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宜春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12题共3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榫.(sǔn)子梵.(fán)文浸渍.(zì)掷.(zhèng)地有声B.愠.(yùn)怒蹊.(qī)跷聒.(guā)噪有棱.(léng)有角
C.渲.染(xuàn)舂.(chōng)粮压轴.(zhòu)呱呱
..而泣(gū)
D.笑靥.(yè) 毗.(pí)邻簪笏
..(zhān hù)数.(shǔ)典忘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鲲鹏蓬蒿草芥食不裹腹 B.斟酌惭祚吮吸茕茕孑立C.宫阙夭阏蠡测饮鸠止渴 D.躬亲蚁冢请缨涸辙之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
...群.的雕塑精品。
B.《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
....,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C.中国政府在筹建期货市场时派出了大批人员到国外考察,包括对美国期货市场的考察,
得出的结论是日本模式不足为训
....。
D.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
....,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
4.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轻易让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离开自己,否则,过早的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性格受到不良影响。
B.中国电影之所以在国内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在海外仍是非主流,是因为中国电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过于“自闭”。
C.几个参会的省的代表认为,应在《粮食法》中加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顿浪费粮食的行为。
D.虽然海水淡化具有洁净、环保、供给稳定等特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广大沿海地区所采用。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几乎所有人都怕犯错误,;;;;;;“犯错误”简直是他们的一种常备心态。
①真正的文学家总是人类思维成果和感觉定势的挑战者
②没有一本优秀的小说或诗歌,是循规蹈矩写出来的
③把女人比作鲜花,把土地比作母亲,这些比喻初创之时,不都是物类混淆的“错误”么
④而把声音当色彩来写,把味觉当触觉来写,这些手法对实际而言不都是感觉乱套的“错误”么
⑤犯错误却是人类的专长,是作家最重要的本领
⑥没有前人胡思乱想地犯下这些个“错误”,怎么会有今天的文学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④⑥①②⑤C.⑤③④②⑥①D.⑤①②④③⑥
6.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三国演义》
B.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
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
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
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
《红楼梦》
C.觉新的妻子瑞珏因需躲避所谓的“血光之灾”而被迫迁到城外去分娩,结果难产而死。
“可惜生下来就没有娘了。
”接生婆所说的这句话,刺痛了觉新的心。
觉新不仅没有因为妻子生了个儿子而喜悦,反而觉得这个孩子似乎是他的仇人。
D.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
但他受主人美好理想的感染,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
任海岛总督期间,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
他的言行完全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想。
《堂吉诃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墨家思想体系充满了伟大的人道主义色彩与科学精神,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它依然是那么熠熠生辉。
可见,历史留下的未必尽是精华,淘汰的也未必尽是垃圾。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
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以裘褐为衣,以歧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而不能像孔夫子那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因为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佛教,自传入中华以后,一直香火不绝,至今依然是中国的第一大宗教,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
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
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
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节选自陈玉明《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7.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墨家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A.在禁欲主义方面佛教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却香火不绝,所以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足以解释一切,即便如此它仍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B.历史保留下来的未必尽是精华,淘汰掉了的也未必尽是垃圾。
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在历史进程中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C.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不足以成为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
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D.墨家既不能提供给门徒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不能提供形而上的精神慰藉。
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B.虽然墨家在短暂的辉煌后,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其思想体系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依然充满了伟大的人道主义色彩与科学精神。
C.墨家有自己的组织,与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来的佛教相类,胡适更视其为一种宗教,所以在探讨其消亡时,可拿墨家与佛教、道教来做比较。
D.佛教使信徒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必须,使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9.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影响最大的儒、墨、道、法四家,墨家下场如此悲凉,不是其思想不够高明,其消亡大约有内因,也有外因。
B.墨家要求其信徒要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而道教没有太多禁欲的规定,生活似乎要幸福得多。
C.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墨家方可免于沦亡。
D.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墨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倘若能够返本开新,墨家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
察幼有至性,事亲以孝闻。
六岁,诵书万余言。
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
勤苦厉精,以夜继日。
年十二,便能属文。
父上开府僧垣,二宫礼遇优厚,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为游学之资,察并用聚蓄图书,由是闻见日博。
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盛修文义,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
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
值梁室丧乱,于金陵随二亲还乡里。
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永定初,拜始兴王府功曹参军,寻补嘉德殿学士。
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
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察每言论制述,咸为诸人宗重。
储君深加礼异,情越群僚,宫内所须方幅手笔,皆付察立草,恒蒙赏激。
吏部尚书蔡徵移中书令,后主方择其人,尚书令江总等咸共荐察,敕答曰:“姚察非唯学艺优博,亦是操行清修,典选难才,今得之矣。
