.加入 10 mol L·
C.将溶液加热浓缩到0.5V L
-1 的盐酸混杂均匀
D.加入 V L 1.5 mol L ·
分析:选 B。

标准情况下的HCl 气体 11.2V L 物质的量是0.5V mol ,向溶液中通入 0.5V mol HCl ,该溶液体积会发生变化,因此溶液浓度应当不是 1.0 mol ·L-1,故 A 错误; V L 浓度为
- 1
的盐酸含 HCl 的物质的量是- 1
的盐酸 0.1V L 含 HCl 的物质的
0.5 mol L·0.5V mol , 10 mol ·L
量是 V mol ,再稀释至 1.5V L ,因此 c=0.5V mol + V mol -1
1.5V L = 1.0 mol L ·,故 B 正确;加热浓缩
盐酸时,致使 HCl 挥发,盐酸浓度减小,故 C 错误;浓、稀盐酸混杂,溶液的体积不是直接
加和关系,因此混杂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
-1
,故 D 错误。

1.0 mol L ·
2 3
固体配制 250 mL 0.100 0 mol L -1的溶液。

2.用无水 Na CO ·
请回答:
(1)在配制过程中不用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A .烧杯
B .量筒C.玻璃棒
D.胶头滴管E.容量瓶
(2)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 1 ~ 2 cm 处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将容量瓶塞盖好,频频上下颠倒,摇匀。

(3)以下操作会使配得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 .称取同样质量的Na 2CO3· 10H2O 固体进行配制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转移清洗液时洒到容量瓶外,持续用该未冲洗的容量瓶从头配制
答案: (1)B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3)AC
-1
3.配制 480 mL 0.5 mol L ·的 NaOH 溶液,试回答以下问题:
(1)计算:需要称量NaOH 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2)配制方法:设计五个操作步骤。

①向盛有NaOH 固体的烧杯中加入200 mL 蒸馏水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②持续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在刻度线下1~2 cm 处。

③将 NaOH 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 容量瓶中。

④用少许的蒸馏水清洗烧杯和玻璃棒2~3 次,而后将清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⑤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摇匀。

试将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

-1,原由可能是________。

(3)某学生实质配制NaOH 溶液的浓度为0.48 mol L·
A.使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容量瓶中本来存有少许蒸馏水
C.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清洗
D.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仰望刻度线
答案: (1)10.0 g (2)①③④②⑤(3)ACD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02(独自成册 )]
一、选择题
1.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A. B .
C. D .
分析:选 C。

此题考察常用实验仪器的辨别。

A 是圆底烧瓶; B 是试管; C 是容量瓶; D 是烧杯。

2.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物质的量的描绘对象是宏观物体
B.某物质含有 6.02× 1023个微粒,含有这个数量微粒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必定是 1 mol C. 1 摩尔氢气分子能够表示为 1 mol H 2
D.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 g
分析:选 C。

物质的量的描绘对象是微观粒子,A 错;6.02×1023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但含有这个数量微粒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必定是 1 mol ,如含 6.02×1023个 Na+的 Na2 3

CO 0.5 mol , B 错; D 项单位错误。

3.如图表示 1 g O2与 1 g X 气体在同样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 (T)的关系,则 X 气体可能是 ()
A.C2H4 B.CH4
C.CO2 D.NO
分析:选 C。

由图可知,同样温度时, p(O2)>p(X) ,在同质量、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压强成反比,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压强越小。

所给选项中只有CO2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O2,故 C 正确。

4.在必定温度和压强下,30 L 某种气态纯净物中含有 6.02× 1023个分子,这些分子由1.204×1024个原子构成,以下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该温度和压强可能是标准情况
B.标准情况下该纯净物若为气态,其体积约是22.4 L
C.该气体中每个分子含有 2 个原子
D.若 O2在该条件下为气态,则 1 mol O 2在该条件下的体积也为 30 L
分析:选 A 。

