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篷船文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篷船文案
文案中的一种。

形状似小船,又有篷,故名“乌篷船”,多用竹木、茅草等材料建造而成,因外形酷似乌篷船,所以叫做“乌篷船”。

特点是轻巧灵活,便于撑行,宜于漂流。

可载客人,或临时载货物。

最早的乌篷船不是用芦苇制作的,而是用麦秆编织的,后来由于麦秆越来越少,便改用竹篾或铁丝代替,经历了几百年发展演变,至清末民初才真正出现了用竹子和铁皮搭盖而成的简易乌篷船。

乌篷船是江南水乡极为常见的水上交通工具之一,如今还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我国最早记录乌篷船的书籍是明代的《事物绀珠》,这本书里对江南地区十分常见的轻快便捷的乌篷船描写道:“乌篷船是无骨无篷的,亦称画船……装饰华丽……以彩绸缎带为篷,帆船式样的,二人坐船头一个划船,船尾还有一个持桨掌舵,别处也偶尔有之,却并不普遍,也只有富商巨贾才买得起……”《事物绀珠》上虽然没有把当时苏州的乌篷船介绍全面,但从其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到它的风光迷人与舒适精致,足见它深受欢迎程度。

江南地区在隋朝大业年间开凿运河,沟通了太湖与钱塘江两条水系,这使得周围村落间往来便利很多,方便交换物资,尤其是盛产粮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自古以来,水路比陆路更加方便,且没有太多山川阻隔,再加上“车马喧嚣尘土飞扬”影响人们游玩心情,老百姓便逐渐将河流中穿梭往来的各类船舶都统称为“乌篷船”。

我生活在西子湖畔,亲眼目睹了乌篷船是怎么样穿街走巷,向人们提供舟楫渡口的服务,甚至被专门制定成风俗习惯——观潮日观看庙会前、午夜
起航时听到震耳欲聋声音就知道乌篷船要出发了。

到了高潮节日,好戏连台的“白蛇传”在船上连唱几天,乌篷船慢悠悠地晃着,乘客喝茶聊天,热闹至极!乌篷船已经融入了每位苏州市民的血液中,谁家孩子放学回家就嚷着要爸妈给他准备黑豆黄豆红枣乌鸡蛋和肉圆汤吃,即使住楼房进城了,儿女们有空还是想着抽空来坐坐乌篷船,感受那久违了的儿时乐趣。

过去苏州、杭州的乌篷船每逢重阳节就会停下来休息,今年按照往例这天,父母们不管身体健康否,有时候七八十岁高龄的也不辞辛苦从遥远的老家赶来苏州陪伴子孙。

子孙们则拎着礼品点心纷纷登岸打卡拍照留念,坐船玩耍散步游览观赏,老人则在船舱内泡功夫茶或者打麻将消遣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