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共3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下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1—8课)
温馨提示:1、本试题卷共五道大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卷,请在答题卡的相应有效区域内作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
A. 会直立行走
B. 手脚分工
C.过群居生活
D.懂得人工取火
2. 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小明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当主办者发给他一
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工具应该为
A. 石制工具
B. 铁制工具
C. 棍棒
D.硬质土块
3. 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
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 两颗门齿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鱼类化石
D. 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
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C. 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5. 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B.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D. 北京人已会建造房屋,种植粮食
6.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应当是
A. 北京人
B. 蓝田人
C.山顶洞人
D. 元谋人
7. 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
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
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8.《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
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A. 会使用火
B. 依靠采集生活
C. 会人工取火
D. 会制造石器工具
9.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
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要去
A. 陕西省
B. 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10. 下列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①烧骨
②石器③洞穴中的灰烬④骨针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 根据媒体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

元谋人的“唯一
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生活在中国云南省元谋县
C.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12.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
叙述,错误的是
A. 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 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 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13. 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
命运。

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
A. 国人暴动
B. 犬戎族攻破镐京
C. 城濮之战
D. 牧野大战
14.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 禹建立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原始农耕的出现
15.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A. 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B.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C.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 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16. 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誉得益于战国时期哪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A. 开凿灵渠
B. 开凿大运河
C.治理黄河
D.修建都江堰
17. 成语“桀犬吠尧”“助纣为虐”中的“桀”和“纣”分别是哪一朝代的暴君
A. 夏、商
B.商、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西周
18. 追求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 “兼爱”、“非攻”
C.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19.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国家繁荣,社会稳定
B.统治暴虐,人民抱怨
C.人民安家乐业
D.社会急剧变化
20.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
有文字的龟甲。

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 它是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 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C. 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 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
21. 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牧野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 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 齐国
B. 晋国
C. 宋国
D. 吴国
23. 巨大的商代司母大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 畜牧业发达
B. 原始农耕出现
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4. 下列器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④铁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2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 春秋和战国
B. 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二、历史小诊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T”,错的打“F”,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北京人学会了人工取火。

27、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

28、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年代都是距今约7000年。

29、人类产生之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属于旧石器时代。

30、黄帝、炎帝被华夏子孙尊奉为是人文始祖。

3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3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4、春秋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35、墨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

三、填图析图题(36题1分,37题2分,38题2分,共5分)
36、下图为《某工程示意图》,37、下图为《战国七雄图》ABCD中代表秦
由负责修筑(1分)国、楚国的分别是、(填字母2分)
36题37题
38、右图青铜器的名称是(2分)
四、材料解析题:(39题5分,40题5分,共10分)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 6 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1分)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2分)
40、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


材料二:(见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

(2分)
(2)材料二中图一与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为何他们建造不同类型的房屋?(3分)
五、综合题:(41题8分,42题8分,43题9分,共25分)
41、图片中可以感受历史,下面是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黄帝、尧、舜、禹的画像
黄帝尧舜禹请回答:
(1)请你写出与黄帝同一时期的黄河流域和东方的部落联盟首领各一位。

(2分)
(2)在这些首领中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关的人物有哪些?(3分)这种制度叫什么?(1分)
(3)这些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举例说明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对待历史史实与神话传说的关系。

(2分)
4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

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战国”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时代……
(1)材料一中“繁荣局面”具体指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局面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1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此时的战争在客观上有哪些积极的作用?(3分)
43、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
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中国通史》
材料二: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一一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哇。

一一维基百科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分)从材料看,这项法令的实行有什么作用?(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重要措施?(1分)材料一、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哪一方面的措施?(1分)
(3)从材料三看,商鞅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这次改革与秦统一有什么联系?(1分)
2020年下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26F 27F 28F 29T 30T 31F 32T 33T 34F 35F
三、填图析图题:
36、李冰
37、A D
38、四羊方尊
四、材料解析题:
39、(1)群居生活。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

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

40、(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2))图一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图二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

因为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气候)不一样。

半坡人居住的地方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河姆渡人居住的地方温暖潮湿,
五、综合题:
41、(1)炎帝、蚩尤
(2)尧、舜、禹;制度叫禅让。

(3)历史史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

例如,传说中黄帝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可以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谷物的种植,出现了原始农业。

42、(1)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兴办私学。

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特点:战争频繁,争夺激烈。

(3)作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43、(1)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作用:该法令的实行,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2)措施:统一度量衡。

方面:经济方面。

(3)成效: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联系:商鞅变法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考古发掘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神话传说
2.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人工取火
D.会制造工具
3.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会建造房屋
B.能制作陶器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能饲养家禽家畜
4.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此诗句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禹
B.炎帝
C.黄帝
D.舜
5.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下面的知识点,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夏朝的建立者是启
B.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C.夏桀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
D.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6.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出西周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选举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7.《尚书·多士》中说“先人有册有典”。

