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专题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专题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对一确定的导体,其电阻
U
R
I
所表示的意思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
2、李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B.甲的电阻小于乙的电阻
C.在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乙的电流为0.1A
D.将甲、乙两电阻并联接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上,干路电流为0.6A
3、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C.锰铜丝的电阻比铜丝的电阻大
D.材料和长度均相同的两条导线,相同温度下横截面积较大的电阻较小
4、电阻甲和乙的电流随电压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若将它们串联接入电源电压恒为 6 V 的电路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甲和乙两端的电压可能都等于 3 V
B.电阻甲和乙两端的电压之比可能等于1∶2
C.电阻乙两端的电压⼀定大于甲两端的电压
D.电阻乙两端的电压⼀定小于甲两端的电压
5、超载是道路交通中的重要危害之一,高速公路入口都有测量超载的装置:地磅。

地磅工作时,重物越重,电表的示数就越大。

下列的四幅电路图中,R'是滑动变阻器,R是定值电阻,其中符合地磅工作原理的是()
A.B.
C.D.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滑片P从最右端向最左端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小B.电压表V2示数变小
C.电压表V1示数不变D.电压表V2示数不变
7、下列能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的是()
A.新冠病毒的传播B.扫地时灰尘飞扬
C.冬日大雪纷飞D.墙里开花墙外香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都闭合,然后断开S2、S3,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均变小
B.开关都闭合,滑片P向左移动,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只闭合S1,滑片P向右移动,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D.只闭合S1、S3,滑片P向左移动,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5V,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定值电阻R1标有“6Ω 0.5A”,在保护电表及其它元件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1两端电压变化范围是0~1V
B.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1~3V
C.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33~0.6A
D.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4~9Ω
10、根据公式
U
I
R
=和
U
R
I
=可知()
A.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电压相同,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无关
D.电压相同,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存在着大量的________。

自动照相机所用的感光元件是一种光敏电阻,它是由________(选填“导体”“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制造的。

2、如图所示,往细玻璃管内先注入一半的清水,再缓缓注入适量染成红色的酒精,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到混合液的液面降低了,该实验说明________。

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________。

①将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③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

3、“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可以作出判断。

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玻璃板在面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根据这一现象可以断定______。

4、用豆浆机做豆浆时,能闻到浓浓的豆浆香味儿,这是______现象。

倒出豆浆时,豆浆机的内壁上沾有豆浆,说明分子间有______。

5、一个导体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2A,则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Ω,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___Ω,通过导体的电流是________A。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2的阻值为5Ω。

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9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6A。

求:
(1)电源电压;
(2)R1的阻值。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4A,求:
(1)电阻R1的阻值大小;
(2)电阻R2的阻值大小;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20Ω。

只闭合开关S1后,电流表的示数为
0.3A,再闭合S2电流表的示数为0.5A,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2中的电流;
(3)电阻R2的阻值。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2=10Ω,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4A;再将开关S1闭合,电流表示数变为0.6A。

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1的阻值。

5、在实际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不能忽略。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未知电阻R x,他先将电压表、电流表按图甲所示的方法连接在电源电压恒定的电路中,测得两表的示数分别为4.0V、4.0mA。

