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治疗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治疗注意事项
1、输血申请流程 (医生)
2、病人血样采集与送检流程
(护士)
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流程
4、血液制品入库、核对、贮存流程
5、血液制品发放流程
6、血液制品输注过程流程
(护士)
(护士)
7、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流程 (医护)
2
临床经治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凡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出血病人,出血量大于1000毫升 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小于60g/L或HCT小于30%的病人 虽然血色素大于60g/L小于100g/L,但出血未停止 血小板小于30×109/L、粒细胞小于0.5×109/L
19
4.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 续输注。
(要求:每次只能取一袋血)
6.不良反应监测:重点监测以下几个阶段:开始输血前;开
始输血后15分钟以内;输血过程中至少每小时一次;输 血结束后4小时。 告知病人或/和亲属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
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2.及时积极抢救,抗休克,
维持有效循环,保护肾脏及防治或纠正DIC的
发生.
预防
1.严格执行配血操作规程,严格核对 2.慎输或不输冷凝集血3.抗红细胞抗体效价低, 配血时出现 弱凝者要重视.
28
大量输血后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同静脉输液 ➢出血倾向
1.密观出血现象
2.每输库血3~5个单位,补充1个单位新鲜血
10
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同时使用一个血液标本
患者使用肝素治疗或用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大分子物质治 疗后采集的血标本要做好标记说明 采血后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全名签字和采集时间
11
紧急输血患者采集血样时医护人员要两人核对相关信息,
并在病程记录上双签名。
血样采集后,由科室医护人员或支助人员 将受血者血样和临床输血申请单在输血前一天(紧急输血除外)
等症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20
输血结束后 1、 一次性输血器使用后应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做好记录。
2、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
3、输血完毕后及时将血袋密封好后送输血科并与输血科工作人员 一起做好交接记录。
4、输血完毕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并与输血科工作 人员一起做好交接记录。
皮肤瘙痒或荨麻
疹为皮常肤见瘙表痒现。或荨麻
疹为常见表现。
处理
轻者予抗组胺药治疗;重者应立即
中断输注,对喉头水肿和过敏性休 克早期做相应抢救.
临预床防表现
过敏体质者输前半小时予抗组胺药, 有过敏史者不宜献血,采血前4小时
供血者应禁食。
27
• 三、溶血反应:发生率低,但危险性大,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
1.轻型:发热、茶色尿或轻度黄疸.2.重型: 心悸、胸痛、腰背疼痛、呼吸困难、心率 加快、血压下降酱油色尿,少尿、无尿、 肾衰竭.甚至并发DIC.
不合格血液的判断标准:
(一)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二)血袋有破损、漏血;
(三)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四)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五)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六)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七)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八)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18
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 1.血液制剂放在室温下不得超过30分钟(尽快使用) 有多种血液成分需要输注时,优先输注血小板。
起始寒战,其后发热,T高达38-41℃
临床表现 ;伴头痛、恶心、呕吐等
处理
视症状轻重而减慢输注速度或停止输血.寒战 其予保暖,予抗组胺药物;高热时予物
理降温.
预防
1.输注前半小时可予异丙嗪肌注. 2.输血开始15分钟减慢速度.
3.阻绝致热原进入体内.
