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说明:
1。
本试卷共15页,计2道大题,35道小题:
2。
本次考试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试卷共两部分,第Ⅰ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答案全部写在试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作答)观察图1中的四种景观,完成1-2题.
1。
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
A。
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B。
远眺、仰视、低临水面、俯瞰
C。
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晴时、仰观
D。
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乘船、仰观
2形成“女神思春”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 风化、侵蚀B。
侵蚀、搬运C。
溶蚀、沉积 D. 沉积、风蚀
图2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
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且山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读图,回
答3—5题.
3.形成图中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褶皱弯曲B.断裂上升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4.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5.作为旅游资源,该名山的突出特点是()
A.可创造性和永续性B.内容的多样性和季节的变化性
C.空间分布的广泛性D.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定向性图3为山东省四处著名旅游景观.读图,回答第6题.
6.图中( )
A.甲属于地质地貌景观类型 B.乙因其科学价值而吸引游客
C.丙的观赏需洞悉文化定位 D.丁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
我国“三江并流”由三条河流并肩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地。
读图4,完成7—8题.
7。
图中的河流,其上游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是() A.甲、乙B.乙、丁C.甲、乙、丙D.乙、丙、戊
8。
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的是( )①高山湖泊②火山锥③峡谷④冰川⑤地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
读图5,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
A.气候干旱,风沙较大
B.地貌形成的主要内力作用为岩浆活动
C.构成地貌岩体的岩石以沉积岩为主
D.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堆积
10。
“阿诗玛”是我国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的彝族姑娘。
欣赏图中“阿诗玛景观”应()
①俯视②选择特定位置③把握观赏时机④抓住景观特色
⑤发挥想象⑥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读丹霞地貌景观图(图6)及其形成示意图(图7),回答11-12题。
11.丹霞地貌形成过程是( )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地壳抬升B.固结成岩—地壳运动、裂隙-侵蚀
C.地壳下沉-侵蚀、搬运—固结成岩D.变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堆积
12.关于丹霞地貌的类型( )
A.甲为干旱峰林型B.甲为湿润山地型
C.乙为湿润峰林型D.乙为干旱峡谷型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燕山山脉的结合部,花岗岩石林地貌为其主要特色之一。
据图8和资料回答13-14
题。
13。
该地花岗岩石林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固结成岩D.风化、侵蚀—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14。
该地质公园所处的地理环境具明显的过渡性,表现为( )A.森林和草原过渡B.湿润区和半湿润区过渡C.水田和旱地过渡D.平原和山地过渡
15。
关于该旅游景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类型多样,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B.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C.当高远眺、把握时机是主要观赏原则
D.景区路线长、景点多、环境承载力大
16.关于该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景区有明显的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
②游览路线中各种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满足游客需求
③景区旅游内容丰富,需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
④景点紧邻道路分布,方便游客休憩和观赏
A。
①③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图10是“纳米布沙海"的景观照片,它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沿海沙漠之一,2013年6月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读图,回答第17题.
17.该景观()
A.具有鲜明季节特点B.雨过天晴观赏最佳
C.所在地区经济发达D.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图11所示山地均为“世界遗产”。
读图,回答18—19题.
18。
图中山地()
A.①为华山B.②③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C.④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D.⑤⑥特色为风蚀雅丹地貌19.图中各景区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环境容量的关系是()A.旅游活动规模不受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B.旅游活动规模应小于旅游极限容量
C.旅游活动规模应小于旅游合理容量D.旅游活动规模决定旅游环境容量
读图12,回答20-21题。
20。
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A。
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21。
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
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B。
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
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D。
水陆交通通达
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图13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读图,回答第22题。
22。
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图14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第23题。
23.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D.湖泊是火山口
积水形成的
图15是黄山著名旅游景观“猴子观海"照片。
读图,回答第24题。
24.该景观()
A.表现出褶皱山脉的特点B.风化作用较为显著C.阴雨天气观赏效果最佳D.形成受滑坡的影响
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
读图16、17,完成25—27题.
25.游客出发前观察图甲,判断图示地区的河流流向特点是() A.多数从西流向东B.从中部流向四周
C.多数从南流向北D.从四周流向中部
26.游客从M走到N,其所经地区地势起伏与图乙所示剖面线对应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7。
图甲中七星山和大屯山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A.美学价值、历史价值B.科学价值、历史价值C.美学价值、文化价值D.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图18为武陵源群峰。
读图,回答第28-29题。
28。
该景观()
A.因冰川侵蚀形成B.具有永续性的特点C.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D.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29。
欣赏“千峰竞秀"的武陵源,应()
A.洞悉其历史文化定位B.重点把握其科学价值C.选择适当距离俯瞰D.置身其中感悟意境读图19“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0题。
30.若在该区域发展旅游业,可供开发的资源有( )
①山地冰川景观②沙漠景观③喀斯特景观④草原牧场⑤壮族风情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④⑤
Ⅱ卷
二、综合题(5小题,共55分)请直接答在卷面上.
31.(10分)读“西藏自治区旅游景点分布图”,结合你对西藏的了解,回答问题。
(1)简要评价西藏自治区旅游开发条件(6分)
(2)说出西藏旅游最适宜的季节,并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列出旅行需要准备的物品(4分)。
32。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2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2分)(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
(4分)
(3)说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游客前往该地旅游多乘飞机抵达的原因。
(4分)
33.(10分)“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了加速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采取的重要举措,读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