接着在同一电路中,他又将同一电压表、电流表按图乙所示的方法连接,此时测得两表的示数分别为3.9V、5.0mA。

(1)求电流表的内阻R A。

(2)求待测电阻R x的真实值。

(3)如果测量时要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实际电阻值,请通过计算说明题中利用哪种方法测量电阻R x更准确?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某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准备了如下的一些实验器材:可以改变电压的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5Ω、10Ω、2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请根据所学知识,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将实物连接完整______;
(2)他的设计思路是:先把5Ω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拆下5Ω的电阻,改换阻值为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为了完成实验下面操作可行的是(______)
A.电源电压不变,不移动滑片P
B.电源电压不变,向右移动滑片P
C.减小电源电压,不移动滑片P
D.增大电源电压,向右移动滑片P
(3)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了I-1
R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
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2、如图所示,小飞要测量标有“2.5V”字样小灯泡的电阻,选取电压是6V的电源。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图连接完整______(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小灯泡变亮,导线不允许交叉);
(2)此实验的原理是______,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最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图乙中,小灯泡的I﹣U图象不是一条直线,原因是灯丝电阻随______的升高而增大,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Ω;
(4)小飞又取来定值电阻R0、一个开关和未知电阻R x,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R x的阻值,小飞的实验方案如下:
a.闭合S1,断开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是U1;
b.闭合S1和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是U2,则电阻R x=______(U1、U2和R0表示)。

3、小明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2伏整数倍)、电流表、阻值为10欧的定值电阻R定,待测电阻R x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

他先设计连接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如图(b)所示。

为了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他将电阻R定并联接入电路A、B、C中某两点间,开关处于某状态,电流表示数如图(c)所示。

(1)请写出定值电阻R定的接入点以及开关的开闭状态________。

(2)求出待测电阻R x的阻值________。

(请写出过程)
(3)沿用上述方法,为了减小误差,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A.换其他待测电阻继续实验
B.换不同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继续实验
C.换不同未知电压的电源继续实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B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BC错误;
D.根据欧姆定律有
U
=
R
I
故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它两端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
A.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当导体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不为零,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甲、乙电阻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都为过原点的直线,故可知甲、乙均为定值电阻,当甲、乙的电压都为3V时,由上图知通过甲的电流大于乙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有
U
=
R
I
故甲的电阻小于乙的电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上图可知,在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乙的电流为0.1A,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甲、乙两电阻并联接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上,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甲、乙两电阻的电压都为2V,由上图知,通过甲、乙的电流分别为0.4A和0.2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干路电流为
I=I1+I2=0.4A+0.2A=0.6A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
A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于自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电流、电压等外界因素无关,故AB错误;
C.导体的电阻除了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还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因此不能只以导体的材料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故C错误;
D.材料和长度均相同的两条导线,相同温度下横截面积较大的电阻较小,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因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由图中可知,当电阻甲、乙两端电压均为3V时,流过两电阻的电流不相等,故可知电阻甲和乙两端的电压不可能都等于3V,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端电压小于6V,由图中可知,当流过两电阻的电流相同时,电阻甲两端电压始终大于电阻乙两端电压,可知电阻甲两端电压和电阻乙两端电压不可能等于1∶2,故B错误;
CD.因甲、乙两端电压小于6V,由图中可知,当流过两电阻的电流相同时,电阻乙两端电压始终小于电阻甲两端电压,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由图知,定值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重物越重时,滑片向下滑
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
U
I
R
=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则电流表读数变小,故A不符
合题意;
B.由图知,定值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重物越重时,滑片向下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则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B符合题意;
C.由图知,电流表把滑动变阻器R'短路,电流不经过R',所以无论重物怎么变化,电流表的读数都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相当于测电源电压,所以无论重物怎么变化,电压表的读
数都不变,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6、C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过电流表后,再经过滑动变阻器R 2和定值电阻R 1,回到电源负极,电压表V 1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V 2测量定值电阻R 1两端电压,电流表A 测量电路电流。

闭合开关,滑片P 从最右端向最左端滑动过程中,即滑动变阻器R 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U I R
=可知,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变大,即电流表A 示数变大,电压表V 1示数不变,再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11U IR =可得,定值电阻R 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 2示数变大,故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7、D
【详解】
A .新冠病毒的传播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扫地时灰尘飞扬,灰尘属于宏观物体,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
C .冬日大雪纷飞,雪花是宏观物体,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
D .墙里开花墙外香,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花的香味,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8、C
【详解】
A .开关都闭合时,R 2与电压表被短路,此时电压表无示数,L 与R 1并联,电流表测总电流。

