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叶·母亲》课堂笔记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二、字词积累。

1. 生字词。

- 蒂(dì):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 梗(gěng):植物的枝或茎。

- 匿(nì)笑:偷偷地笑。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

- 攲(qī)斜:倾斜,歪斜。

三、文章结构。

1. 整体结构。

- 文章以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为主体内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 开头由父亲的朋友送莲花引出下文对莲花的描写。

-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了雨中荷叶护红莲的画面。

- 结尾通过联想,将自己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四、内容分析。

1. 描写红莲的语句及作用。

- 文中对红莲的描写有多处。

如“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这里通过描写红莲的生长状态,从“菡萏”到“开满”,展现了红莲的美丽与生机。

- 作用:红莲是作者抒情的依托对象。

它的美丽、娇弱与后文在风雨中的遭遇形成对比,更能突出荷叶对它的保护意义。

2. 描写荷叶的语句及作用。

-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这里描写荷叶在风雨中勇敢地保护红莲,荷叶是“勇敢慈怜”的。

- 作用:荷叶象征着母亲,荷叶对红莲的保护,象征着母亲对子女的呵护,通过对荷叶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母爱的伟大。

3. 文中的情感变化。

- 文章开始时,作者的心情是平静的,当看到红莲在风雨中的遭遇时,心中产生了担心、烦闷。

- 看到荷叶护红莲的场景后,转为感动、欣慰。

- 最后联想到母亲,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

五、写作手法。

1. 借物抒情。

- 作者借荷叶保护红莲这一自然现象,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荷叶和红莲之上,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2. 对比手法。

- 文中将红莲在风雨中的无助与荷叶的勇敢保护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荷叶(母亲)的伟大形象。

六、主题思想。

- 文章通过描写雨中荷叶护红莲的情景,以物喻人,赞颂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