”乃神笔草诏,读以示察,察辞让甚切。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且廪锡以外,一不交通。
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一匹。
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此物于吾无用。
既欲相款接,幸不烦尔。
”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
察性至孝,有人伦鉴识。
冲虚谦逊,不以所长矜人。
终日恬静,唯以书记为乐,于坟籍无所不睹。
每有制述,多用新奇,人所未见,咸重富博。
且专志著书,白首不倦,手自抄撰,无时暂辍。
徐陵名高一代,每见察制述,尤所推重。
尝谓子俭曰:“姚学士德学无前,汝可师之也。
”尚书令江总与察尤笃厚善,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
(节选自《陈书·姚察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陵时领.著作领:负责
B.恒蒙.赏激蒙:受到
C.不以所长矜.人矜:夸耀
D.必先以简.察简:简要
11.下列句子中,表明姚察有才而受到敬重的一组是( )
①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②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③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④尚书令江总等咸共荐察⑤冲虚谦逊,不以所长矜人⑥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察小时候就很有悟性,但对下棋一类的游戏很不在意,而是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闻见日博。
B.姚察在梁简文帝时,曾参加宣猷堂的论辩,由于才华卓异,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都很佩服他。
C.姚察为官清廉,生活朴素。
平时除了官家的俸禄,拒收任何人的礼物。
学生送的一点物品也被严辞拒绝。
D.姚察为人谦逊,有才而不张扬,只把读书作文当做乐事,学识广博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表述。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察每言论制述,咸为诸人宗重。
(4分)
(2)乃神笔草诏,读以示察,察辞让甚切。
(4分)
(3)专志著书,白首不倦,手自抄撰,无时暂辍。
(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题目。
(8分)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4分)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4分)
15、古诗文填空(任选四题)(8分)
(1),临清流而赋诗。
,乐夫天命复奚疑!(2),烟光凝而暮山紫。
,访风景于崇阿;(3)今臣亡国贱俘,,,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4)胜地不常,,兰亭已矣,。
(5),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
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
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
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
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
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
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
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
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
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
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
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
他们从政治
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
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
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
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
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记忆地图”: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她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
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
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
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
(《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6、“人淡如菊”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和执着,文章从哪些具体方面体现了林璎的这两种特质。
(4分)
17、“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着眼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18、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
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7分)
1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林璎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
虽然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最新”意味着此前她也获得过荣誉和奖励。
B.林璎继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姑母林徽
因的影响颇多。
C.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D.“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人开始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
E.美国人能够接受总统奥巴马的非洲黑人血统,却不能接受,由一个“黄种外国人”设计越战纪念碑,一个亚洲人为一场亚洲战争而做的纪念碑。
20、欣赏这幅漫画,描述漫画内容并且揭示漫画寓意(200字左右)。
(15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的高贵,是懂得把光明与月亮分享;月亮的睿智,是懂得把余辉与星星分享。
华堂丽舍,未必拥有温暖;家藏万贯,未必拥有幸福。
请以“分享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要求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5、C
6、B (探春打了)
7、B(B项是对墨家消亡事实的评论。
)
8、A(A项范围扩大了,该项少了一个时间限制“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独立出来的结论不正确。
)
9、C(C项绝对化了,原文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庶几”就是可能的意思,选项中少了这个限制。
)
10、D(解析简:审阅。
)
11、C
12、B(解析梁简文帝此时还未“嗣位”。
)
13、(1)姚察每次谈论著作方面的问题,都被众人信奉推重。
(2)于是亲笔拟写了诏书,宣读后又把诏书给姚察看,姚察辞让得非常真切。
(3)专心致志著书立说,到老也不倦怠,并且动手自己抄写文稿,没有一刻短暂的停息。
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
15、(1)登东皋以舒啸聊乘化以归尽(2)潦水尽而寒潭清俨骖騑(简体)于上路(3)至微至陋过蒙拔擢(4)盛筵难再梓泽丘墟(5)舟遥遥以轻飏恨晨光之熹微
18、(7分)不矛盾。
(1分)①“什么在消逝•空屋”确实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
②但是,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什么在消逝•空屋”是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因此,它也是一座纪念碑,存在人心中的纪念碑。
③它是林璎艺术生涯的又一丰碑,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
(答到①②点给6分,答到②③点给6分,答到①③点给5分,只答任意一点给4分。
)
19、(4分)B、E(B“她从未谋面的姑母”因而“影响颇多”有误;E有因其是华裔而产生的反对意见,但只是退伍军人协会表示不满,且最终接受了这一这座纪念碑。
)
20、略。
21、略。
文言文翻译:
后来遇上梁朝灭亡天下大乱,姚察从金陵随父母回老家。
在战乱分离期间,姚察坚持学习毫不荒废。
永定初年,被任命为始兴王府功曹参军,不久又增补为嘉德殿学士。
吏部尚书徐陵当时负责撰述之事,又引荐姚察做了史佐,连徐陵辞官退休一类的奏表,都一起请姚察来撰写,徐陵看了姚察所写的文字叹息道:“我不如他啊。
”江东那些原先在关外的年高有声望的人,都对姚察十分钦佩。
沛地的刘臻暗中到姚察的府上询问有关《汉书》的十几条存疑之事,姚察全为他作了剖解分析,并且都有根有据。
事后刘臻对他的亲戚朋友说:“闻名天下的人确实不是徒有虚名的人。
”姚察每次谈论著作方面的问题,都被众人信奉推重。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