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
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于攀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9(013)014
【总页数】2页(P127-128)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 羟苯磺酸钙; 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临床效果【作者】于攀
【作者单位】110032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临床视网膜病变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

患者视力下降明显,治疗不及时可致盲。

激光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属于有创性治疗,不利于患者的恢复[1]。

药物治疗则主要采取控糖类药物和控制炎症类药物联用,本文旨在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血糖未有效控制者;
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者;正在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对本研究药物有禁忌证者;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者。

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0 例。

对照组男24 例, 女26 例;年龄40~68 岁, 平均年龄(53.2±5.4)岁;2 型糖尿病42 例, 1 型糖尿病8 例;病程1~20 年, 平均病程(9.5±3.5)年。

观察组男21 例, 女29 例;年龄45~69 岁,平均年龄(54.2±4.9)岁;2 型糖尿病39 例, 1 型糖尿病11 例;病程1~21年, 平
均病程(8.8±4.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
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进行治疗,口服, 0.5 g/粒, 1 粒/次, 3 次/d, 治
疗时间为1 个月。

观察组患者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进行治疗,
羟苯磺酸钙胶囊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复方血栓通胶囊, 口服,0.5 g/粒, 3 粒/次, 3 次
/d, 治疗时间为1 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最佳矫正视力)。

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视力水平矫正
后提高≥3 行, 眼底病变稳定, 无视网膜出血,渗出显著减少, 且视网膜血管瘤无明显
增加;有效:视力稳定或较治疗前提高1~2 行, 眼底病变稳定, 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 有少许渗出物;无效:眼底病无改善或加重, 视力无改善或加重, 渗出物明显增加, 满足其中一条即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血管瘤体积为(13.88±2.08)cm3,出血斑面积为
(1.89±1.02)mm2,黄斑厚度为(331.38±10.23)μm,视野灰度值为(2.21±0.87),最佳矫正视力为(0.45±0.15);观察组患者血管瘤体积为(12.27±1.90)cm3,出血斑面积为(1.56±0.52)mm2,黄斑厚度为(310.16±9.39)μm,视野灰度值为(1.81±0.62),最佳矫正视力为(0.53±0.21)。

观察组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
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显效8 例,有效19 例,无效23 例,总有效率为54.00%;观察组
患者显效15 例,有效22 例,无效13 例,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总有效
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尤其是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之一。

目前对该病的发病
机理尚不能完全确定,主要认为与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系统损伤有关。

视网膜病变
患者的高血凝滞状态致使组织缺血缺氧,机体代偿而产生微血管瘤[2]。

由于机体血糖升高,而使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不断降低,
纤溶功能被破坏,进而影响了血管的输血功能,影响患者视力[3]。

临床认为
该病对患者视力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尽早
治疗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同时药物的正确选择也对其治疗结果具有严重影响。

在非增殖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复方血
栓通胶囊的主要成分为中药三七,并结合了黄芪、丹参等中药,对于患者细胞氧
代谢的加快、血小板的抑制和血液浓度的降低均具有积极作用,是糖尿病引起病
变的较好治疗药物[4]。

羟苯磺酸钙胶囊则是一种新型血管保护剂,主要作用是抗氧和血管保护作用,在以往临床治疗中显示,该药对非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5-8],但其单独使用对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则治疗效果不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
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2.27±1.90)cm3、(1.56±0.52)mm2、(310.16±9.39)μm、(1.81±0.62)、(0.53±0.21),均优于对照组的(13.88±2.08)cm3、
(1.89±1.02)mm2、(331.38±10.23)μm、(2.21±0.87)、(0.45±0.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显效8 例,有效19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54.00%;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22 例,无效13 例,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明糖尿病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也说明了控制血糖血栓对该病治疗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的增殖情况,与羟苯磺酸钙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更大程度恢复患者视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林慧,张邓民,衡昆山,等. 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山东医药, 2013, 49(40):74-75.
[2]许艳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光明中医,2011, 26(6):1230.
[3]林文雄,臧晶,鲍炯琳,等. 复方血栓通胶囊和胰激肽酶原治疗NPD R的研究. 国际眼科
杂志, 2011, 11(4):625-627.
[4]陈晓乐,韩金涛,陈晓鹏,等.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卡波金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视野缺损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3):241-242.
[5]朱振涛. 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国际眼科杂志. 2017, 17(2):288-290.
[6]裴瑞,高珩.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hs-CRP、VEGF和IGF-1水平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35):3896-3898, 3907. [7]赵燕,吴建华,严立.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国际眼科杂志, 2017, 11(11):168-171.
[8]蔡玲敏,黄锦林,卢益丽.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228-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