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 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
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②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
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犯,它是使
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
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⑤韩国空军远程空对地导弹今年6月进行发射训练时坠毁,然而,韩国空军方面5
个月来对此一直秘而不宣。

⑥近年来,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
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
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 针对争议海域内中国执法船和护渔船遭到他国舰船的无理跟踪、骚扰甚至恶意
阻挠,军地进行了海上联合维权演习.
C.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当下最流行的词汇,“潮”味十足,加之电视
网络宣传造势猛烈,刚一上架就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
D. 杭州地铁1号线贯通余杭、萧山等地,经过客运中心、城站火车站等重要区域,
并且连接火车东站,是未来沪杭、杭宁、杭甬等多条高铁汇集之处.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①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②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③,④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⑤他知道自
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⑥,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①②③④⑤⑥
A而且但是/虽然是因为所以
B但是因为虽然/尽管因此
C但/然而纵使因为因而
D可是因为但是即使/总之
A. A
B. B
C. C
D. D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以孔子曾拜郑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来说明了一个事实:“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______,______。

”两句由写景转到写人,承上启下。

(3)《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E.“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①______。

如何呵护共享单车,不仅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②______。

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③______。

7.如图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
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游戏和艺术的异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儿童游戏时常怕旁人看见,所以躲在成人的背后。

他们只图自己高兴,并没有意思要拿游戏来博得同情和赞赏。

尽兴极欢,便已达到游戏的目的,不必有美丑的分别。

儿童在游戏时,愈没有人看见,精神愈专注,幻想愈浓密,兴致也愈畅快淋漓。

他抓住一个玩具,可以单独一个人接连玩上几点钟之久,不觉困倦。

他没有把我和物分清楚,自己高兴时以为旁人和鸟兽草木器皿等也都和自己一样高兴,所以没有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旁人以求同情的意思。

儿童自然也有时欢喜成群作戏,但是每个人仍只顾到自己。

他既然可以和猫狗玩,和玩具玩,自然也就可以和同年的小伴侣玩,但是他并没有想到这些小伴侣是旁观者或是同戏的伙伴,他把他们也不过当作玩具一样,借以实现自己的幻想罢了。

他扮店主,他弟弟扮主顾时,他弟弟就只是主顾而不复是他弟弟,如果他弟弟不在时,他也可以拿傀儡做主顾。

他玩得高兴时,他的伴侣头撞痛了在号啕大哭,他心里却若无其事地仍然继续玩他的。

从此可知游戏的动机中很少有社会的成分。

年龄渐长,游戏中或许逐渐杂入社会的成分,但是那就不是纯粹的为游戏而游戏了。

游戏不必有欣赏者,艺术的创造就不能不先有欣赏。

游戏只是表现意象,艺术则除“表现”之外还要“传达”。

艺术家见到一种意境或是感到一种情趣,一定要使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也能感到这种情趣,心里才得安顿,所以他才把它表现出来,传达给旁人。

传达欲是同情心的表现。

人是社会的动物,到能看出自我和社会的分别和关联时,总想把自我的活动扩张为社会的活动。

同情心是为群的也是为我的。

它是为群的,因为它要分享旁人的苦乐;它也是为我的,因为它要把自我伸张到社会一样大。

因为游戏缺乏社会性,而艺术冲动的要素却恰在社会性,所以游戏不必有作品,
而艺术则必有作品。

作品的目的就在把所表现的意象和情趣留传给旁人看。

罕恩在《艺术的起源》里说:“游戏和艺术造成另一个世界。

游戏只要过剩精力已发泄,或是本能已得到暂时的练习,便算是达到目的。

艺术的作用却不仅在造作的活动,凡是真正艺术的表现都必有一件东西做了出来,可以流传下去。

”儿童在沙滩上堆砂为屋,随堆起,随推倒,既已即兴,便无留恋:艺术家对于得意的作品,往往用慈母保护婴儿的热爱去珍护它。

这个分别是显而易见的。

艺术和游戏都要在实际生活的紧迫中发生自由活动,都是为着享受幻想世界的情趣和创造幻想世界的快慰。

于是把意象加以客观化,成为具体的情境。

这就是所谓“表现”,不过纯粹的游戏缺乏社会性,而艺术则有社会性,它的要务不仅在“表现”而尤在“传达”。

艺术冲动是由游戏冲动发展出来的,不过艺术的活动却在游戏的活动之上下过进一步的功夫。

游戏杂用金砾,无所取择;艺术则要从砂中炼出纯金来。

(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文艺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儿童游戏躲在成人的背后是怕旁人看见,儿童只图自己高兴,就算达到目的,没有要拿游戏来让旁人欣赏的想法,不必要有美丑的分别。