断开S 2、S 3后,R 1与R 2串联,电压表测R 2电压,此时电路总电阻变大,由U I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由无示数变为有示数,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 错误;
B .开关都闭合时,R 2与电压表被短路,移动滑片对电路无影响,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不变,故B 错误;
C .只闭合S 1,R 1与R 2串联,电压表测R 2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电流,滑片右移时R 2的阻值变大,由于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等于R 2的阻值,则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比值变大,故C 正确;
D .只闭合S 1、S 3,电路中只有R 1,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被短路示数为0,则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乘积都为0,故D 错误。

故选C 。

9、D
【详解】
ABC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 1与滑动变阻器R 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R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
15V 0.83A 6Ω
U I R ==≈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滑动变阻器R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定值电阻R 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 大=0.5A ,即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0.5A ,由欧姆定律可知R 1两端的电压最大
U 1大=I 大R 1=0.5A×6Ω=3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变阻器两端电压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小为
U R 小=U -U 1大=5V-3V=2V
电压表量程为0~3V ,当电压表的示数U R 大=3V 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R 1两端的电压
U 1小=U -U R 大=5V-3V=2V
则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112V 1=A 0.33A 6Ω3
U I R ==≈小 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33~0.5A ,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2~3V ,R 1两端电压变化范围是
2~3V ,故ABC 错误;
D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 大=0.5A ,电压表的示数最小为U R 小=2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R 2V =4Ω0.5A U R I ==
大小
小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1=A 3I 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U R 大=3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
3V =9Ω1A 3R U R I =
=小大大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4~9Ω,故D 正确。

故选D 。

10、D
【详解】
AB .导体的电阻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AB 不符合题意;
CD .根据U I R
=
可知,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二、填空题
1、自由电荷 半导体
【详解】
[1]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导体导电时,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

[2]自动照相机所用的感光元件是一种光敏电阻,它是由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分子间有间隙 ③
【详解】
[1]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到混合液的液面降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①将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说明黄豆和芝麻颗粒间有空隙,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③符合题意。

故选③。

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
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空气分子运动到下方,下方的二氧化碳分子运动到上方,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扩散引力
【详解】
[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倒出豆浆时,豆浆机的内壁上沾有豆浆,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沾在了豆浆机的内壁上。

5、30 30 0
【详解】
[1]由
U
I
R
=得,一个导体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2A,则导体的电阻是
6V
=30Ω
0.2A
U
R
I
==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不变,为30Ω。

[3]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30Ω
R 三、计算题
1、(1)3V ;(2)10Ω
【详解】
解:(1)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 2测量电阻R 2的电流,电流表A 1测量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故电源电压为
222==0.6A 5=V U U I R =⨯Ω3
(2)R 1的电流为
12=0.9A-0.6A=0.3A I I I =-总
R 1的阻值
113V ==100.3A
U R I =Ω 答:(1)电源电压为3V ;
(2)R 1的阻值为10Ω。

2、(1)10Ω;(2)5Ω
【详解】
解:(1)由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V 1测电阻R 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 2测电阻R 2两端的电压,电阻R 1的阻值为
114V =10Ω0.4A
U R I == (2)电压表V 2的示数为
U 2=U -U 1=6V-4V=2V
电阻R 2的阻值为
20.4A
I
答:(1)电阻R1的阻值为10Ω;
(2)电阻R2的阻值为5Ω。

3、(1)6V;(2)0.2A;(3)30Ω
【详解】
解:(1)只闭合S1时,该电路为只有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R1的电流。


U
I
R
=可得,电源电压
1110.3A206V
U U I R
==⨯Ω=
=
(2)当S1和S2都闭合时,R1、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因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所以此时通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仍为I1=0.3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电阻R2的电流
210.5A0.3A0.2A
I I I
=-=-=(3)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所以电阻R2的阻值
2
2
6V
30 0.2A
U
R
I
===Ω
答:(1)电源电压为6V;
(2)电阻R2中的电流为0.2A;
(3)电阻R2的阻值为30Ω。

