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升麻鳖甲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学:升麻鳖甲汤
展开全文
甲午岁,吾粤疫症流行,始于老城,以次传染,渐至西关,复至海边而止。

起于二月,终于六月。

凡疫疾初到,先死鼠。

礼曰:是谓发天地之藏诸蛰皆死。

是时虫蚁皆死,鼠穴居亦蛰之类。

后及人。

有一家而死数人者,有全家覆绝者,死人十万有奇。

父不能顾子,兄不能顾弟,夫不能顾妻,哭泣之声遍间里。

疫症初起,即发热恶寒,呕逆眩晕,其似伤寒少阳病。

惟发热如蒸笼,眩晕不能起,或目赤或红或黑,或吐虫或吐血,此其不同也。

有先发核后发热者,有发热即发核者,有发热甚或病将终而后发核者,有始终不发核者。

核之部位有在头顶者,有在胁腋者,有在少腹者,有在手足者。

又有手指足趾起红气一条,上冲而发核者,见症不一。

大约以先发核为轻,热核并发次之,热甚核发又次之,病将终发核,始终不发核为重。

核之部位以在顶,在胁腋,在少腹为重,在手足为轻。

经曰:“入脏者死,出腑者愈。

”脏,心肾也。

在心则谵语,神昏直视;在肾则牙关紧闭,失音难治。

腑,胃也。

在胃虽谵语仍有清,时口渴,便闭,此病甚轻,白虎承气可治,即生草药亦能愈之。

医者见其愈也,于是以不经之药,遍于路途,庸陋之方,登诸日报。

甚至樵夫牧竖屯丁龟妪谬谓得古人按摩针灸之术,高车驷马,操司命之权矣。

予恻然悯之。

于是穷灵素论略千金之理,至金匮阴阳毒一症,见症虽未尽同而病源无异。

方中以升麻为主,鳖甲当归甘草川椒雄黄次之阴毒去雄黄川椒。

复读千金方,有岭南恶核,朝发暮死。

病症与近患疫症无殊。

其方有五香散,亦以仲师升麻鳖甲为主,而以香药佐之。

因不禁恍然大悟曰:“疫者,天地恶厉之气也。

人感毒气或从口鼻入,或从皮毛入,其未入脏与腑之时,必在皮肤肌腠经络胸膈之间,亦当使之由外而出,故升麻一味为此病要药。

仲师故用至六两之重,古之
一两即今之三钱又分三服六两即今之六钱。

”若先用苦寒攻下之药,何异闭门驱盗。

即至入脏与腑仍可用升麻鳖甲汤,随症加入各药以收效。

予与黎庇楼(留)、谭星缘二友再三商度,因升麻一味骇人闻见,改汤为散雄黄川椒间有不用,活人无算。

吴太史秋舫、李君樵茂才,见予等全活甚多,与清平局绅朱秩生孝廉创办十全堂医局李受天孝廉办事尤力,延予与庇楼(留)主席。

予生平有傲骨,向不肯就医席,吴李二公再三劝驾,遂允就席一月,每日到局一时之久不受诊金,明素志也。

余则庇公司其职,应手奏效。

实庇公之力居多,无庸枚举,谨将予所治各症择数条列后,俾知此方为治此症之确据,庶后有患此者,不至茫然无把握云尔。

以上文字,录自易巨荪先生所著之《集思医案》。

易巨荪,清末岭南医家,与陈伯坛、黎庇留、谭星缘合称为“四大金刚”。

甲午岁(1894年),广东鼠疫流行,医者用人参败毒散、达原饮、防风通圣散治之无效,易巨荪创制“升麻鳖甲散”,活人甚众。

升麻鳖甲汤一方,出《金匮要略方论·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原文为“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阴毒与阳毒,究竟为何种疾病?时至今日,已难考证。

但其云“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其病之“危急”,可见一斑。

易巨荪移其主方以治“鼠疫”,绝非空穴来风。

顺其所思,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急性白血病之类,升麻鳖甲汤也当有用武之地。

升麻鳖甲汤由升麻、鳖甲、当归、甘草、雄黄、蜀椒组成。

易巨荪在《集思医案》第四十四案中说:“仲师升麻鳖甲汤用当归、鳖甲,
亦从厥阴着眼,厥阴肝藏血故也;仲师又有赤小豆当归散治脓已成者,亦即此意。

”——可知,升麻鳖甲汤实为厥阴方。

升麻气味甘苦平,微寒,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鳖甲气味咸平,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疾、息肉、阴蚀、痔核、恶肉”;当归气味苦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甘草气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尰,解毒”;雄黄气味苦平寒,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蜀椒气味辛温,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升麻、甘草、雄黄三味,为“解毒”而设;鳖甲、当归二味,引诸药入血分,以散结滞;蜀椒,温中透邪止痛。

诸药合用,解散血毒,透达于表。

方后文云:“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此是“阳毒”治法。

阳毒须汗,汗后,邪从太阳而解;阴毒不欲发汗,其邪以从阳明下行为顺(减味升麻鳖甲汤服后大便易溏)。

升麻鳖甲汤中,能发汗者,惟雄黄与蜀椒二味,故阳毒用之,阴毒去之。

因为雄黄有毒,药店不备,所以我在临床上用的是去雄黄、蜀椒的“减味升麻鳖甲汤”。

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急慢性湿疹、银屑病、痤疮、疱疹性咽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手口足病、猩红热、麻疹、结节性红斑、急慢性肝炎等病,凡属“血毒壅滞”者,皆可投之。

方中升麻量宜大,成人可用三十克以上,以突出其“解毒”之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