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素材多维解读与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材+多维解读
时事热点素材多维解读与运用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 孟晓东
国家公祭日
2019年12月13日上午10时,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和全国十余家抗战类纪念馆同步举
行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共同悼念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
戮的死难者。
来自社会各界约500人参加活动。
据悉,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
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
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
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
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
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多维解读】
1.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不仅是缅怀过去、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也是向全世界
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表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捍卫人类尊
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以国家名义进行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
态,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
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国家公祭日,全民缅怀逝者,砥砺前行!
3.顺应民意,敬畏生命
国家公祭日,体现的是对历史的铭记,对民意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未来的期
盼。
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祭奠,表明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
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适用话题】
和平 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反对战争 不可忘却的纪念
“网红书店”的无奈
近日,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一家书店因其旧书丰富和浓厚的文艺复古气息,不知不
觉间成了“网红”书店。
只是,来的人常常既不买书,也不看书,而是拍了照就走。
无
奈之下,老板制订了一项规则:凡是来书店打卡拍照的人,必须买一本书再走。
据悉,
重庆这家小书店的遭遇并非个案。
近年,全国各地的独立书店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不少知名书店已经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但是,只拍照不买书的打卡模式掩盖了书店的本质。
【多维解读】
1.莫让书店沦为打卡圣地
书店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物质载体,应是人们享受知识的乐园。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要退回没有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时代,是完全不现实的,也没必要。
然而,越是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书店越能凸显其独一无二的社会价值,我们不能让过热的“网红”标签掩盖书店的本质,而是让它实现传承知识与思想的社会价值。
2.浮躁是现代人的流行病
与其关注书店打卡必买书的“奇葩”规定,倒不如多反思为何现在读书的人少了,打卡的人却多了。
浮躁,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到了书店,不看书,拍照就走,同样暴露了当事者的浮躁心态。
而真正爱阅读的人是不会炫耀书店打卡的,对他们而言,阅读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方式。
人们必须懂得,事业常成于坚忍,而毁于急躁。
所以,人们要远离浮躁,砥砺奋进。
3.要以阅读的灵魂留住读者
书店从来不是打卡圣地,而是读者学习的殿堂,要留住读者,不能光靠“颜值”和“副业”,更要靠内涵。
书籍和阅读,才是书店的灵魂。
打卡、拍照这样的题外之意,不能代替书店本身的阅读和交流的功能。
只有回归书店本身的价值,才能让书店真正持久地获得网红效应。
【适用话题】
阅读 网红 内涵 阅读拒绝浮躁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安徽8名考生放弃清华北大
2019年8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8名考生集体放弃北大清华,值得点赞和祝福》的文章。
文章对安徽亳州的8名成绩优异的考生明明能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却集体放弃了两所名校的行为,给予点赞和祝福。
原来,安徽亳州市第一中学的这8名考生,都是学霸型的,今年高考成绩都非常优异。
他们的分数已经达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按照常理,一般考生肯定选择名校,一是自己将来是名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二是考生选择名校就读,也是母校的荣耀。
但是,8位考生集体放弃了清北,而是顺应自己的内心需求,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比如,考前经过北大、清华多轮考查成功获得了清华降20分录取、北大降5分录取优厚待遇的袁梓琪,高考成绩放榜时,得知分数为672分,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优录加分,成绩显然高过两所高校的录取线。
然而袁梓琪却报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此,袁梓琪表示:从小就偏爱数学,在刚入高中时,就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为理想目标。
再比如张金宇,他在刚入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报考计算机专业。
他的高考分数683分,获得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
而他本来报考的首选是清华大学,但该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全安徽省只招5名学生,依照自己在全省的排名,很可能无法如愿,但是他又不想报考其他的专业,斟酌再三,他还是做出了理性的抉择——放弃清北,报考上海交通大学。
对于考生做出的这些选择,校方和家长均表示尊重。
【多维解读】
1.勇气可嘉
高考选择什么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
素材+
多维解读
的选择,安徽的8名考生能做出如此选择,不仅说明他们拥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值得人们尊重,而且在社会普遍被北大、清华的光环刺得睁不开眼睛的情况下,他们能够深思熟虑后大声说不,实在是勇气可嘉,难能可贵。
2.回归理性
在当下,北大、清华几乎是衡量高考成绩的珠穆朗玛峰。
对学生而言,考上北大、清华等同于功成名就。
对学校而言,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与教学质量之间几乎可以画等号。
于此等“大环境”中,忽然有8名考生选择放弃北大、清华, 怎能不让人感到意外?但细想却又有其合理性。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受旧有观念的影响,拒绝盲从,正是理性的回归。
3.以生为本
安徽的8名考生放弃北大、清华,显示了8名考生所在学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众所周知,对于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学校普遍存在
素材+多维解读着热切的渴望。
有些学校和老师,甚至会明里暗里诱导学生去“冲一冲”这两所名校。
在学子分数达标的情况下,“煮熟的鸭子飞了”往往让母校更感遗憾。
因此,安徽8名考生的母校不绑架考生的志愿选择权,而是尊重学生意愿,给他们放飞梦想的广阔空间,这份气度实属难得。
4.不忘初心
安徽8名考生拒绝北大、清华,表面上看是在分数不占绝对优势情况下理性选择的结果,实质上更是他们不忘初心的表现,他们并没有选择“冲一冲”的策略,而是认真审视自身,基于各自的兴趣爱好与专长,同时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好大学”和“适合自己的大学”中,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无疑是头脑清醒,不忘初心的表现,更体现了他们对自己高度负责的人生态度。
【适用话题】
勇气 尊重 学会放手 拒绝盲从 理性回归 不忘初心 教育理念
0459-6292391
订
阅
请
扫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