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新媒体时代下的优秀广播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打造新媒体时代下的优秀广播剧
作者:林川熊羽涂梦芸朱轩政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7期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广播剧的市场,现在的广播剧市场现状并不乐观,如何在现在的媒体特点下创作出优秀的广播剧,如何将广播剧创作根据受众的寻求进行细分,这都是广播剧的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合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把握优秀广播剧的受众与标准,提高演员技巧,结合网络推广,让广播剧找到自己新的出路,把这个传统艺术形式继续发扬。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剧;受众
一、新媒体时代下广播剧受众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下,想让广播剧得到关注,甚至是持续性的被受众接受,就必须找准受众群体,针对受众群体来制作广播剧。
一定要明确做给谁听,才能够清楚创作什么样的广播剧才是有生命力的。
1.曾经的广播剧热爱群体
广播剧在早期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在广播刚刚进入大众生活的时候,许多热爱广播剧的粉丝已经将这种艺术形式刻写在自己心中,他们现在都已步入老年或中年,这一批受众是对广播剧有概念的,要让他们重新接受这样的艺术形式,相对是容易的,但是对于此类受众,他们的年龄以及职业结构,他们更为喜欢的广播剧题材应该更多的是革命热情或者是历史故事,要锁定这批受众,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收听习惯来制作符合他们口味的广播剧。
2.党政机关和公务员群体
党政机关和公务员,包括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这些人相对而言素质高,文化水平在整个社会也处于较高位置,同时由于工作的严谨和特殊,他们对于高质量的节目还是会有正确的审美,而且他们关心实事,热爱祖国,所以针对此类受众,可以用先进人物事迹的人物传记为题材的广播剧来吸引他们的关注,这些人物的原型可能就生活在他们的身边,对于他们来说会有无比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3.大中专院校学生群体
学生群体相对来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而且业余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的机会也比较多。
他们喜欢青春洋溢的题材,无论是视频还是音频的作品,他们都能够接受,只要是符合他们内心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东西。
就像2004年问世的《最后的童话》,由当时的青春偶像李湘和安琥作为主要演员,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甚至很多年轻的朋友都是通过这个偶像广播剧,才真正知道了广播剧这种形式。
4.新群体的开发
由于现在新媒体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给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纪元,所以要开发新的群体,必须与商业相结合,通过与商业的结合,分享共同的群体,这是广播剧市场拓展的最好的方式,虽然他们不会成为固定收听群体,但是他们会成为特定时期或这是特定人群,接触和了解广播剧,在快节奏的今天,只要得到关注就算是成功。
二、新媒体时代下何为优秀广播剧的标准
了解了做给谁听,还应该了解在新媒体时代下,何为优秀广播剧的标准,这样才能按照标准制作出高规格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广播剧来。
1.题材细化,根据受众群体,按其兴趣和需求选材
在分析受众群体的时候,已经提到,不同的受众群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兴趣和需求,所以根据群体的不同,要将题材细化,按照需求来选择创作的内容和主题。
创作剧本是第一步,而剧本应该从哪里得到灵感呢?不能总是反反复复录制就作品而没有新的创作。
剧本的选材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途径来获得。
首先,小说和名著的改编。
名著和小说本来就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且很多是被大众熟知的,所以改编名著,容易获得部分受众的认同。
其次,影视作品的改编。
影视作品,特别是受欢迎的影视作品,可以作为广播剧创作的原型,这样可以作为噱头,也益于推广。
再次,先进人物事迹和真实人物经历为原型进行创作。
这些题材来源于生活,属于原创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真实可信,关注的受众自然会比较多,这也是原创广播剧的重要来源。
最后,根据游戏情节创作符合学生和年轻群体的作品,其实许多学生熟知的优秀,都有着精彩的剧情,包括影视作品都有很多来自于游戏情节的改变,广播剧也不妨尝试这样的途径,来吸引更多年轻受众。
2.演员专业,声音表演技巧娴熟
广播剧最后呈现在受众面前,就是演员们的演绎成品,演员们的声音是整个广播剧的最终展现,所以演员的表演功底一定要深厚。
由于新媒体时代下,受众可以选择的面很广,大量的作品和各种熏陶,已经把受众对作品的审美要求提高了很多。
以前只要从媒体里传出的声音,那受众都很乐意接受,但是现在各种媒体、同类媒体间都互相竞争,受众的耳朵也变得刁钻起来,所以要得到受众的认可,必须是专业的,娴熟的。
广播剧由于没有画面的支撑,演员的声音表演能力就必须要求更高,要从声音中听出画面,从声音中听出故事。
3.音效丰富,配乐贴切,而且不失时代感
配乐和音效作为广播剧中增色的部分,也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无法看到画面,要让受众保持对作品的注意力,作品一定要有丰富的音效来支撑,不能让受众进入听觉疲劳,同时丰富的音效还可以辅助受众对画面的想象,以及调动自己情绪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听起来更加身临其境。
配乐也是起到调动情绪和渲染气氛的作用,配乐要与内容相配合,而且配乐不要陈旧老套,最好能运用现今比较流行的编曲风格的配乐,这样才能够符合新媒体时代的特色。
三、新媒体时代下优秀广播剧的推广方式改变
广播剧是在广播媒体中播出而得名,但是不能让这个名字把这种艺术形式给限定了。
因为新媒体时代下,哪个媒介平台其实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大家都在讲求合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是大的趋势。
而传统艺术形式如果搭载的新的媒介作为载体,也将更快的拓展自己的市场。
广播剧应该把自己定义为音频表演剧目,这样可以通过网络作为平台,手机移动接收作为受众的收听终端,然后利用网络营销推广的方式,不断的扩大其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时代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赵卫明.媒体时代广播剧生态的建构[J].中国广播,2008-07.
[2]程敏.用声音创造多彩的世界[J].艺术理论,2011-04.
作者简介:
林川(1992~),男,四川省内江市人(籍贯),柳州市青少年宫,大学本科,主要从事主持与表演教学和艺术团导表演工作。
熊羽(1981~),男,广西柳州市人(籍贯),柳州市星耀艺术培训中心,讲师(高校教师系列),研究生,主要从事主持与表演教学和艺术团导表演工作。
涂梦芸(1991~),湖南省常德市人,广西外国语学院,大学本科,主要从事主持与表演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