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及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编辑ppt
20
六.护理措施
❖ (5)餐具卫生:奶具,餐具每次用后要彻底 清洗干净。不要过多使用清洗剂,每日煮沸 消毒1-2次。饮食卫生:忌食生冷、有刺激食 物,蔬菜瓜果清洗 干净。
❖ (6)臀部护理:便后及时温水清洗,可用氧 化锌软膏涂擦,使用透气性能良好的纸尿裤。
精选编辑ppt
21
六、护理措施
11
不同病原腹泻病临床特点
疾病名称
发病时间 年龄段 典型症状
轮状病毒肠炎 秋冬季
6~24月 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带有少量黏
大婴幼 液,无腥臭,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常

伴脱水和酸中毒。
诺沃克病毒肠 全年 炎
较大儿 同轮状病毒肠炎 童
产毒性大肠杆 5~8月多 不限
菌肠炎

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有明显的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有困难,可先按等渗脱 水处理; ❖ 速度:遵循先快后慢原则。一般前8-12小时,
每小时8-10ml/Kg 。
精选编辑ppt
19
六、护理措施
❖②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 估算,一般生理需要量为每日60-80ml/Kg 。 ❖⑶维持皮肤完整性; ❖⑷严密观察病情:神志,精神状况。囟门、 眼窝的情况,哭时是否有泪,口唇干燥, 弹性,尿量,大便情况:次数、色、量、性质、 气味等。
精选编辑ppt
26
乳铁蛋白等体液因子、巨噬细胞笔粒细胞等 有很强抗肠道感染作用的成分,加上食物、 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 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精选编辑ppt
5
二、病因
❖ ㈡感染因素 ❖ 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
起。 ❖ ⑴病毒感染:80%,轮状病毒引起秋冬季腹泻常见; ❖ ⑵细菌感染:以致腹泻大肠杆菌为主要; ❖ ⑶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 ⑷寄生虫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 ❖ 2.肠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精选编辑ppt
3
二、病因
❖ ㈠易感因素 ❖ 2.机体防御能力较差:婴儿血清免疫球蛋白、
胃肠道SIgA水平及胃内酸度均较低,新生儿 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因使用抗生素 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使正常肠道菌群对 入侵致病微生物的拮抗作用丧失,均易患肠 道感染。
精选编辑ppt
4
二、病因
❖ ㈠易感因素 ❖ 3.人工喂养:由于不能从母乳中得到SIgA、
❖1、母乳喂养: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成 膏状,或带少许黄色粪便颗粒,有少许酸味, 每日3-5次左右。2、牛乳喂养:大便呈黄色或 灰黄色,便干稠,可混有白色凝块,臭味 。3、 食糖过多:大便呈泡沫状,酸味重。4、蛋白质 过多:大便中有凝块,臭味。5、脂肪不消化时: 大便呈奶油状,有白色凝块。6、消化不良:大 便呈黄色或绿色,次数多,粪与水分开,如蛋 花样。7、生理性腹泻:大便黄绿色、稀薄。
精选编辑ppt
23

