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2节《密度》学案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密度的公式是,
两个变形公式①,用来求质量;②,用来求体积
其中:m表示,单位是;
V表示,单位是;
ρ表示,单位是。
4、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
1g/cm3=Kg/ m3
(三)密度表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8页各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看看有什么规律?
1.不同物质的密度.
2.同种物质在不同物态下,其密度一般;
其中:m表示,单位是;
V表示,单位是;
ρ表示,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1g/cm3=Kg/ m3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这一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密度的应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二: 密度的应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8页内容及图6-2-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当我们不能判断物质的种类时,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
要求:
独立完成。积极动脑,
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2节内容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1)
设计人:李广山 合作人:樊秋莲 吕玲艳审核人: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目 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认识密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6-118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
(一)实验探究:1 cm3物体质量的含义
1.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_________的仪器,利用_________法也可以间接地测量固体的体积,其测量单位是。符号是 。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2.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小明同学测出了三个铝块和三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填入表中,然后分析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1
27
10
铝块2
54
20
铝块3
81
30
铁块1
79
10
铁块2
158
20
铁块3
237
30
(1)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和,利用密度的公式去计算物体的密度,然后对照密度表,就可以知道是哪种物质了。
2.利用密度选择材料 ①飞机材料应选择密度较的物质,以减轻质量,便于起飞和运输;②拍摄影视剧中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用密度较的泡沫塑料做道具;
3.利用密度公式去计算密度、质量和体积
①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可以计算质量,如要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质量,不可能用秤去测量,但是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去测量纪念碑的长、宽、高,算出体积,然后再用公式计算出质量;
(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提问:①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②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积极发言: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达标检测
1.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1
铝块
54
20
2
铝块
108
3
松木
108
216
4
松木
10
20
(1)将上表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_______.
A、3 kg/m3; B、1kg/m3; C、2kg/m3; D、 无法确定。
2.一体积为0.2 m3×103kg/m3的铝块,它的质量是多少?
3.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是0.2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0.7kg,用此瓶装某种液体,最多能装0.45kg。求:(1)玻璃瓶的容积、
(2)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1 cm3物体质量的含义
1.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水法也可以间接地测量固体的体积,其测量单位是毫升。符号是ml。体积的国际单位
是立方米符号是m3
(2)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3)① 看清楚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筒一般采用的单位是ml (cm3);
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7.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密度之比为2︰1,则体积之比为
要求:
独立完成。积极动脑,
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2节内容
《密度》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目 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上,用镊子将拨至标尺左端的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两端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3)称量:把被测的物体放在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
(4)② 测量时应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台;
(5)③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凹液面或凸液面,视线应与
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相平。
④ 量筒和量杯中,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另外一个的刻度应是上密下疏(选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
2.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小明同学测出了三个铝块和三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填入表中,然后分析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1
27
10
铝块2
54
20
铝块3
81
30
铁块1
79
10
铁块2
158
20
铁块3
237
30
(3)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不同;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4)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时(如铁块1和铝块1),质量不同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四)密度的概念
1、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物质的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2)
: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目 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
两个变形公式①,用来求质量;②,用来求体积
4.将一块质量为m,密度为ρ的金属切去一半,剩余部分的质量为,密度为。
5.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ρ=m/V,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2)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① 看清楚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量筒一般采用的单位是_________;
② 测量时应把量筒和量杯放在_________;
③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_________,如果液面是凹液面或凸液面,视线应与 。
④ 量筒和量杯中,_________的刻度是均匀的,另外一个的刻度应是_________(选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
C、体积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2.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成的。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
绘制思维导图
达标检测
1.有一种装氧气的钢瓶,里面装有密度为3kg/m3的氧气,一次气焊用去1/3,则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
1g/cm3=103kg/ m3
(三)密度表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8页各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看看有什么规律?
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在不同物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3.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气体的密度最小.
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由物质的种类决定: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即:密度是一定的)。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
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多种多样
用不同颜色的笔等。
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它们?
学生思考:从颜色、气味、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
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认识密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6-118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
学生交流讨论后,积极发言: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它们?
学生思考:从颜色、气味、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
3.通常,固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次之,气体的密度.
;它只与有关, 与它的质量和体积.
,读作
表示:。
[及时练习]1.学了密度公式ρ=m/V后,同学们正在讨论“密度的大小由什么决定”,你同意下列哪个说法? ( )
A.密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B.密度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3)称量:把被测的物体放在左盘里,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镊子向右盘里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或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
(4)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它的真实含义是( )
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 D、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3.×103Kg/ m3,表示的意义是
2、定义: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ρ(读作“rou”)来表示
3、密度的公式是ρ=m/V,
两个变形公式①m= ρV,用来求质量;②V=m/ρ,用来求体积。
其中:m表示质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是kg;
V表示体积,单位是m3;
ρ表示密度,单位是kg/m3。
4、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还有g/cm3
(2)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时(如铁块1和铝块1),质量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二)密度的概念
1、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物质的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定义:物体的与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用字母ρ(读作“rou”)来表示
向盘里按的顺序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的总质量加上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提问:①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②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
②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可以计算体积,例如要想知道自己的体积,不可能直接测量,但是我们可以地测出自己的质量,根据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基本相同,然后由公式代入计算就可以了。
③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及时练习]1.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切去一半,对剩下的半块砖,正确说法是( )
A、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B、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
两个变形公式①,用来求质量;②,用来求体积
其中:m表示,单位是;
V表示,单位是;
ρ表示,单位是。
4、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
1g/cm3=Kg/ m3
(三)密度表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8页各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看看有什么规律?