26
• 二、过敏反应:也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
临床表现
署意见,报医务科审批报废后,连同报废的血液送回输血科。输血科将报
废的血液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处理,同时将《血液报废审批表》存
档。
15
取血时应使用血液运输箱
1、临床人员有责任确保将输血科发出的血液输注给病人前,暂存 在正确的温度范围。
1)全血、红细胞类血液:使用血液运输箱2~10℃进行运输,离开冰箱 30分钟内输注。 2)血浆和冷沉淀:使用血液运输箱2~6℃进行运输,30分钟内输注。
6、抗体筛选,抗体鉴定;
7、患者输血后血标本和剩余血袋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 (分别在4℃、22℃、37℃作细菌培养)。
32
33
教学资料
• 资料仅供参考
乙肝表面抗原
Hale Waihona Puke 丙肝抗体 梅毒 HIV本次住院首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检查
隔三个月输血应重新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
7
1.有输血史、妊娠史者
2.短期大量输血或需多次输血者
以上情况每次输血前都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8
1.查看是否已签属《输血知情同意书》
2.必须至少有两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
送交输血科,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双签名。
12
13
血液制品种类
全血
新鲜血
库血
自体血
血液制品
血浆 成分血 红细胞
白细胞浓缩悬液
血小板浓缩悬液
其他血液制品
血制品发放与输注流程
血液发放
1.医护人员凭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同时核查: 取血单、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的患者信息和血袋上的血液信息 包括 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床号、血型、 供血者血袋编码、血型、血液量、 采血日期、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 3.血液一经发出,不得退换! 各种原因导致的没有输注的血液一律作为报废血液处理。由申请医师填 写《血液报废审批表》,经上级医师/科主任签字确认后,送输血科主任签
2.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
血报告单、医嘱、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 无破损渗漏,血液质量是否异常, 执行双人双核对、双签名制度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住院号或门急诊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输 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双签名后进行输注。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的处理程序
1、立即停止输血,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
2、采病人血及连同血袋一起送血库检测分析; 3、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
4、抢救;
采血
留尿 送回血袋
●常常忽略的是:
1、几小时后才采患者的血,影响了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检测;
2、未留第一次尿,影响了血管内溶血的检定。
30
31
1、复核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 2、复核患者ABO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反应后采集的样本); 3、复核输血前留置的供者血样本及血袋中剩余血的ABO血型 ; 4、患者输血前、后样本与血袋中剩余血交叉配血试验; 5、患者输血前样本Rh血型检定;
3.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密观患者反应 2.输入血液1000ml以上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 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29
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师、 输血科与医院相关部门,在积极治疗抢救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确认无误后按以下程序处理。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上级医师(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者)核准签名
用
凡失血量小于600毫升(小儿10毫升/公斤)者原则上不输血。
确因病情需要的,须经主治医师签名,报科主任批准签名
血
分
申请用血量600毫升以下,由主治医师批准; 大于600毫升,由科主任批准
级
管
急救输血400毫升以下由主管医师批准; 400毫升以上,由二线值班医师批准
3
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履行告知义务 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
征得病人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 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全名
病人《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4
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5
申请输血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理
科室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2000毫升),
需科主任审核签名,经输血科负责人同意,报医务科批准。
择期手术或常规输血时,至少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天向输血科申请备血
紧急用血时须征得上级医师同意,并记入病历,事后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6
1.血型及抗体筛查(必要时)
2.肝功能测定(至少要检查ALT)
3.感染性疾病筛查
5、出现输血反应应由当班医师填写;未出现输血反应的由护士 填写。
21
22
23
24
输血的不良反应
1.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 2.大量输血后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出血倾向
、枸橼酸钠中度反应、 3.其他: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输血传染的疾病
25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一、发热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
3)血小板:血液转运箱20~24℃进行运输,尽快输注。不得将其 放在冰箱内。 2、确保血液转运箱密封无缝,在运输途中不得开启运输箱盖,防 止震荡。 3、注意观察血液运输箱的温度;
4、保持血液转运箱的洁净,不要在血液转运箱放置除血液及其成分以外 的物品。
16
17
血液制品是否合格的判断标准
血液制品与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取发应作报废处理
在病床旁核对病人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3.采样时医护人员应当面核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 科别(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
核对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
9
4.血标本采集量
血型鉴定:采血2ml至EDTA抗凝管中(紫色); 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检测:采血3-5ml至非抗凝管(黄色); 5.采血部位 原则上不得在输血、输液的同侧肢体采集血标本,应在对侧 肢体采血。特殊情况需从输液的静脉中采血,必须先用静脉注 射生理盐水冲管,然后抽取前面的5~10ml血弃去,更换注射器 再抽取血标本。
1、输血申请流程 (医生)
2、病人血样采集与送检流程
(护士)
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流程
4、血液制品入库、核对、贮存流程
5、血液制品发放流程
6、血液制品输注过程流程
(护士)
(护士)
7、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流程 (医护)
2
临床经治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凡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出血病人,出血量大于1000毫升 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小于60g/L或HCT小于30%的病人 虽然血色素大于60g/L小于100g/L,但出血未停止 血小板小于30×109/L、粒细胞小于0.5×109/L
19
4.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 续输注。
(要求:每次只能取一袋血)
6.不良反应监测:重点监测以下几个阶段:开始输血前;开
始输血后15分钟以内;输血过程中至少每小时一次;输 血结束后4小时。 告知病人或/和亲属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
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2.及时积极抢救,抗休克,
维持有效循环,保护肾脏及防治或纠正DIC的
发生.
