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
2017年5月,学院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际,着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地的建设情况
(一)组织机构、建设规划与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
依据辽宁省教育厅的指示要求,成立了由何辉院长任组长,刘兴富副院长任常务副组长,由科技处、教务处、实习就业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资产处负责人任组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办公室,科技处、教务处处长于自强任负责人,明确了责任分工。
2、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规划》。
学院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就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责任分工、建设方案,以及有关政策等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划。
3、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
理办法》、《******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竞赛实施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量管理办法》等现有制度,补充制定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为孵化基地的有效运行做好了制度保障。
4、完善资金支持渠道。
孵化基地以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为核心目标,以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为主要特征,面对我校现有的5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有针对性、计划性的投资。
基地的资金目前以学校投资为主,专款专用,对进入基地的项目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截止到6月中旬,我院共针对5个项目定向投资2.8万元。
(二)场地建设及项目孵化情况
根据教育厅对学院发展的要求,经公司协商,决定******与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在我院“应用技术综合楼”内划出两层楼,大约2000㎡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目前正在进行改造施工,预计下学期投入使用。
在此之前,学院立足于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实验室,共计750㎡,作为临时的孵化基地,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其中包含:信息技术系的“互联网+创新实践平台”、外语系的“翻译公司”、经济管理的“企业信息化营销实践平台”等等。
目前,我校入住孵化基地的是依托在2016年获批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省级的4项,参与的项目的学生共73人,其中应届毕业生27人、在校生46人。
(三)组建校内外结合的、稳定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依托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校内选配和校外聘请,聘任了8名富有创新创业经验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教师、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创新创业导师为孵化基地服务。
其中,校内5人,校外3人,含国家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辽宁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辽宁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
这些导师从学生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到项目策划、项目进入孵化基地,实施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
(四)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培养方案设置了集中实践环节,将创新创业实践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在通识教育必修课模块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基础》;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增设创新创业模块,开设《创业学》、《大学生成功就业攻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课程。
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将创新创业学分纳入学分管理,并制定了具体的学分认定制度。
2、在已有的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模块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加大了实践学时比例。
目前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比例均达到30%以上。
(五)强化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
1、搭建与行业、企业的创新创业合作平台。
通过创新创业实践
平台,学校先后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锦州滨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青岛鹏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青岛鹏腾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市旅游局旅游培训中心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这些企业积极参加孵化基地建设,并派一线人员到学校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参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进行指导。
2、立足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机会。
为了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条件,我校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建设,结合专业特点,不断加强校企联盟建设工作,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2017年,我院先后加入了辽宁省机器人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体育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旅游服务业联盟,涵盖了机械类、电气类、智能控制类、信息产业类、体育产业类、旅游类等多个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0%以上。
3、立足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活动。
依托辽宁省教育厅、有关行业、企业的各种科技竞赛和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横向科研课题的研发等。
本学年我院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在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参加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导游大赛、2016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2016年“创青春”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2017年第十三届“挑战杯”辽宁省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中均
获得可喜的成绩,共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奖项100项,市级奖项7项。
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响应省教育厅有关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指示,我们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可行性强的基地建设规划,并按步骤、有计划的逐步落实当中。
但是,作为民办高校,基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短缺。
实践平台建设缺乏足够配套的资金支撑,导致专业实验设备缺乏。
2、教师队伍支撑不够。
亟待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3、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如何与专业培养方案有效衔接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之,在辽宁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我校积极行动、周密规划、认真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后,我校会进一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快孵化基地建设步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
2017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