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期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导学案教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做自然地朋友。
2、理解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做自然地朋友是我们每一个人得职责,培养保护自然地能力。
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了解青少年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P18—28,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带※的问题。
)
1、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人类唯一的选择是什么(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要求是什么?
4、人类为保护自然而做出了哪些努力?
5、青少年的责任是什么?
6、人类首先应该学会的规范是什么?
7、我们遵守规范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易错知识点】
四、【合作探究】
材料一:“2015年1月我国60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分布图
材料二:2015年1月1日,“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正式实施.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既要让那些偷偷排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也要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执法部门问责。
网民纷纷跟贴点赞,“绿色仙子"说:重罚治污,蓝天白云,指日可待。
"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表说明了什么间题?(4分〕
(2)你同意网民“绿色仙子"的观点吗?理由是什么?(6分)
五、【收获感悟】
通过学习本节课,我的收获/感悟.。
..。
六、【巩固提升】
1、“APEC蓝"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有人说,北京的“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子就没有了。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
A.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B.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C.我们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D.我国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某中学安装了一台饮料瓶回收机,投入空瓶经机器判定为是可回收的资源,投入者会获得每个瓶子3分至1角5分的回馈.这些钱,你可以用作手机话费、公交卡等充值,也可选择将这笔钱捐给环保事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①做好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利己②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③环保节能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④摒弃不良习惯,必须依靠法制建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看漫画,向污染宣战是因为(C)
①治理污染能彻底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②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严峻,形势不容乐观
③治理大气污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④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每年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日。
据统计,每年都有很多人以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
这体现了环境保护中的( C)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B、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C、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D、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5、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但因流域内森林遭到人为的破坏,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河水泛滥的严重后果。
这说明(C)
①人类利用自然界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②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③人是自然的奴隶,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人类应该善待自然,善待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D)A、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减少资源消耗B、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D、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协调
【合作探究答案】(1)图标说明了我国60
个城市空气污染质量分布情况,其中被污染的比例是69%,优良的比例是31%,重度污染严重。
城市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2)网民“绿色仙子”的观点是正确的,充分说明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因此,要求国家加大治污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同时,要求我们每个公民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人重拟答案)(2)网民“绿色仙子”的观点是正确的,充分说明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
(1分)因此要求国家加大治污力度,严惩违法排污企业;同时严肃查处监管执法人员的失职行为,追究其责任;要求我们每个公民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落实环保行动。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