预防
1.严格执行配血操作规程,严格核对 2.慎输或不输冷凝集血3.抗红细胞抗体效价低, 配血时出现 弱凝者要重视.
28
大量输血后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同静脉输液 ➢出血倾向
1.密观出血现象
2.每输库血3~5个单位,补充1个单位新鲜血
10
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同时使用一个血液标本
患者使用肝素治疗或用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大分子物质治 疗后采集的血标本要做好标记说明 采血后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全名签字和采集时间
11
紧急输血患者采集血样时医护人员要两人核对相关信息,
并在病程记录上双签名。
血样采集后,由科室医护人员或支助人员 将受血者血样和临床输血申请单在输血前一天(紧急输血除外)
等症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20
输血结束后 1、 一次性输血器使用后应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做好记录。
2、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
3、输血完毕后及时将血袋密封好后送输血科并与输血科工作人员 一起做好交接记录。
4、输血完毕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并与输血科工作 人员一起做好交接记录。
皮肤瘙痒或荨麻
疹为皮常肤见瘙表痒现。或荨麻
疹为常见表现。
处理
轻者予抗组胺药治疗;重者应立即
中断输注,对喉头水肿和过敏性休 克早期做相应抢救.
临预床防表现
过敏体质者输前半小时予抗组胺药, 有过敏史者不宜献血,采血前4小时
供血者应禁食。
27
• 三、溶血反应:发生率低,但危险性大,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
1.轻型:发热、茶色尿或轻度黄疸.2.重型: 心悸、胸痛、腰背疼痛、呼吸困难、心率 加快、血压下降酱油色尿,少尿、无尿、 肾衰竭.甚至并发DIC.
不合格血液的判断标准:
(一)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二)血袋有破损、漏血;
(三)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四)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五)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六)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七)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八)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18
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 1.血液制剂放在室温下不得超过30分钟(尽快使用) 有多种血液成分需要输注时,优先输注血小板。
起始寒战,其后发热,T高达38-41℃
临床表现 ;伴头痛、恶心、呕吐等
处理
视症状轻重而减慢输注速度或停止输血.寒战 其予保暖,予抗组胺药物;高热时予物
理降温.
预防
1.输注前半小时可予异丙嗪肌注. 2.输血开始15分钟减慢速度.
3.阻绝致热原进入体内.