这个说法依据甲骨文,甲骨文“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形,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

请你判断,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朝代最早应是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晚期
D.春秋时期
8.我国商朝时期铸造出世界上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

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作的祭器,是商朝时青铜器的代表作,它就是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利簋
9.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B.青铜业发展
C.纺织业的发展
D.煮盐业的发展
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其实质是
A.战争
B.争霸
C.新旧制度交替
D.百家争鸣
11.成语故事是历史的再现。

下列成语中,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有
①退避三舍②卧薪尝胆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④破釜沉舟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12.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0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几个大国对峙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适者生存
B.走向统一
C.弱肉强食
D.王室衰微
13.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李冰是
A.春秋时期秦国人
B.战国时期秦国人
C. 秦朝人
D.西汉人
14.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你知道老师引用教育学生的思想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15.“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起,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1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夏朝
17.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何种特点
A.皇帝独尊
B.君权神授
C.皇权至上
D.皇位世袭
18.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19.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战争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下列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A.严酷的刑罚
B.沉重的赋税
C.秦的暴政
D.繁重的徭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个小题,共30分)
21.(4分)下图的年代尺中A(公元前770年)是公元前①世纪,从 A到B 是我国历史上的②时期,C(公元前221年)发生的历史事件③,D处的历史事件建立的政权是④
22.(7分)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材料三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1分)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并据此指出秦国变法的特点。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说明为何称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1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

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

----孙中山
材料二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
孟子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赞誉尧舜统治的原因。

尧舜时期通过哪一制度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分)
(2)孔子和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请概括材料二中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3分)
(3)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1分)
24.(6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浸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
(2)材料二中的“寡人”指的是谁?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2分)
25.(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戍卒叫,函
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不少于三
个)?(3分)
(2)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一二请用一两句话对秦始皇作简要评价。

(2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C D D B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B C B A A B C C
二、非选择题
21.(4分)①公元前8世纪②春秋③秦朝的统一④张楚政权
22.⑴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1分)
⑵有利条件:借鉴东方诸国变革的经验;秦孝公的支持等(1分意思相近也可)
特点:后来居上;注重创建新制度;改革成效最明著(商鞅变法最彻底、最成功也可,1分)
⑶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
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分)
⑷要勇于改革创新,改革要顺应发展潮流,改革是强国之路。

(1分意思相近也可)
23.⑴原因: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民主)(1分)制度:禅让制(1分)
⑵学派:儒家学派(1分);共同之处:都主张以民为本,都强调“仁”(2分)
⑶意义: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发展。

(任答1点得1分)
24.⑴分封制;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2分)
⑵嬴政或者秦始皇郡县制(2分)
⑶诸侯势力过大(1分);君主专制(1分)
25.(1)“六王毕”指六国灭亡;“四海一”指全国统一;“蜀山兀,阿房出”指修建阿房宫;“戍卒叫,函谷举”指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写出三个得3分)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2分)
(3)秦始皇兼并六国,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他修建阿房宫,加重人民负担,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秦始皇功大于过,不愧“千古一帝”(评价正确即可)(2分)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以下资料是我们从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的,据此可以说明
①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比较粗糙②北京人可能会用火烧烤食物
③北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④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某遗址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

该遗址可能是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3. 据下图判断,居住在这种房屋样式的原始居民是()
A. 北京人
B. 半坡原始居民
C. 河姆渡人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4. “全球华人,同根同源,不忘初祖,爱我中华”,这是2019年3月“中华民族万姓先祖报恩祭祖活动”的一段祭文。

祭文中“初祖”是指()
A. 炎帝
B. 黄帝
C. 炎帝、黄帝
D. 尧、舜、禹
5. 历史学习中,示意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

最适合如下图标题的是
A. 炎黄联盟的形成
B. 禅让制的形成
C. 华夏族的形成
D. 世袭制的形成
6.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内容纳入同一个学习主题,则该主题最准确的表述是( )
A. 中华文明探源
B. 大变革时代
C. 大一统的时代
D. 大分裂的时代
7. 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这标志着()
A.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 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8.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它应该是属于
A.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B. 公元21世纪70年代
C.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 公元20世纪70年代
9. “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

在下列出土的青铜工艺成就中,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10. 我国古代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天五鼎四簋”的说法,这体现了()
A 青铜器适用范围广泛 B. 青铜器主要用于食器
C. 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成为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D.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11. “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书面语”指
A. 刻在陶器上的符号
B.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
C. 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 小篆
12. 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 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B. 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C. 已经出现牛耕
D. 人民注重农业
13.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下列不能从材料得出的信息是
A. 桓公称霸诸侯
B. 管仲助力桓公
C. 争霸造成社会动荡
D. 改革使齐国百姓受益
14.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