由分子数和原子数的关系可知该分子为双原子分子,且其物质的量为 1 mol ,若在标准情况下该物质为气态,则其体积为 22.4 L ,故该温度和压强不行能是标准情况,在此情况下, V m= 30 L mol·-1。

5.以下各气体:①含 3.01× 1023个 O 的 CO2;②标准情况下 6.72 L 的 HCl ;③ 3.4 g 的NH 3;④ 0.5 mol He 。

四种物质所含的原子总数由少到多的正确次序是() A.① <③<④<②B.③ <①<②<④
C.④ <①<② <③D.④ <②<①<③
分析:选 D。

①为 0.25 mol CO 2 ,含 0.75 mol 原子;②为 0.3 mol HCl ,含 0.6 mol 原子;
③为 0.2 mol NH 3,含 0.8 mol 原子;④含 0.5 mol 原子。

6.实验室里需要配制
-1 的硫酸铜溶液,以下实验用品及实验操作正确480 mL 0.10 mol L ·
的是()
选项 容量瓶容积 溶质质量 实验操作 A 480 mL 硫酸铜: 7.68 g 加入 500 mL 水 B 480 mL 胆矾: 12.0 g 配成 500 mL 溶液 C
500 mL 硫酸铜: 8.0 g 加入 500 mL 水 D
500 mL
胆矾: 12.5 g
配成 500 mL 溶液
分析:选 D 。

实验室里需要配制
480 mL 0.10 mol ·L -
1 的硫酸铜溶液 ,因为没有 480 mL 规
格的容量瓶 ,因此要选择规格是 500 mL 的容量瓶 ,溶质假如硫酸铜则需要 8.0 g ,假如胆矾则
需要 12.5 g ,且配成 500 mL 溶液 ,而不是加入
500 mL 水。

7.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0.15N A
A . 2.8 g 铁粉与 50 mL 4 mol L ·1 盐酸反响转移电子的数量为
B .常温下 1 L pH = 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的数量为 0.1N A
H C .标准情况下, 8.96 L 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杂气体完整焚烧, 耗费氧分子的数量为 0.2N A
D . 1.2 g 金刚石与石墨的混杂物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量为 0.4N A
分析:选 C 。

A. 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响生成
Fe
2+
,2.8 g 铁粉与 0.2 mol 盐酸反响转移电子的
数量为 0.1N A ,错误; B. 常温下 , 1 L pH = 13 的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H +
的数量为 10-
13
N A ,错误; C.标准情况下 ,8.96 L 即 0.4 mol ,H 2 和 CO 完整焚烧时需要 O 2 的物质的量相等 ,
故 0.4 mol H 2 和 CO 的混杂气体完整焚烧 ,耗费氧分子的数量为
0.2N A ,正确; D.1 mol 金刚石
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量为 2N A , 1 mol 石墨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量为 1.5N A ,则 1.2 g(0.1 mol)
金刚石与石墨的混杂物中含碳碳单键的数量为
0.15N A ~ 0.2N A 之间 ,错误。

8.由 C 16O 和 C 18O 构成的混杂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
(均匀相对分子质量为
29)的密度
同样,则以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
A .混杂气体中 C 16O 与 C 18O 的分子数之比为 14∶ 15
B .混杂气体中
C 16O 与 C 18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C .混杂气体中 C 16O 与 C 18O 的质量之比为 15∶ 14
D .混杂气体中 C 16O 与 C 18O 的密度之比为 1∶ 1
分析: 选 B 。

C 16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 C 18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它们的均匀相对
分子质量为 29,利用十字交错法很简单求出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A 项应为 1∶1;C 项应
为 14∶15; D 项,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
,应为 14∶ 15。

9.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 .标准情况下, 22.4 L 己烷中含己烷分子数量为
N A
B . 28 g 由乙烯和丙烯构成的混杂气体中含碳碳双键数量为 N A
C . 71 g Na 2SO 4 固体中含钠离子数量为
N A
D . 25 g 质量分数为 68%的 H 2O 2 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量为
N A
分析: 选 C 。

