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语文 7 .回忆我的母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请做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内涵 丰富的词,如“悲痛”“爱”“勤劳”“回 忆”,总结以上词语可见,正是由于作者对 母亲有深沉的爱,才会有对母亲的回忆,对 母亲逝去的悲痛,对母亲高贵品格的追赞, 因此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表现了对母亲的深爱 之情。
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 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 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家 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他曾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后, 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 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 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明确:上述事件虽然零散,但是它们都紧紧围绕着同一个主题, 即第一自然段中所说的“勤劳一生”。此外,诸多事件之间有 一根时间线,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的。因此, 作者能将这些事件有条不紊地组成一个整体。
【教学提示】回忆性散文往往都会涉及记事,找出 相关事件,发现事件之间的规律与联系,从事件中 把握人物形象,是学习回忆性散文的基本要求。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赏析:这一句承接上文,“整日”是对上文母亲劳作现象的概括,说明母 亲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母 亲是敬重而心疼的。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赏析:“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奢华生 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劳作的生活
我最感动的事件是母亲并不知道什么 是共产主义,也不懂高深的革命理论,但 她知道儿子是在做伟大的事业,在做有利 于人民的事业,因此,即便对儿子思念再 深,也不去打扰儿子的事业,并予以鼓励 与支持,而自己呢,甘于做着那个平凡的 劳动大众,过完一生。
4.上述事件看似零散,却又有一定的规律性,请你找到其 中的规律,说说作者是如何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成一 个整体的。
性格和蔼,并有朴素的阶级 意识
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启发作者
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 朴素善良,同情穷苦人民
的思想
生活困苦,却节衣缩食送作者 读书
要求摆脱压迫的勇气
母亲给远走云南,参加新军的 作者许多劝慰
深明大义
作者将母亲接出来,但母亲劳 动惯了,回家继续劳动
劳动者本质
母亲支持儿子的革命事业,不
论联系与否,都在家过着辛勤 深明大义与辛勤劳作
6 回忆我的母亲
R·八年级上册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划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3.学习人物身上勤劳、坚强的品质。
新课导入
同学们,朱德是谁,你们一定不陌生。朱德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领导人。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一生指挥重大战役无数;他 有颇为杰出的文学才能,能作诗词文章,留《朱德选集》于世。最重 要的,是他有坚定的革命意志,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一生。请同学 们想象,是怎样的家庭,才能造就这样一位伟人呢?
第三部分(14—17):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转而以抒情、 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解读文章,把握母亲形象及高贵品格
1.阅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在开头写了哪 些内容?它与全文是怎样一种关系?
明确:开头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缘由,高度概 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勤劳”二字正 是总领全文的核心,后文诸多回忆事例,都 紧紧围绕着“勤劳”二字展开。
随堂练习
看见这幅图片, 你能想到什么?
①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
②“特别是她勤劳一生……永远回忆的。” 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 迹,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分析了朱德母亲的形象。 此前我们也提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有“我”
字词积累
diàn
佃农
xǐ
迁徙
shú
私塾
zhóu li
妯娌
nì
溺死
chuò
不辍
qiǎng
勉强
yá
衙门
nuó
东挪
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3):叙述母亲及家庭情况,是对“很多事情” 的具体回忆。
第一层(第2—7段),概述家庭情况,叙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母亲承担着做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 第二层(第8—13段),突破家庭范围,写母亲理解儿子,鼓励与支持儿子投身革 命,表现出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明确: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 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母亲是个好劳动。”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 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 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的评价。
3.作者在第二部分回忆了母亲的 哪些事件?这些事件表现了母亲 怎样的形象?请做简要概括,并 说说哪个事件最让你感动。
事件
形象及性格
家境贫寒,儿女多,不得已只 得留下八个孩子
悲苦
终日忙碌,煮饭、种田、种菜、 喂猪等,是个好劳动
勤劳、辛苦
给孩子做有“滋味”的饭食, 亲手为孩子纺线织衣
聪明能干
在家务农任劳任怨,协调一家 和谐相处,周济和照顾比自己 更穷的亲戚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 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 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 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 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 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写作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 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 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 行的公祭仪式。公祭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 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精神不朽”的大红旗。
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 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 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 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刘少奇、 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为“教子成民族英雄,举 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 家风”。
品味语言,把握文本特色
探究一: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母亲 深沉的爱。请分小组探究讨论,说说本文具有如此 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的原因。
明确:文本善用朴素的语言,而将深情寄 寓其中,十分具有感染力。
【教学提示】语言有质朴,有瑰 丽,但它们表情达意的程度并无 高下之别。
请你在文中选择触动你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赏析:“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突出母亲的辛劳之 巨,而“生我前”更表现出了母亲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 的辛苦表露无遗,同时还表露出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探究二: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 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的存在,那么,这篇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呢? “我”在文中表露出何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
感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
体味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1.请结合全文思考,“我”在写母亲勤劳善良一生的同时,抒 写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教育与影响。
明确: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 劳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 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 惯,也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教会 “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抵 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 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一句总括 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 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 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 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2.母亲对“我”影响颇多,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作者在文中写了多则事例来表现母亲的勤劳与母亲 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 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段,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理解。
明确: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不仅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 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 补救之法,以报答母亲深恩。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 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 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 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 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 能够过快乐的生活。”作者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 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 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课堂小结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 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 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表 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哀思母亲,敬重母亲, 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 情赞歌。
主题归纳
课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 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 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 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 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