❖ 8.生理性腹泻:大便黄绿色、稀薄。9.病毒 性肠炎:大便次数多,黄绿色水样、米汤样 或蛋花汤样,夹有粘液,无臭味。10.疟疾: 大便呈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排便时哭闹, 伴发烧。11.真菌感染:大便呈豆腐渣样。
精选编辑ppt
24
谢谢!
精选编辑ppt
2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夏季多见多见66月月22岁婴幼岁婴幼发热呕吐水样便发热呕吐水样便肠结肠炎肠结肠炎冬春季节冬春季节婴幼儿婴幼儿55岁以下主要症状为腹泻粪便水样岁以下主要症状为腹泻粪便水样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4499月月22岁以下岁以下大便次数可达大便次数可达3030次以上水样便粘次以上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液便或脓血便不同病原腹泻病临床特点不同病原腹泻病临床特点20四治疗要点腹泻治疗原则
❖ ⑴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有呕吐,进水即 吐,大便次数十次至数十次,多呈黄绿色水 样或蛋花汤样便量多,可有少量粘液,镜检 有脂肪球及少理白细胞。
精选编辑ppt
10
三、临床表现:
❖ ⑵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 ①脱水 ❖ ②代谢性酸中毒 ❖ ③低钾血症 ❖ ④低钙、低镁、低磷血症。
精选编辑ppt
小儿腹泻病
精选编辑ppt
1
一、定义:
❖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 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 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
❖ 根据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以前者 为多见。
❖ 发病以2岁以上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半 数。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发病率高。
❖ 严得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并可造成
❖ 4.其他:双糖酶缺乏,天气突然变冷等。
精选编辑ppt
7
三、临床表现
❖ 病程<2周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为 迁延性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不 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同时各有其特点。
精选编辑ppt
8
三、临床表现:
❖ 腹泻相似的临床表现 ❖ 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外感染引起,起病
小儿营养不良、生长精选发编辑p育pt 障碍和死亡。
2
二、病因
❖ ㈠易感因素
❖ 婴糼儿易患腹泻与下列因素有关:
❖ 1.消化系统特点: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胃 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对食物质和量的较大 变化耐受力差;因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 的需求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因此, 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易引起消化道功能 紊乱。
❖ ⑴口服补液(口服ORS溶液); ❖ ⑵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的患儿,
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年龄、营养状况、 自身调节功能,决定溶液的成分、容量和滴注时间。 ❖ ①②③④
精选编辑ppt
18
六、护理措施
❖ ①第1天补液: ❖ 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
120-150ml/Kg ,重度脱水150-180ml/Kg ; ❖ 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若临床判断性质
❖ 2.合理用药,控制感染:病毒性一般不用抗 生素。细菌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
❖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 4.预防并发症。
精选编辑ppt
13
五.护理常规
❖ 1.饮食护理:对轻型腹泻可继续日常饮食, 暂停辅食。对较重腹泻伴呕吐的患儿可暂停 饮食6-8小时,待呕吐减轻后,尽早恢复饮食。 母乳喂养,暂停辅食,增加哺乳时间。人工 喂养给米油、藕粉喂养,少量逐渐增加,待 呕吐、腹泻停止,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如鱼、瘦肉末等。对呕吐严重且长时间不能 进食的患儿,可按医嘱静脉补液。
精选编辑ppt
15
五、护理常规
❖ 4、臀部护理: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臀部, 勤换尿布,尿布要质地柔软,吸水性强,并 用弱碱性脂皂洗涤,最后用热水洗净,防止 残留物刺激皮肤,臀部每次清洁后要暴露, 保持干燥,可涂薄层爽身粉。
精选编辑ppt
16
六、护理措施
❖ 1.控制腹泻、防止继续失水
❖ ⑴调整饮食:严重呕吐时禁食4-6小时,不禁 水。
精选编辑ppt
14
五、护理常规
❖ 2、床边隔离:对肠道感染性腹泻,可适量使用抗 生素控制感染,并注意不串病室,不坐他人床铺, 勤洗手,搞好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对食具、 衣物、尿布、玩具分类消毒,并保持清洁,避免病 从口入。
,可给与物理降温,头部冷湿敷或枕冰袋, 重度脱水将引起循环功能衰竭,出现体温过低时, 应注意保暖或置热水袋。每4h测量体温1次,待体 温恢复正常3天后,递减为bid减量。
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食欲不 振,偶有恶心、呕吐或溢乳。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 改变,一天大便达十次左右,每次大便量少、呈黄 色或黄绿色、有酸味、粪质不多,常见白色或黄白 色奶瓣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排便前常因腹痛 而哭闹不安,便后恢复安静。
精选编辑ppt
9
三、临床表现:
❖ 2.重型腹泻: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急, 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脱水、 电解质率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 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 (7)健康教育 ❖ ①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喂养,避免在夏季断
奶。 ❖ ②指导患儿家长配制使用ORS溶液。 ❖ ③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 ❖ ④及时治疗营养不良、加强锻炼,适当户外活动。 ❖ ⑤防受凉或过热,夏天多喝水。] ❖ ⑥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精选编辑ppt
22
六、如何观察小儿大便
空肠弯曲菌肠 全年。夏季 6月~2
炎(产毒菌株 多见
岁婴幼
感染)

发热、呕吐、水样便
耶尔森菌小 肠结肠炎
冬春季节
婴幼儿 5岁以下主要症状为腹泻,粪便水样、 黏液样、脓样或带血
沙门氏菌感染 4~9月
2岁以下 大便次数可达30次以上,水样便、粘 液便或脓血便
四、治疗要点
❖ 腹泻治疗原则
❖ 1.调整饮食:严重呕吐时禁食4-6小时,不禁 水。
❖ ⑵控制感染:感染是致腹的主因,必须严格 消毒隔离,洗手。
❖ ⑶观察排便情况: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气 味、性状、量、及时送检,采集时注意采集 脓血部分。
精选编辑ppt
17
六、护理措施
❖ 2.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脱 水常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有口服补液或(或)静脉补 液。
泌感、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精选编辑ppt
6
二、病因
❖ ㈢ 非感染性
❖ 1.食铒性:常因喂养时间不定时、饮食量不当、食 物种类改变太快经及食物成分不宜。
❖ 2.症状性:由于患中耳炎、上感、肺炎等疾病时, 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作用使消化功能率乱而并发。
❖ 3.过敏性:个别对奶类、豆类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 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