A. 标准情况下 ,己烷为液态 ,不可以使用气体摩尔体积 ,故 A 错误; B.28 g
由乙烯和丙烯构成的混杂气体中含碳碳双键数量小于
N A ,故 B 错误; C.71 g Na 2SO 4 固体的物
71 g
质的量= 142 g/mol = 0.5 mol ,含钠离子数量为 0.5 mol × 2× N A = N A ,故 C 正确; D.H 2O 2 和水 中都含有氧原子 , 25 g 质量分数为 68%的 H 2 2
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量大于
A
,故 D 错误。

O N
二、非选择题

1
溶液,加蒸馏水稀释至 100 mL ,取两份稀释后的 H 2SO 4
10.量取 8.0 mL 5.0 mol L ·H 2SO 4 溶液各 25 mL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 Zn 和 Fe ,同样条件下充分反响,产生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以下图
(氢气体积已折算成标准情况下的体积
)。

请计算:
(1)稀释后 H 2SO 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________mol L · 。

(2)加入 Fe 的质量起码有 ________g 。

-1
× 0.008 L
分析: (1)稀释后 H 2SO 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H 2SO 4)=
5.0 mol L ·
0.10 L = 0.40
mol ·L -
1。

(2)依照图像可知 ,取两份稀释后的 H SO 溶液各 25 mL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
Zn 和 Fe ,
2
4
同样条件下充分反响 ,产生氢气的体积同样多
,均为 224 mL( 标准情况 ),即 0.01 mol ,依据:
Zn + H 2 SO 4===ZnSO 4+ H 2↑, 0.65 g
0.01 mol
Fe + H 2SO 4===FeSO 4+H 2↑, 0.56 g
0.01 mol
能够判断出当加入等质量的
Zn 和 Fe ,产生氢气的体积同样多时
,此中 Fe 有节余 ,由此
判断出加入 Fe 的质量起码应有 0.65 g 。

答案: (1)0.40
(2)0.65
11.为确立 Na 2CO 3 和 NaHCO 3 混杂物样品的构成,称取四份该样品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
入同样浓度盐酸 30.0 mL ,充分反响,产生 CO 2 的体积 (已折算成标准情况下的体积,不考虑
CO 2 在水中的溶解 )以下表:
实验序号 Ⅰ
Ⅱ Ⅲ Ⅳ 盐酸体积 (mL)
30.0 30.0 30.0 30.0 样质量量 (g)
2.96
3.70
5.18
6.66
CO 2 体积 (mL) 672 840
896 672 (1)样品中物质的量之比 n(Na CO )∶ n(NaHCO )= ________。

2
3 3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HCl) =________。

答案: (1)2∶ 1

(2)2.5 mol L ·1
12.(2017 ·江浙 11 月选考 ,T29)取 7.90 g KMnO 4,加热分解后节余固体 7.42 g 。

该节余固 体与足量的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响,生成单质气体
A ,产物中锰元素以
Mn 2+
存在。

请计算:
(1)KMnO 4 的分解率: ________。

(2)气体 A 的物质的量: ________。

分析: (1) 设加热发生疏解的 KMnO 4 的质量为 x 。


+O ↑
m(固 )
2KMnO =====K MnO + MnO
2
4
2
4
2
2×158 32
x
(7.90 -7.42) g
2×158 32
,解得 x = 4.74 g 。

x

(7.90-7.42) g
则 KMnO 4
4.74 g
× 100% = 60%。

的分解率为 7.90 g
(2)节余固体与足量浓盐酸反响
,生成单质气体 A ,A 为 Cl 2,产物中锰元素以 Mn 2

存在 ,
依据得失电子守恒
,可得关系式: n(KMnO 4
2
2
)×2,n(KMnO
4
7.90 g
)× 5= n(O )× 4+ n(Cl )=
158 g/mol
= 0.05 mol , n(O
(7.90- 7.42) g = 0.015 mol ,则 n(Cl )= 0.095 mol 。

2 )=
32 g/mol 2
答案: (1)60%( 或 0.60)
(2)0.095 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