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构思立意学案-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构思立意
一、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有关结构的典型术语。
2.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二、诗歌的篇章结构
1、景与情的关系:
2、结构特点:
3、体现主旨:
(一)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
以景结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举例讲解:
横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诗人在末句并未直抒离情别绪,只是把眼前开阔的横塘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柳、画船上,颇具神韵。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题:请结合全诗分析“千里暮云平”一句的作用。
(二)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
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
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举例讲解: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三)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照应一般有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举例讲解: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
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四)层层铺垫(渲染)
举例讲解: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
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五)抑扬
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之分。
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是褒扬肯定。
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意先对其他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
“扬”是目的,“抑”是手段。
为否定和贬抑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作一褒扬,这叫欲抑先扬。
“抑”目的,“扬”是手段。
“抑”与“扬”是对立统一的。
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举例讲解: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山泉
(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构思立意上的妙处。
(六)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
卒章显志作为言志的一种结构方式,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强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举例讲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这首游仙诗的结尾,诗人写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这种构思技巧就是典型的“卒章显志”。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诗歌尾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七)以小见大
就是写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主题,即通过“小景”、“小事”、“小物”来反映大的主题。
它可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举例讲解: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廷的特权,讽刺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大主题。
三、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chí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
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四、课堂巩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 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
②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
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
③摸床棱:典出《新唐书·苏味道传》,指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不固执己见。
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6分)。