B.儿童与同年的小伴侣玩,他把小伴侣不过只是看作猫狗、玩具一样,借助他们来实现自己的幻想,每个人仍然只顾到自己。

C.儿童游戏的动机中社会成分较少,之后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游戏中或多或少会逐渐杂入一些社会的成分,不过这已经不是游戏了。

D.艺术家非要把见到一种意境或感到一种情趣传达给旁人,是因为他一定要使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或感到这种情趣,心里才踏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儿童游戏有独自性,抓住一个玩具,一个人可玩上很久,不觉得困倦;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精神集中,幻想浓密,兴致勃勃。

B.儿童在游戏中假扮店主,如果他的弟弟假扮主顾,那么他的弟弟就不再是他弟弟,倘若他弟弟不在,他也会若无其事地继续玩他的。

C.儿童个人高兴时认为鸟兽草木器皿等甚至是人也与自己一样高兴,因此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旁人以求同情的意思自然也就没有。

D.传达欲是同情心的一种表现,同情心既是为群的也是为我的,因为同情心要分享旁人的痛苦与快乐,要把自我伸张得很大很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认为:游戏不必有欣赏者,艺术的创造要先有欣赏;游戏只是表现意象,艺术还要“传达”;游戏不必有作品,艺术必须有作品。

B.罕恩在《艺术的起源》里告诉人们,游戏和艺术造成另一个世界,所不同的是游戏只是消遣,达到目的即可,而艺术则要有东西流传。

C.艺术和游戏都是为着享受幻想世界的情趣和创造幻想世界的快慰,有所谓“表现”,不过艺术有社会性,它的任务主要在“传达”。

D.游戏离不开艺术,且关系紧密,艺术冲动是从游戏冲动中发展而来的,只不过游戏杂,不加选择,艺术却像从砂中提炼出的纯金。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教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

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

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

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

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

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

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

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

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

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

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

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

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寻找。

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

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

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

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

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

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

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

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

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
“……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

罪过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开篇描写了北方城市里的教堂、钟楼和修女,营造了浓浓的宗教氛围,属于小说自然环境的描写。

B.“我”生活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小说以“我”的见闻串联情节,内容更加紧凑,更具有真实感。

C.神父待人谦恭、和善,虽然觊觎外公的大衣,但事后又幡然悔悟,所以得到了外公的原谅。

D.两个舅舅一直对教父言听计从,外公“遇难”后,舅舅们不知所措,这是神父阴谋得逞的原因。

E.小说以外公的叹息结尾,临终微弱的声音却展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给读者心灵以巨大的震撼。

(2)小说中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小说结尾外公突然活着回来,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①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

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

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

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

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

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

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

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

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

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②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
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

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

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

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

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

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

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

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③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

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
的研究中产生。

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

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

全面考证必
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

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

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

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④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
家”。

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

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⑤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
能自用其才的了。

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


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D.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2)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

以荫主原州截原寨。

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

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

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

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

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

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

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

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

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

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

夏人十万
屯南牟,畏其名,引去。

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

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

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
才干,皆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

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

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

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D.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

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②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郭川,“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

这位31岁时已任大型国企副总的青岛男子,在42岁时却毅然选择成为职业竞技帆船赛手,不停刷新自己和中国的帆船运动记录。

他说帆船运动让他找到了“生命中注定属于他的东西”,“回归了真实的自
我。

” 2016年10月郭川在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创纪录航行时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

有评论认为,郭川不甘于平庸,追求有生命厚度的生活方式凸显了人的主动性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