26
• 二、过敏反应:也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
临床表现
署意见,报医务科审批报废后,连同报废的血液送回输血科。输血科将报
废的血液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处理,同时将《血液报废审批表》存
档。
15
取血时应使用血液运输箱
1、临床人员有责任确保将输血科发出的血液输注给病人前,暂存 在正确的温度范围。
1)全血、红细胞类血液:使用血液运输箱2~10℃进行运输,离开冰箱 30分钟内输注。 2)血浆和冷沉淀:使用血液运输箱2~6℃进行运输,30分钟内输注。
6、抗体筛选,抗体鉴定;
7、患者输血后血标本和剩余血袋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 (分别在4℃、22℃、37℃作细菌培养)。
32
33
教学资料
• 资料仅供参考
乙肝表面抗原
Hale Waihona Puke 丙肝抗体 梅毒 HIV本次住院首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检查
隔三个月输血应重新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
7
1.有输血史、妊娠史者
2.短期大量输血或需多次输血者
以上情况每次输血前都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8
1.查看是否已签属《输血知情同意书》
2.必须至少有两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
送交输血科,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双签名。
12
13
血液制品种类
全血
新鲜血
库血
自体血
血液制品
血浆 成分血 红细胞
白细胞浓缩悬液
血小板浓缩悬液
其他血液制品
血制品发放与输注流程
血液发放
1.医护人员凭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同时核查: 取血单、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的患者信息和血袋上的血液信息 包括 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床号、血型、 供血者血袋编码、血型、血液量、 采血日期、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 3.血液一经发出,不得退换! 各种原因导致的没有输注的血液一律作为报废血液处理。由申请医师填 写《血液报废审批表》,经上级医师/科主任签字确认后,送输血科主任签
2.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
血报告单、医嘱、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 无破损渗漏,血液质量是否异常, 执行双人双核对、双签名制度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住院号或门急诊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输 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双签名后进行输注。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的处理程序
1、立即停止输血,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
2、采病人血及连同血袋一起送血库检测分析; 3、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
4、抢救;
采血
留尿 送回血袋
●常常忽略的是:
1、几小时后才采患者的血,影响了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检测;
2、未留第一次尿,影响了血管内溶血的检定。
30
31
1、复核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 2、复核患者ABO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反应后采集的样本); 3、复核输血前留置的供者血样本及血袋中剩余血的ABO血型 ; 4、患者输血前、后样本与血袋中剩余血交叉配血试验; 5、患者输血前样本Rh血型检定;
3.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密观患者反应 2.输入血液1000ml以上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 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29
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师、 输血科与医院相关部门,在积极治疗抢救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确认无误后按以下程序处理。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上级医师(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者)核准签名
用
凡失血量小于600毫升(小儿10毫升/公斤)者原则上不输血。
确因病情需要的,须经主治医师签名,报科主任批准签名
血
分
申请用血量600毫升以下,由主治医师批准; 大于600毫升,由科主任批准
级
管
急救输血400毫升以下由主管医师批准; 400毫升以上,由二线值班医师批准
3
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履行告知义务 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
征得病人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 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全名
病人《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4
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5
申请输血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理
科室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2000毫升),
需科主任审核签名,经输血科负责人同意,报医务科批准。
择期手术或常规输血时,至少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天向输血科申请备血
紧急用血时须征得上级医师同意,并记入病历,事后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6
1.血型及抗体筛查(必要时)
2.肝功能测定(至少要检查ALT)
3.感染性疾病筛查
5、出现输血反应应由当班医师填写;未出现输血反应的由护士 填写。
21
22
23
24
输血的不良反应
1.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 2.大量输血后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出血倾向
、枸橼酸钠中度反应、 3.其他: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输血传染的疾病
25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一、发热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
3)血小板:血液转运箱20~24℃进行运输,尽快输注。不得将其 放在冰箱内。 2、确保血液转运箱密封无缝,在运输途中不得开启运输箱盖,防 止震荡。 3、注意观察血液运输箱的温度;
4、保持血液转运箱的洁净,不要在血液转运箱放置除血液及其成分以外 的物品。
16
17
血液制品是否合格的判断标准
血液制品与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取发应作报废处理
在病床旁核对病人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3.采样时医护人员应当面核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 科别(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
核对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
9
4.血标本采集量
血型鉴定:采血2ml至EDTA抗凝管中(紫色); 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检测:采血3-5ml至非抗凝管(黄色); 5.采血部位 原则上不得在输血、输液的同侧肢体采集血标本,应在对侧 肢体采血。特殊情况需从输液的静脉中采血,必须先用静脉注 射生理盐水冲管,然后抽取前面的5~10ml血弃去,更换注射器 再抽取血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