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课程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在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从课
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组织形式、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项目教材的编写、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柔性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课程改革。
[关键
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轨道交通运营专业;
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6-0096-0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课程改革
随着轨道交通企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
展,众多的新兴技术、新兴设备以及新兴的工艺已经
在现代轨道交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关于培养轨道交通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最为紧迫的是要有针对性地对轨道交通专业的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寻找到一种适用于培养轨道交通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方法。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一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务必能在进行工作系统化课程改革中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实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是极为必要的。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课程改革,以职业分析为出发点,坚持为企业和社会培养能够履行岗位职责的具有相关职业技能的人才为基本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性设计,
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获取专业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进行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从分析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着手,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定位于站务员、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行车调度员四个方向,其中站务员、客运值班员为基本岗位,行车值班员、行车调度员为未来的晋升岗位。
学校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研究,对站务员、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行车调度员工作任务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结合最新的、最实用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紧贴岗位实际工作需求,调整课程结构。
按照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来确立正确的课程体系,
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为此,根据轨道交通“半军事化”的行业特点,增加了职业意识培养课程,根据轨道交通运营为“大运营”的特点,增加了用电安全和电工实训两门课程,使学生获得轨道交通运营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职业素养,以满足轨道交通行业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实施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轨道交通运营专业针对不同的课程,可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如专业职业素养类的课程,这要以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形式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及职业意识,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而又牢固的
【课程】
现代职业教育
总第16期
魏玉梅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81)
96--
. All Rights Reserved.
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类课程则可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
在进行轨道交通运营专业项目课程开发时,针对轨道运营专业的岗位实际需要和学生毕业后的可能工作岗位,邀请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对站务员、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行车调度员工作工作岗位进行专业的职业分析,根据站务员、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行车调度员工作岗位实际分设若干工作任务,再对每一个任务进行具体的职业能力分解,形成各课程的项目,以此确定各课程的项目教学内容。
三、实训基地建设与真实化情景教学相结合
就目前来说,我校拥有全国一流、西南第一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是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确定建设思路,其主要围绕行车、客运等专业核心课程的专业实践能力建设实训教学设施,可完成行车设备认识、车站FAS仿真实训、车站BAS仿真实训、票务工作实训、接发列车实训、城轨调度实训、站务实训,以此来为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功能完善的、符合职业认知规律和课程改革方向的实训环境,充分保障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
四、校企深度融合
就目前来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材多为学科式的教材,教材内容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根本满足不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客观要求。
因此,开发具有理实一体化,贴近行业岗位实际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项目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材的开发过程中,由行业专家、职教专家和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轨道交通运营专业核心课程项目教材。
在教材的编写中,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项目来源于实际项目;学习任务模拟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情景再现企业生产情景原则构建教材内容,实现教室与现场零对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完美地实现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
五、在毕业生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根据对相关企业的调研,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只要通过技能鉴定还可取得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值班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值班员、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等工种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同时,学生还可考取普通话应用能力考试、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用职业证书。
学校应鼓励学生获取通用职业证书,取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建立柔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考核和评价
考核评价是对培养目标及课程改革成效的鉴定和总结,结合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特点,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试点,在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的的柔性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原有传统的考核模式,重视学习过程,从结果考试转为过程考试;注重工作情景,工作场所即为考场,真正实现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该体系主要以项目为考核单元,职业资格标准为考核依据,将学生的遵章守纪、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安全意识等融入考核的过程中,改革单纯以理论知识或实际操作考核为依据的一次性考核方式,构建开放性课程过程评价体系。
通过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课业、文献搜索结果、调查分析结果、讨论交流体会、独立思考设计、实际操作能力等多种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将结果考核转化为行为过程考核,培养学生自我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自我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培养。
在项目考核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一锤定音的考核模式,对项目未能通过的学生,可以给予再次考核的机会,不断反馈,不断纠正;再次考核时,学生可根据自主学习情况,柔性地选择考核的时间,使学生真正获得本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周建松,王琦,方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精彩语句:改变以往一锤定音的考核模式,对未能通过的学生,给予再次考核的机会,不断反馈,不断纠正。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