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公开课《彩陶的新衣》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美术公开课《彩陶的新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彩陶的基本特点,感受彩陶的美。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彩陶的制作过程、彩陶的装饰特点。

2.教学难点:彩陶的装饰设计、彩陶的制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彩陶图片、彩陶实物、彩陶制作工具(陶土、陶艺工具)、颜料、画笔等。

2.学具:陶土、陶艺工具、颜料、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彩陶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彩陶的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这些彩陶美在哪里?
2.新课内容
(1)介绍彩陶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彩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讲解彩陶的制作过程,展示制作步骤,让学生了解彩陶的制作方法。

(3)分析彩陶的装饰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彩陶的图案、颜色等方
面的美。

3.实践操作
(1)分组进行彩陶制作,每组选择一种彩陶样式进行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完成彩陶制作后,进行装饰设计,用颜料和画笔为彩陶上色。

4.成果展示与评价
(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过程和装饰设计思路。

(2)全体同学共同评价,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

(2)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制作彩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制作过程。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3.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六、课后作业
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彩陶的制作过程,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彩陶作品。

2.收集有关彩陶的资料,了解彩陶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七、教学评价
1.学生对彩陶制作过程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彩陶装饰设计的创意和审美水平。

3.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
(1)制作过程讲解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个彩陶,它的形状是怎么来的呢?对,它是通过拍打、塑形等步骤制作出来的。

现在,我们一步一步来学习这个过程。


(2)装饰特点分析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们看到了彩陶上有什么特别的图案吗?它们有什么规律?谁来说说看?”
2.教学难点:
(2)装饰设计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小华,你选择的颜色很漂亮,但是你想过这些颜色搭配在一起的感觉吗?我们一起来试试不同的搭配,看看哪种更和谐。


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
教师展示彩陶实物,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谁可以告诉我?”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那你们觉得这些彩陶美在哪里?它们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陶瓷有什么不同?”
2.新课内容
教师介绍彩陶的起源:“同学们,彩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品,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承载着我们的文化。

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在讲解制作过程时,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我们选取陶土,然后通过拍打、塑形,才是上釉和烧制。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


分析装饰特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彩陶的图案,它们都是对称的吗?颜色搭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实践操作
在学生分组制作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同学们,现在轮到你们自己动手了。

记住我们刚才讲过的步骤,慢慢来,不要着急。


在巡回指导时,教师可以个别指导:“哦,我看到你在塑形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是不是这里不太明白?没关系,我来帮你。


4.成果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这个作品是谁做的?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创作灵感吗?”
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现在来选一下,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有创意,哪个小组的制作最精细。

大家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拓展:“你们知道吗,彩陶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还是我们了解古代生活的重要途径。

如果你们对彩陶感兴趣,可以回家后查查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它的故事。


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耐心指导,给予更多实践的机会。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彩陶制作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3.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鼓励和表扬,避免过于严厉的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对于课堂上活跃的学生,要适时引导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免学生产生困惑。

6.在实践操作环节,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提前讲解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防止意外发生。

7.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保证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不会过于简单或复杂。

8.教学后要及时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