4、(1)4V;(2)20Ω
【详解】
解: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S1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开关S闭合,开关S1断开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2的电流。

(1)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2的电流不变,即通过R2的电流I2=
0.4A,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欧姆定律
U
I
R
=可得,电源的电压为
22210.4A 10Ω4V U U U I R =⨯====
(2)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 1的电流为
120.6A 0.4A 0.2A I I I =-=-=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电阻R 1的阻值为
1114V 20Ω0.2A
U R I === 答:(1)电源电压为4V ;
(2)电阻R 1的阻值为20Ω。

5、(1)20Ω;(2)980Ω;(3)甲
【详解】
解:(1)由图甲知,电压表测电流表及R x 的总电压,即电源电压为4.0V 。

由图乙知,电压表测R x 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与R x 并联后再与电流表串联。

则有
0.005A×R A +3.9V=4.0V
解得,电流表的内阻
R A =20Ω
(2)由图甲知,电流表与R x 串联后,再与电压表并联,则
0.004A×(R x +R A )=4.0V
所以,待测电阻R x 的真实阻值
R x =980Ω
(3)图甲、乙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待测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4.0V 1000Ω0.004A U R I =
==甲甲甲, 3.9V 780Ω0.005A U R I ===乙乙乙 甲种测量方法测得的阻值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所以甲种方法测量电阻R x 更准确。

答:(1)电流表的内阻R A为20Ω;
(2)待测电阻R x的真实值为980Ω;
(3)甲种方法测量电阻R x更准确。

四、实验探究
1、 C 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详解】
(1)[1]滑动变阻器已经选择了右下面的一个接线柱,则上面可任选一个,电压表要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如下图所示:
(2)[2]拆下5Ω的电阻,改换阻值为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后,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变大,超过2V,而本实验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因此可通过向左调节滑动变阻器,增大滑动变阻器电阻,从而让滑动变阻器分配更多的电压,而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2V不变;或者减小电源电压,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减小为
2V,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由图像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的乘积是一个定值,故可得出结论: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2、
U R I
= 左 温度 6.25 1021U R U U - 【详解】
(1)[1]由图象知,通过灯泡的电流小于0.6A ,所以电流表应选择0~0.6A 量程串联入电路中;滑片向右滑动时,小灯泡变亮,说明电路中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所以应选择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串联入电路中,如图所示
(2)[2][3]测小灯泡的电阻,需要测量电压和电流,由U R I =可知电阻的阻值,该实验原理是U R I
=,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即最左端。

(3)[4][5]小灯泡的I ﹣U 图象不是一条直线,说明灯的电阻不是定值,原因是小灯泡的电阻受温度影响;由图象知,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5V 时,通过的电流为0.4A ,所以灯泡正常发光的阻值
L L L 2.5V =6.25Ω0.4A
U R I == (4)[6]a .闭合S 1,断开S 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是U 1,此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 x 两端电压。

b .闭合S 1和S 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是U 2,此时电路中只有R x 连入电路中,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a 中R 0两端电压
U 0=U 2-U 1

I x =I 0
由欧姆定律得到
121x 0
U U U R R -= 则电阻
10x 21
U R R U U =- 3、AB ,闭合 20Ω ,见解析 BC
【详解】
(1)[1]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测量待测电阻,b 电流表选择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 ,读数为0.3A ,c 电流表选择大量程,分度值为0.1A ,读数为0.9A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说明两电阻并联,故将定值电阻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此时开关闭合。

(2)[2]测电阻R x 的电压为
()x 000==0.9A-0.3A 10=6V U U I R =⨯Ω
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
x 6V ==200.3A
U R I =Ω (3)[3]需要重复多次减小误差,可以换不同的定值电阻实验,也可以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但是多次更换待测电阻,无法求平均值,故选B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