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道德起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风尚习俗道德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道德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自由道德
(四)无产阶级道德
(一) 原始社会的风尚习俗道德
原始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
1、维护氏族整体利益是原始道德的基本准则
2、平等、互助、共同劳动是原始道德的重要规范
3、勇敢刚强是原始人最崇敬的美德
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3、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是资产阶级主要的价值观念;
(四)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1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统一的道德----分裂对抗的道德-----统一的道德
2道德的发展是曲折的:
善与恶的斗争---剥削阶级道德的进步与没落----劳动人们道德的先进与落后。
一方面,统治阶级的道德:
(1)忠于国家、君主是统治阶级最主要的道德原则
(2)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是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道德要求
(3)鄙视劳动、歧视妇女、主张男尊女卑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2、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大,意识越清晰,基于利益追求引发的冲突就越多”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的社会条件;
4、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条件。
-------人类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有少数人的意识逐渐发展为多数人的意识,变成普遍的共同的社会要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期间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这就是道德形成的历史。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2天赋论
四“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孟子
3.人自身的生产(两性关系):杂婚-------血缘家庭的群婚--------对偶婚(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4.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需要更多的交换和调整关系)-----道德规范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道德起源的条件: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围绕着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主要有两种关系:两性关系与生产关系)
另一方面,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顽强勇敢团结互助
勤劳节俭艰苦朴素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
1、道德的进步与退步相伴随;
2、道德成为独立的社会上层建筑成分和意识形态;
3、政治道德化,道德宗教化;
(三) 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自由道德
1、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最基本的价值和原则;
一、道德的起源
(一) 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启论2、天赋论3、情感欲望论4、动物本能论5、不可知论
1神启论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孔子《论语·宪问》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
“摩西十诫”: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3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每一个时代的道德都从自己所处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出发对以往的道德扬弃,继承并创造新道德。
思考题:
1道德起源的条件
2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的道德特征
3“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实质
1维护氏族整体利益是原始道德的基本准则2平等互助共同劳动是原始道德的重要规范3勇敢刚强是原始人最崇敬的美德集体所有平等互助平均分配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例2
第四讲道德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道德起源的条件
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发展和进步的规律性
——中国先秦法家(韩非、商鞅等)
4动物本能论
“道德观念,原本发生于社会本能”
人类道德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本能——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理学者
(二)马克思的道德起源论
逻辑顺序:
1.生存需要(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
2.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形成最原始的协作关系、人际关系比如:合群、互助、合作--------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伴随着人的意识的发展)-----少数人的利益需要维护(比如氏族酋长)----风尚习俗开始承担这一任务----一定的规范开始形成。
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康德
3情感欲望论
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法律和礼仪的产生就是为了规范和制约人的贪利的恶性,利用刑赏的方法维护社会秩序。
例1:
例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
1、纯朴性与野蛮性并存:血族复仇
2、直观性与狭隘性同在:限于氏族内部的道德
3、自发性与外在性一体:对外在自然现象的恐惧是他们懂得集体利益是至上的。
(二)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道德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
(一)原始社会的风尚习俗道德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道德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自由道德
(四)无产阶级道德
(一) 原始社会的风尚习俗道德
原始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
1、维护氏族整体利益是原始道德的基本准则
2、平等、互助、共同劳动是原始道德的重要规范
3、勇敢刚强是原始人最崇敬的美德
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3、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是资产阶级主要的价值观念;
(四)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1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统一的道德----分裂对抗的道德-----统一的道德
2道德的发展是曲折的:
善与恶的斗争---剥削阶级道德的进步与没落----劳动人们道德的先进与落后。
一方面,统治阶级的道德:
(1)忠于国家、君主是统治阶级最主要的道德原则
(2)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是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道德要求
(3)鄙视劳动、歧视妇女、主张男尊女卑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2、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大,意识越清晰,基于利益追求引发的冲突就越多”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的社会条件;
4、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条件。
-------人类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有少数人的意识逐渐发展为多数人的意识,变成普遍的共同的社会要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期间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这就是道德形成的历史。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2天赋论
四“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孟子
3.人自身的生产(两性关系):杂婚-------血缘家庭的群婚--------对偶婚(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4.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需要更多的交换和调整关系)-----道德规范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道德起源的条件: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围绕着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主要有两种关系:两性关系与生产关系)
另一方面,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顽强勇敢团结互助
勤劳节俭艰苦朴素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
1、道德的进步与退步相伴随;
2、道德成为独立的社会上层建筑成分和意识形态;
3、政治道德化,道德宗教化;
(三) 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自由道德
1、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最基本的价值和原则;
一、道德的起源
(一) 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启论2、天赋论3、情感欲望论4、动物本能论5、不可知论
1神启论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孔子《论语·宪问》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
“摩西十诫”: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3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每一个时代的道德都从自己所处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出发对以往的道德扬弃,继承并创造新道德。
思考题:
1道德起源的条件
2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的道德特征
3“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实质
1维护氏族整体利益是原始道德的基本准则2平等互助共同劳动是原始道德的重要规范3勇敢刚强是原始人最崇敬的美德集体所有平等互助平均分配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例2
第四讲道德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道德起源的条件
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发展和进步的规律性
——中国先秦法家(韩非、商鞅等)
4动物本能论
“道德观念,原本发生于社会本能”
人类道德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本能——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理学者
(二)马克思的道德起源论
逻辑顺序:
1.生存需要(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
2.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形成最原始的协作关系、人际关系比如:合群、互助、合作--------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伴随着人的意识的发展)-----少数人的利益需要维护(比如氏族酋长)----风尚习俗开始承担这一任务----一定的规范开始形成。
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康德
3情感欲望论
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法律和礼仪的产生就是为了规范和制约人的贪利的恶性,利用刑赏的方法维护社会秩序。
例1:
例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
1、纯朴性与野蛮性并存:血族复仇
2、直观性与狭隘性同在:限于氏族内部的道德
3、自发性与外在性一体:对外在自然现象的恐惧是他们懂得集体利益是至上的。
(二)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道德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