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审计准则实施中重大风险的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新审计准则实施中重大风险的防范
[摘要]本文对我国审计现状中存在审计风险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审计;审计风险;独立审计;防范
1 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外部原因
经济环境是指经济政策、经济成分、经济体制、经济法规等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区域国际化等使审计单位工作复杂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改制、拍卖、兼并、政策性重组等,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及时全面地反映和科学评价,导致审计人员获得信息不真实,审计结果不准确,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法律环境是指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影响,既有国家宏观层次上的法律环境影响,也有地方层次上的法律环境影响。
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各级人大、政府和行业部门颁发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意见等,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不具体、不科学或与审计工作实践不衔接,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增加风险机会。
1.2 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是指审计组织、机构或人员自身的原因。
(1)审计方法模式陈旧、单调,沿用过去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很难发现新形势、新情况、新环境带来的新问题,产生新风险。
在审计方法的选择上,仅凭主观意志、长官意志,不可避免地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发生偏差等。
(2)抽样方法陈旧,没有采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技术进行抽样,仍然采用判断抽样或统计抽样。
靠审计人员的经验主观判断,极易出现漏、重、错的现象,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取证、选用证据等方面带有主观随意性,客观上又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一旦工作马虎,取证不充分,其审计结论也就很难做到合理。
2 目前我国审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事务所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导致审计风险缺乏可控性
客户的可接受性水平普遍较低,审计风险难以成为选择客户的标准。
由于现实中会计市场供求状况是僧多粥少,事务所为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客户,即使明知该客户的审计风险比较大,为了生存,仍愿意去冒险,审计风险无法成为选择客户的标准。
另外,事务所会在竞争中相互压价,为了在低廉的收费中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它们愿意支付的审计成本必然降低,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会减少甚至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必然会加大审计风险。
2.2 在审计过程中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合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注册会计师未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就匆忙进行审计,不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使用不恰当的审计方法,以至于糊里糊涂被推上法庭。
如某事务所在对某企业的股东现金投资情况进行审验时,以股东的私人存单、活期存折等复印件作为投资到位证明,而未按规定对股东资金是否如数如期进入被审单位的银行账户予以审查就签发了验资报告。
2.3 被审计单位舞弊增加了审计风险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千方百计采取各种舞弊手段,这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
3 新审计准则实施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3.1 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
它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注册会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企业规模的越来越大,企业的经营必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
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还会对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注册会计师要有效地把握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就必须从错报产生的源头着手,才能控制审计风险。
为了有效降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应该积极地研究与学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务中逐步推广。
3.2 熟练地运用先进的电脑技术
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电脑技术的应用主要在管理领域,应用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专业领域更充分地利用电脑技术。
首先,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要求我们建立内容广泛的数据资料库,其中不仅要包括有关的法律法规,而且应包括行业发展的状况,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各种经济统计数据、市场有关价格信息等。
其次,进行控制风险的评估,首先需要确定理想内部控制的模型,这种理想模型既要反映目前优秀企业的实务,还要根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完善,运用电脑技术,可以使内控风险的评估工作及其文件化变得更为容易。
再次,运用电脑软件进行分析性测试,其速度和准确性都会大大超过人工操作,而且电脑分析的范围和方法也会大大扩展。
最后,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抽样,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特别是可以方便地利用客户已实现电脑处理数据的存储媒介,弥补人工操作方式下抽样检查的不足之处。
3.3 构建审计风险基金与审计风险保险制度
提取职业风险基金是事务所抵御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
事务所对自身风险水平做出估计,并为此计提准备,增强事务所抵御风险的能力,以防风险发生时事务所陷入赔偿的财务困境,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
目前我国事务所已建立了提取风险基金的制度,职业风险准备基金按业务收入10%比例进行计提。
但由于事务所规模不一、业务量大小不同,所以风险基金的积累是不同的,一旦发生法律诉讼引起经济赔偿,则无法承担相应的赔偿额。
可见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仅靠建立审计风险基金和独立保留下来的审计风险处理是明显不足的,必须加以发展和完善。
因此需要建立社会执业责任保险体系——审计风险保险制度。
3.4 建立和完善同业互查制度
同业互查是指由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或职业团体指定的检查人员对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及其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它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为提高审计和会计服务质量而构建的一项重要的行业自律机制,迄今已推行20多年了。
正如时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席会计师桑普森所指出的那样:同业互查虽不能避免所有审计失误,但的确有助于执行合格的审计。
该制度对健全和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体系,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和社会可信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4 结论
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
它的发布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质量,提升财务信息质量,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审计风险准则的出台,有利于降低审计失败发生的概率,增强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信心;有利于严格审计程序,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有利于明确审计责任,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促使注册会计师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