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3.1《连加、连减》教案(含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列竖式计算连加、连减。

2.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连加、连减的算理,在观察、比较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列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算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观察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1多重复习,铺垫新知
1.口算我最棒。

1课件出示练习内容。

9+8+4=2021-6=7+59+202172-6-40=
2学生口算,教师相机出示过程。

2.填空我最行。

1课件出示练习内容。

2学生填空,教师相机出示过程。

活动2展示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是同学们周末进行“乡村生活体验”活动的照片。

2.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1情境图、表格和问题。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个34个22个
一共摘了多少个?
3.导思: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4.学生汇报交流。

生:同学们分成三个组帮助农民伯伯,他们摘了很多大南瓜。

操作指导:这一板块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板块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活动1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1.导思:根据上面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
生1: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生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生3: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活动2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1.导思: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思考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
2.生1的问题和生2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让学生举手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4.导思:针对生3的问题第三位同学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吗?请大家认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5.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我写出的算式是28+34+22。

生2:求三个组一共摘的大南瓜数量,就是求三个组摘大南瓜数的总和,用加法计算,列式是28+34+22。

6.导思:同学们,有三个加数的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1让学生先独立计算28+34+22,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小组交流后,汇报算法。

3这种算法是大家普遍采用的,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呢?
4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用课件出示不同的算法。

5比比看,这两种算法有什么区别?哪种算法更简便?
6进行算法比较,说出哪种算法更简便及理由。

预设
生1:我喜欢第一种算法,这种算法我比较熟悉,算起来不容易忘记进位。

生2:我喜欢第二种算法,这种算法书写简单。

师:让我们一起来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和列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7.师生共同总结。

活动3尝试练习,检测效果
1.过渡:同学们对连加计算掌握得怎么样?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2.课件出示内容。

46+25+17=54+20216=
3.出示要求。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4.计算后小组内进行汇报,师指名板演。

活动4教学例2
1.过渡:我们已经解决了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的问题,大家再来看看这84个大南瓜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2。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还剩多少个?
1请大家认真读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

生:我列出的算式是84-40-26。

3导思:为什么使用连减算式?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4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总结汇报。

预设
生1:84-40是计算李大爷运走后剩下的大南瓜个数,再减去26是计算最后还剩多少个大南瓜。

生2:连减算式应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列竖式计算,并展示不同的算法。

1请大家列竖式计算这道题,小组交流后汇报各组的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预设
生1:84-40-26=18个
生2:84-40-26=18个
生3:84-40-26=18个
3导思:你们最喜欢谁的算法?为什么?
预设
生4:我最喜欢生2的算法,这样列竖式比较简便。

生5:我最喜欢生3的算法,第一步计算可以用口算,所以只列第二步的竖式,这样更简便。

4导思:谁来总结一下连减的运算顺序和列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5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生1:计算连减时,先用被减数减去第一个减数,再用所得的差减去第二个减数。

生2:列连减竖式时,要先用被减数减去第一个减数,再用所得的差减去第二个减数。

可以分两个竖式书写,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4.导思: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决?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生:可以先算一共运走的大南瓜个数:40+26=66个,再求还剩的大南瓜个数:84-66=18个。

3教师课件展示过程并强调要点。

操作指导:解决例2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注意算法的多样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块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巩固练习。

1导学: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学会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请大家看教材28页,自己动手完成上面“做一做”2题。

2在小组内讨论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计算更简便。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展示课件,点拨指导。

2.知识运用。

完成教材29页4题。

3.数学诊所。

1课件展示。

火眼金睛看一看,改一改。

2学生试做。

3学生汇报,课件依次展示答案。

4.拓展提升。

1课件展示内容及要求。

56元23元19元47元
①爸爸买了一双鞋、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一共用了多少钱?
②妈妈用100元钱可以买哪两样物品?找回多少钱?
2学生计算后汇报交流。

3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预设
生1: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连加、连减运算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生2: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以及进位、退位的问题。

操作指导:本板块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同时,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可采用多种练习形式,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回顾知识,畅谈收获。

1导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生1:这节课我学会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时,应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生2:这节课我学会了在计算连加、连减算式时,可以运用简便的竖式进行计算。

生3:我学会了在计算连加、连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布置作业。

教材29页1~3题。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例128+34+22=84个例284-40-26=18个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这节课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借助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采用思考、交流、比较、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新知的获得过程,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