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临考冲刺卷(4)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20年中考物理临考冲刺卷(4)物态变化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1.答案:C
解析:汽化是液态变气态,熔化是固态变液态,升华是固态变气态,蒸发是液态变气态;空气清新剂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应选C。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2.答案:A
解析:
3.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
B.
C.
D.
3.答案:A
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盛夏,露珠凝结,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绿叶凝霜,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严冬,雪花纷飞,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4.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4.答案:C
解析:
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
C.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缘故
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5.答案:B
解析: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因为水蒸发有制冷作用,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夏天洒水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原理;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撒盐是利用盐可以使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更快融化。

故选B。

6.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溶化过程持续了 25 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l0min开始熔化,到温度80C
第25min左右熔化结束,约进行了 15 min,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A、D错误,B正确。

在第30 min熔化已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

7.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7.答案:C
解析:由题图知,甲物态到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到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到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

丙物态到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到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到乙物态也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丙物态为液态。

故选C。

8.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 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人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
8.答案:C
解析:(1)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像;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2)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lOmin开始熔化,到第20 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 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像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_2℃,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C正确,D错误。

9.如图所示,酒精灯对烧杯中一定质量0℃的冰水混合物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混合状态,冰和水的总内能不变
B.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机械能增加
C.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不变
D.沸腾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减少
9.答案:D
解析: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冰水混合状态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始终保持0℃不变,A错误。

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水的内能增加,机械能不变,B、C错误。

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水的质量减小,内能减少,D正确。

10.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⑤锅盖不断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此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机械能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0.答案:B
解析:水煎包“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①正确;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②错误;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③正确;往
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④错误;锅盖不断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此时水蒸气对外做功,将自身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⑤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
是①③⑤,B符合题意。

11.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将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并搁在
砖头上,然后再将袋口边缘浸入水中的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

把它放
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天时间篮子里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这个“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凝固放热
B.液化放热
C.蒸发吸热
D.升华吸热
11.答案:C
解析: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

装置放在通风处,
这样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

故选C. 12.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
(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
C.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12.答案:B
解析:舞台上要出现“白烟雾”,就要喷撒干冰,也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迅
速升华,升华要吸收热量,致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

故B正确,A、C、D错误。

二、实验题
13.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 (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

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该物质第40min的内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0 min的内能。

13.答案:(1)铁圈C;状态(2)80C︒;小于
解析:(1)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题图甲中的C部分,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然后再固定题图甲中的B部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实验中,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来记录时间、温度。

(2)由题图乙可知,物质在第32min以后,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为其凝固过程, 故凝固点为80C︒;该物质从第10~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第20min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而该物质第40min时从液态到固态,为固液共存状态,故该物质第40min时的内能小于第20min时的内能。

14.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分钟。

14.答案:1.慢; 2.停表; 3.B; 4.15
解析: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加热,萘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停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停表;
3.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B;
4.由图象知,萘在第10min 到第25min 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持续的时间为25min 10min 15min -=。

15.小明探究某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现把20g 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问题:(设热水在相同时间内给这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
(1)这种物质是_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沸点是_____℃;
(2)实验中,热量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

说明能量在转移的过程中,具有_____性;
(3)若这种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3310J/kg C c =⨯⋅︒(),则这种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_____J 。

15.答案:(1)晶体 90 ;(2)方向;(43)3600
解析: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该物质图象上BC 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DE 段表示该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的温度90℃,即为这种物质的沸点;
(2)实验过程中,热量由火焰传递给水,热量不能从水传递给火焰,说明能量在转移的过程中具有方向性;
(3)由图可知,CD 段,050C t =︒,90C t =︒,液态物质由第6min 到第8min 内吸收的热量为:
30310J/kg C 0.02kg 90C 50C 2400J Q cm t t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经历了3min ,吸收热量为2400J 2min
33600Q min J =⨯吸=。

16.如果小华从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 min 为止.
(1)如图(1)所示是小华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的情况,不当之处是: ;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和图(2)中的 图所描述的一样(选填“甲”或“乙”),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会 (“继续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读数如图(3)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实验中小明实际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 ℃,可能的原因是:
① .
② .
(4)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 .
16.答案:(1)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液面没有相平 乙 保持不变;(2)98;(3)①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②水中有杂质;(4)水多 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