1.不同物质的密度.
2.同种物质在不同物态下,其密度一般;
其中:m表示,单位是;
V表示,单位是;
ρ表示,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1g/cm3=Kg/ m3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这一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密度的应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二: 密度的应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8页内容及图6-2-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当我们不能判断物质的种类时,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
要求:
独立完成。积极动脑,
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2节内容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1)
设计人:李广山 合作人:樊秋莲 吕玲艳审核人: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目 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认识密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6-118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
(一)实验探究:1 cm3物体质量的含义
1.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_________的仪器,利用_________法也可以间接地测量固体的体积,其测量单位是。符号是 。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2.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小明同学测出了三个铝块和三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填入表中,然后分析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1
27
10
铝块2
54
20
铝块3
81
30
铁块1
79
10
铁块2
158
20
铁块3
237
30
(1)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和,利用密度的公式去计算物体的密度,然后对照密度表,就可以知道是哪种物质了。
2.利用密度选择材料 ①飞机材料应选择密度较的物质,以减轻质量,便于起飞和运输;②拍摄影视剧中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用密度较的泡沫塑料做道具;
3.利用密度公式去计算密度、质量和体积
①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可以计算质量,如要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质量,不可能用秤去测量,但是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去测量纪念碑的长、宽、高,算出体积,然后再用公式计算出质量;
(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提问:①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②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积极发言: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达标检测
1.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1
铝块
54
20
2
铝块
108
3
松木
108
216
4
松木
10
20
(1)将上表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_______.
A、3 kg/m3; B、1kg/m3; C、2kg/m3; D、 无法确定。
2.一体积为0.2 m3×103kg/m3的铝块,它的质量是多少?
3.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是0.2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0.7kg,用此瓶装某种液体,最多能装0.45kg。求:(1)玻璃瓶的容积、
(2)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1 cm3物体质量的含义
1.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水法也可以间接地测量固体的体积,其测量单位是毫升。符号是ml。体积的国际单位
是立方米符号是m3
(2)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3)① 看清楚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筒一般采用的单位是ml (cm3);
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7.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密度之比为2︰1,则体积之比为
要求:
独立完成。积极动脑,
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2节内容
《密度》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目 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上,用镊子将拨至标尺左端的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两端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3)称量:把被测的物体放在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
(4)② 测量时应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台;
(5)③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凹液面或凸液面,视线应与
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相平。
④ 量筒和量杯中,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另外一个的刻度应是上密下疏(选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
2.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小明同学测出了三个铝块和三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填入表中,然后分析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1
27
10
铝块2
54
20
铝块3
81
30
铁块1
79
10
铁块2
158
20
铁块3
237
30
(3)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不同;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4)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时(如铁块1和铝块1),质量不同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四)密度的概念
1、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物质的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2)
: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目 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
两个变形公式①,用来求质量;②,用来求体积
4.将一块质量为m,密度为ρ的金属切去一半,剩余部分的质量为,密度为。
5.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ρ=m/V,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2)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① 看清楚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量筒一般采用的单位是_________;
② 测量时应把量筒和量杯放在_________;
③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_________,如果液面是凹液面或凸液面,视线应与 。
④ 量筒和量杯中,_________的刻度是均匀的,另外一个的刻度应是_________(选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
C、体积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2.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成的。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
绘制思维导图
达标检测
1.有一种装氧气的钢瓶,里面装有密度为3kg/m3的氧气,一次气焊用去1/3,则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
1g/cm3=103kg/ m3
(三)密度表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8页各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看看有什么规律?
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在不同物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3.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气体的密度最小.
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由物质的种类决定: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即:密度是一定的)。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
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多种多样
用不同颜色的笔等。
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它们?
学生思考:从颜色、气味、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
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认识密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6-118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
学生交流讨论后,积极发言: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它们?
学生思考:从颜色、气味、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
3.通常,固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次之,气体的密度.
;它只与有关, 与它的质量和体积.
,读作
表示:。
[及时练习]1.学了密度公式ρ=m/V后,同学们正在讨论“密度的大小由什么决定”,你同意下列哪个说法? ( )
A.密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B.密度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3)称量:把被测的物体放在左盘里,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镊子向右盘里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或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
(4)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它的真实含义是( )
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 D、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3.×103Kg/ m3,表示的意义是
2、定义: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ρ(读作“rou”)来表示
3、密度的公式是ρ=m/V,
两个变形公式①m= ρV,用来求质量;②V=m/ρ,用来求体积。
其中:m表示质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是kg;
V表示体积,单位是m3;
ρ表示密度,单位是kg/m3。
4、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还有g/cm3
(2)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时(如铁块1和铝块1),质量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二)密度的概念
1、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物质的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定义:物体的与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用字母ρ(读作“rou”)来表示
向盘里按的顺序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的总质量加上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提问:①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②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
②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可以计算体积,例如要想知道自己的体积,不可能直接测量,但是我们可以地测出自己的质量,根据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基本相同,然后由公式代入计算就可以了。
③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及时练习]1.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切去一半,对剩下的半块砖,正确说法是( )
A、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B、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